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心房扑动波终末成分形态与右心房游离壁电压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128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典型逆钟向心房扑动(房扑)左右心房的电解剖标测,阐明其房扑波的产生机制及右心房游离壁电压与房扑波终末部分形态的关系。

方法

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14年2月35例典型逆钟向房扑患者,按照是否进行了双心房标测分为2组。第1组患者均无右心房游离壁的手术瘢痕,进行了左右心房的双心房标测,第2组患者按照有无右心房游离壁瘢痕分为2a和2b亚组,只进行了右心房的激动标测。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电生理检查及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心房激动标测,观察房扑波的形成与左右心房心内膜激动模式的关系并分析出右心房游离壁电压与房扑波终末部分形态的关系。

结果

35例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0.27±13.48)岁(组1),(43.14±17.48)岁(组2a)和(54.25±17.88)岁(组2b)。完成房扑节律下右心房、左心房的电解剖重建。在下壁导联,F波可以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是缓慢传导期,对应三尖瓣峡部的缓慢传导;第2部分是快速下降期,对应右心房间隔面及左心房的激动传导;第3部分是终末的正向成分,对应右心房游离壁的激动传导。终末成分的振幅和游离壁电压具有正相关(r<1,P<0.05),除此之外,具有右心房游离壁瘢痕的患者其房扑波终末正向成分占总房扑波振幅的比值明显低于没有右心房游离壁瘢痕的患者(0.335±0.087对0.523±0.075,P<0.05)。

结论

典型逆钟向房扑波与其特殊的大折返激动组成部分一一对应,是其特征性激动模式的心电反映。终末成分的振幅和右心房游离壁电压具有正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HCV过程中利巴韦林服用剂量及血药浓度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关系。方法收集了40例接受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HC),根据疗效(治疗结束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在停药后随访24周时HCV RNA仍维持低于检测下限为获得SVR,HCV RNA转阳者为复发)分为获得SVR组20例(年龄19~55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心电图特征及相关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并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51例ILVT患者的心电图,依据起源部位对ILVT进行分类,记录电生理检查中ILVT的房室关系,分析相关心电图指标。结果射频消融证实左后分支起源45例,左前分支起源3例,高位间隔起源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7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