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着重让学生感悟以及体味文本的内涵,强调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来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容。本文针对新课改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尝试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633.3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加快和深化,人们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模式、技能及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还没有领悟到新课标改革的精神涵义,高中语文教学阅读课程的低效性仍然较为普遍,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造成了影响。因此,加深对新课改的领悟,全面深入的认识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 有效阅读概念的阐释
  提升阅读能力就需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是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定义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就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阅读者,更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因此,在有效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效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个评价课程的标准,是针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阅读教学”,我认为一是有效率;一是有效果。对一个班级而言,应该是让90%以上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全过程,主动质疑,主动思考,这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让90%以上的学生都能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评价阅读教学对学生影响的标准;90%以上的学生能将阅读感受用笔记的方式准确记录,并且参与读书讨论,这是评价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标准。
  二、 新课改中对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探索尝试
  2003 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促使语文教育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学终于冲破原来的僵化与死板,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课堂上有了声形并茂的展示;教师角色意识逐渐转变,师生之间有了双边互动的探讨学习;教学视野不断扩展,课堂内外有了生趣盎然的活动……但热闹的背后,学生收获了什么呢?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阅读教学目标模糊化、过分强调课堂“生成化”、忽视语文“工具性”……新的批评随即而来:语文课失去了“语”。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最直接的动力,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读、愿读、并乐在阅读中。学生只有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积极持久地投入到阅读当中,也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那么阅读便成了学生一种内在的需求,由“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当阅读教学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时,阅读教学有效性自然而然的便提高了。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采取符合学生兴趣和口味的教学方法,不斷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授之以渔”的方式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予他人鱼肉,不如教人捕鱼技巧。中国有句古语还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讲求阅读效率,好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阅读得法,学生才能畅游在语言的世界里,汲取丰富文化营养,取得阅读的最佳效果。 阅读教学中方法的教学不是一种枯燥的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中掌握,同时又把这种方法自然而然的应用到进一步的学习中,习惯成自然,每每阅读,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在阅读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使学生做到阅读能有所得并通过反复地操练, 使学生对阅读技能的掌握由不熟练到熟练, 逐步将技能内化为能力。据研究发现,人们还普遍认为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如元认知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等相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学习的策略,比如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将方法技能上升为策略,自觉的管理自己的阅读学习行为。通过传授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会阅读,自己能阅读,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在阅读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三、 总结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理论综合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11月
  [2]陈瑾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9月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理念与现实生活的感受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当今随着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通过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各项潜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笔者就下文的几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认清自己的定位,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来提高所有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要根据数学教材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早日形成。本文将对于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优化  中国分类号:G633.6  一、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注重从学生熟悉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高效课堂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入手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国分类号:G642.421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