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和灵魂。过去一年中,济南的文化事业不断复制和传递济南文化,展示了一个城市的风格和面貌。这其中,有世界级演出盛事在济南举办,有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济南的诞生,有独立书店的集体复兴,其他还有诸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济南的“博物馆城”建设、演艺发展、群文活动等等……在济南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文化力量悄然地开枝散叶,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正在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济南软实力”。
从文化消费到“博物馆城”
2017年12月22日,當爱尔兰舞者激情四射的踢踏舞步敲击在山东会堂的舞台上,济南这座老城2017年的文化活动被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由于《大河之舞》,爱尔兰文化犹如河流一般奔往世界,作为世界巡演的小小一站,济南以自我沉淀的文化底蕴给予了《大河之舞》最高的赞赏。
“包容”与“交融”是2017年济南文化事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过去一年中,在济南发生的文化大事件折射出了一座城市转型的需要和产业升级的迫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文化惠民消费季”为契机,开辟一条促进文化消费的新路径,是济南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经济支撑。
2017年8月8日,首届济南文化惠民消费季正式启动。启动后三个多月内,共开展了六场专项活动、三场特色展销,各区县举行了近40场惠民文化消费专题活动,同时整合13家电商开展了网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消费季期间推出了文化惠民消费(电子)券,可以在各合作商家的门店内消费时使用,结算兑现范围包括文艺演出、图书报刊、影视音像、传统工艺、数字文化、文创衍生、文化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行业领域。据统计,参与首届济南市文化惠民消费季的群众,线上线下总计人次达到134723人,带动消费金额1090余万元,累计享受优惠金额190余万元。
根据活动数据,济南人“文化消费”的扩展以及扩大,其现象背后的推动者,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物质的日益富裕,转而开始追求内在层面的城市新中产群体。而驱动“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的要素,正是这种蕴藏在新中产群体内在的精神渴望。
深受这一群体喜爱的另一文化高地,则是城市博物馆。据统计,全国博物馆总数超过4000家,仅2016年一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就达8.5亿人次,增长8.9%。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超乎想象,博物馆正在以各种方式走入人们的生活。
山东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资源大省,作为传播山东悠久历史、展示齐鲁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山东博物馆在过去一年做出了诸多努力。2017年,在对基本陈列体系不断改造完善的基础上,山东博物馆策划举办了11个临时展览,其中包括《匠心神韵——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展》《御窑·皇家——明代官窑瓷器展》《太阳的传说——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菁品展》《乡愁——日本近代浮世绘名品展》《潘玉良画展》等。
除了山东博物馆,济南的民间博物馆不断涌现,成为国有博物馆的最好补充。2014年底,济南已成为“博物馆城”,180多座各类国有和民间博物馆成为济南一道独特的风景。2017年9月28日又有8家民间博物馆将集体亮相七贤文化城“济南民间博物馆文化苑”, 对于丰富济南的历史文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在国家文物局12月2日在浙江慈溪召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上,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的城子崖遗址入选,成为了山东省和济南市的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据了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从文化消费到“博物馆城”,再到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济南在城市的发展脉络里编织进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它们复制和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令济南重拾文化信仰。
济南人的“读书空间”
漫步一座城市,如果能快速地发现和体验蕴含其中的那份美好和愉悦,细细品味还可读出这个城市深邃、厚重、独特的灵魂和精神,那肯定是在书房中。
2017年12月16日,来自上海的“季风”吹到济南,济南又多了一家有态度的书店——季风书园。季风书园只是近来独立书店在济南密集开业的代表之一,在此之前,数家独立书店均在济南相继开业。
这跟政府的有力支持分不开,2017年8月,山东12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书店做大做强,力争每个市培养2-3家有一定品牌特色的民营书店。鼓励开办24小时书店、咖啡书吧。将从资金、土地、税收、金融、行政审批等多方面给予实体书店实打实的支持。
政策促进了书店项目的落地实施:7月9日,山东省内第一家作家书店——想书坊概念书店开业,并启动“城市阅读计划”; 10月9日,济南首家复合型文化空间“清和集”开门纳客;另外,济南的人文书店品聚书吧、阡陌书店正在开办新的分店,更多个体书店也纷纷涌现;据说全国闻名的、近两年创造了“西西弗神话”的连锁机构西西弗书店,顺利的话将于2018年入驻济南;而放话“3年内开1000家线下店”的当当网目前正在与济南某商厦洽谈中,也有望进入济南……
这预示着济南的实体书店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
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中称,纸质阅读市场仍在,传统书店模式亟待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方式变得更加多样,手机阅读、电子书市场迅速崛起,但是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仍有高达51.6%的人更倾向于纸质阅读的方式,同时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从2009年到2013年实现翻倍增长,随后三年一直维持在4.5册之上。国民阅读倾向和人均纸质阅读量充分表明目前纸质阅读市场仍然非常可观。 在这种背景下,“温吞”、恋旧的济南人显然更热衷于走进书店。这从山东书城的销售数据上就可窥探一二,2016年山东书城实现POS销售收入3700万元,2017年仅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856万元,同比增长18%。
作为省市两级重点文化项目,山东书城已经连续两年与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齐鲁阅读季”“山东书展”。相关活动进一步培养了济南人的阅读习惯,也为打造“书香山东”品牌及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起到重要作用。
济南的书店市场迎来了市场追捧、成功复制的热潮,这其中,人们对纸质阅读的兴趣回归是重要原因之一。其次,书店涉及的不只是书、阅读与文化,也是一座城市商业形态的变化、社交空间的延展和文化视野的打开。许多实体书店,几乎都在往“文化空间”方面靠拢。济南季风书店除了5万册以上的图书,书店内还有“STEM实验室”“文化现场”等活动区。似乎所有人忽然都达成了一种共识:实体书店不再是简单的“卖书”,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
在这个意义上,书店并不是文化高地,它更是台阶,站在这样的台阶上,你能看到更大的文化风景。由此可见,在独立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济南,人们已经望见了越来越广阔的天地。
“爱乐之城”的文化姿态
“回山东的路已经变了,山上的花儿是否还开着?山下的河已经干枯,那家后的老槐树已经找不见了。山东的风吹干了泥土,有多久的沧桑,我看不清楚。”2017年12月8日,班卓酒吧中,赵照坐在变幻的灯光下,吉他拨出婉转之声,几声清韵悠长的调子过后,舒缓的歌声渐渐唱起。这是赵照一年中第二次来济南演出,上一次是5月20日的新专辑巡演。
2017年,对于民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的说法甚嚣尘上。而老城济南,对“新民谣”时代给予了足够的包容和生长空间。在济南,民谣歌手背着吉他赶赴酒吧、咖啡馆,拨弄琴弦浅声吟唱;甚至在济南冬日夜晚的街头,都常常看到以手抚琴的民谣歌者。据了解,民谣酒吧在济南本土酒吧中的占比很高,十家酒吧中,六七家都是民谣酒吧。而这些为民谣歌手提供演出机会的地方,就成为了这个城市驻守民谣的圣地。
一曲《成都》,趙雷火了,民谣也重回大众视野。紧接着,一批吟唱济南的原创民谣歌曲也开始在城市中流淌。2017年初,在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广播电视台的共同支持下,济南音乐广播Music88.7联合济南市音乐家协会推出了“民谣济南”项目。
活动启动以来,共举办了“民谣与济南”专家及歌手研讨论坛4次,遍及济南文化地标的民谣巡唱12场,企业、商家共同参与的民谣分享会6场。近20场演出活动,吸引了1万余名观众现场观看与聆听,网络直播“围观”粉丝数以十万计。
在正式参赛的400余首民谣作品中, “济南人用民谣的形式唱济南美丽的山泉湖河城,唱这座城市久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淳朴的民风”。“民谣济南”已经成为了济南城市文化的一个品牌,据悉,2018年,“民谣济南”将不断升级,一个常态化的作品生产、推广平台即将推出,走近百姓身边的民谣分享会及高规格的民谣商业演出将同时推进。
济南也不仅仅是一座“民谣之城”,称之为“爱乐之城”更为妥帖。在济南,各种艺术形式找到了与老城和谐相处的方式。在中国文艺演出史上,济南素有“曲山艺海”的名头。现代化进程中,济南人对文艺的追求一度衰减,但多年来形成的艺术氛围却不曾消减。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社会越发展,文化的作用就越重要。我相信大剧院带来的文化进步将使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受益无穷。”山东省会大剧院负责人陈帅说:“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的远景规划中,它不仅是一个表演艺术中心,还是一所开放的艺术学校、一处有互动、有温度的公共文化艺术空间。”
2013年8月,山东省会大剧院在济南西部新城核心区破土而出,以新颖的建筑、别致的外形,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四年来,无数个华灯初上的夜晚,大剧院好戏连台,让观众幸福留恋、浸润在一片艺术气息之中。
从世界著名音乐剧《猫》到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从北德广播爱乐乐团到俄罗斯圣彼得堡交响乐团、德国柏林爱乐管弦乐团,从钢琴顶级大师阿什肯纳奇到“魔鬼小提琴手”罗比·拉卡托斯,从优秀儿童剧展演月到新春演出季、新年音乐会……山东省会大剧院每年推出300余场精品演出,在给泉城市民带来文化盛宴的同时,也成为济南乃至山东省的文化新地标。
2017年,在济南上演的这些文化盛宴让济南有了可亲可爱可以触摸的温度。文化是城市魅力之源,济南这座老城用跨界链接不同的文化形态,影响着广泛的城市公共群体,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许,这就代表了一座城市的觉醒与蜕变。
从文化消费到“博物馆城”
2017年12月22日,當爱尔兰舞者激情四射的踢踏舞步敲击在山东会堂的舞台上,济南这座老城2017年的文化活动被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由于《大河之舞》,爱尔兰文化犹如河流一般奔往世界,作为世界巡演的小小一站,济南以自我沉淀的文化底蕴给予了《大河之舞》最高的赞赏。
“包容”与“交融”是2017年济南文化事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过去一年中,在济南发生的文化大事件折射出了一座城市转型的需要和产业升级的迫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文化惠民消费季”为契机,开辟一条促进文化消费的新路径,是济南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经济支撑。
2017年8月8日,首届济南文化惠民消费季正式启动。启动后三个多月内,共开展了六场专项活动、三场特色展销,各区县举行了近40场惠民文化消费专题活动,同时整合13家电商开展了网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消费季期间推出了文化惠民消费(电子)券,可以在各合作商家的门店内消费时使用,结算兑现范围包括文艺演出、图书报刊、影视音像、传统工艺、数字文化、文创衍生、文化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行业领域。据统计,参与首届济南市文化惠民消费季的群众,线上线下总计人次达到134723人,带动消费金额1090余万元,累计享受优惠金额190余万元。
根据活动数据,济南人“文化消费”的扩展以及扩大,其现象背后的推动者,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物质的日益富裕,转而开始追求内在层面的城市新中产群体。而驱动“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的要素,正是这种蕴藏在新中产群体内在的精神渴望。
深受这一群体喜爱的另一文化高地,则是城市博物馆。据统计,全国博物馆总数超过4000家,仅2016年一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就达8.5亿人次,增长8.9%。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超乎想象,博物馆正在以各种方式走入人们的生活。
山东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资源大省,作为传播山东悠久历史、展示齐鲁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山东博物馆在过去一年做出了诸多努力。2017年,在对基本陈列体系不断改造完善的基础上,山东博物馆策划举办了11个临时展览,其中包括《匠心神韵——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展》《御窑·皇家——明代官窑瓷器展》《太阳的传说——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菁品展》《乡愁——日本近代浮世绘名品展》《潘玉良画展》等。
除了山东博物馆,济南的民间博物馆不断涌现,成为国有博物馆的最好补充。2014年底,济南已成为“博物馆城”,180多座各类国有和民间博物馆成为济南一道独特的风景。2017年9月28日又有8家民间博物馆将集体亮相七贤文化城“济南民间博物馆文化苑”, 对于丰富济南的历史文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在国家文物局12月2日在浙江慈溪召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上,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的城子崖遗址入选,成为了山东省和济南市的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据了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从文化消费到“博物馆城”,再到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济南在城市的发展脉络里编织进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它们复制和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令济南重拾文化信仰。
济南人的“读书空间”
漫步一座城市,如果能快速地发现和体验蕴含其中的那份美好和愉悦,细细品味还可读出这个城市深邃、厚重、独特的灵魂和精神,那肯定是在书房中。
2017年12月16日,来自上海的“季风”吹到济南,济南又多了一家有态度的书店——季风书园。季风书园只是近来独立书店在济南密集开业的代表之一,在此之前,数家独立书店均在济南相继开业。
这跟政府的有力支持分不开,2017年8月,山东12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书店做大做强,力争每个市培养2-3家有一定品牌特色的民营书店。鼓励开办24小时书店、咖啡书吧。将从资金、土地、税收、金融、行政审批等多方面给予实体书店实打实的支持。
政策促进了书店项目的落地实施:7月9日,山东省内第一家作家书店——想书坊概念书店开业,并启动“城市阅读计划”; 10月9日,济南首家复合型文化空间“清和集”开门纳客;另外,济南的人文书店品聚书吧、阡陌书店正在开办新的分店,更多个体书店也纷纷涌现;据说全国闻名的、近两年创造了“西西弗神话”的连锁机构西西弗书店,顺利的话将于2018年入驻济南;而放话“3年内开1000家线下店”的当当网目前正在与济南某商厦洽谈中,也有望进入济南……
这预示着济南的实体书店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大发展。
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中称,纸质阅读市场仍在,传统书店模式亟待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方式变得更加多样,手机阅读、电子书市场迅速崛起,但是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仍有高达51.6%的人更倾向于纸质阅读的方式,同时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从2009年到2013年实现翻倍增长,随后三年一直维持在4.5册之上。国民阅读倾向和人均纸质阅读量充分表明目前纸质阅读市场仍然非常可观。 在这种背景下,“温吞”、恋旧的济南人显然更热衷于走进书店。这从山东书城的销售数据上就可窥探一二,2016年山东书城实现POS销售收入3700万元,2017年仅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856万元,同比增长18%。
作为省市两级重点文化项目,山东书城已经连续两年与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齐鲁阅读季”“山东书展”。相关活动进一步培养了济南人的阅读习惯,也为打造“书香山东”品牌及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起到重要作用。
济南的书店市场迎来了市场追捧、成功复制的热潮,这其中,人们对纸质阅读的兴趣回归是重要原因之一。其次,书店涉及的不只是书、阅读与文化,也是一座城市商业形态的变化、社交空间的延展和文化视野的打开。许多实体书店,几乎都在往“文化空间”方面靠拢。济南季风书店除了5万册以上的图书,书店内还有“STEM实验室”“文化现场”等活动区。似乎所有人忽然都达成了一种共识:实体书店不再是简单的“卖书”,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
在这个意义上,书店并不是文化高地,它更是台阶,站在这样的台阶上,你能看到更大的文化风景。由此可见,在独立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济南,人们已经望见了越来越广阔的天地。
“爱乐之城”的文化姿态
“回山东的路已经变了,山上的花儿是否还开着?山下的河已经干枯,那家后的老槐树已经找不见了。山东的风吹干了泥土,有多久的沧桑,我看不清楚。”2017年12月8日,班卓酒吧中,赵照坐在变幻的灯光下,吉他拨出婉转之声,几声清韵悠长的调子过后,舒缓的歌声渐渐唱起。这是赵照一年中第二次来济南演出,上一次是5月20日的新专辑巡演。
2017年,对于民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的说法甚嚣尘上。而老城济南,对“新民谣”时代给予了足够的包容和生长空间。在济南,民谣歌手背着吉他赶赴酒吧、咖啡馆,拨弄琴弦浅声吟唱;甚至在济南冬日夜晚的街头,都常常看到以手抚琴的民谣歌者。据了解,民谣酒吧在济南本土酒吧中的占比很高,十家酒吧中,六七家都是民谣酒吧。而这些为民谣歌手提供演出机会的地方,就成为了这个城市驻守民谣的圣地。
一曲《成都》,趙雷火了,民谣也重回大众视野。紧接着,一批吟唱济南的原创民谣歌曲也开始在城市中流淌。2017年初,在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广播电视台的共同支持下,济南音乐广播Music88.7联合济南市音乐家协会推出了“民谣济南”项目。
活动启动以来,共举办了“民谣与济南”专家及歌手研讨论坛4次,遍及济南文化地标的民谣巡唱12场,企业、商家共同参与的民谣分享会6场。近20场演出活动,吸引了1万余名观众现场观看与聆听,网络直播“围观”粉丝数以十万计。
在正式参赛的400余首民谣作品中, “济南人用民谣的形式唱济南美丽的山泉湖河城,唱这座城市久远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淳朴的民风”。“民谣济南”已经成为了济南城市文化的一个品牌,据悉,2018年,“民谣济南”将不断升级,一个常态化的作品生产、推广平台即将推出,走近百姓身边的民谣分享会及高规格的民谣商业演出将同时推进。
济南也不仅仅是一座“民谣之城”,称之为“爱乐之城”更为妥帖。在济南,各种艺术形式找到了与老城和谐相处的方式。在中国文艺演出史上,济南素有“曲山艺海”的名头。现代化进程中,济南人对文艺的追求一度衰减,但多年来形成的艺术氛围却不曾消减。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社会越发展,文化的作用就越重要。我相信大剧院带来的文化进步将使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受益无穷。”山东省会大剧院负责人陈帅说:“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的远景规划中,它不仅是一个表演艺术中心,还是一所开放的艺术学校、一处有互动、有温度的公共文化艺术空间。”
2013年8月,山东省会大剧院在济南西部新城核心区破土而出,以新颖的建筑、别致的外形,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四年来,无数个华灯初上的夜晚,大剧院好戏连台,让观众幸福留恋、浸润在一片艺术气息之中。
从世界著名音乐剧《猫》到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从北德广播爱乐乐团到俄罗斯圣彼得堡交响乐团、德国柏林爱乐管弦乐团,从钢琴顶级大师阿什肯纳奇到“魔鬼小提琴手”罗比·拉卡托斯,从优秀儿童剧展演月到新春演出季、新年音乐会……山东省会大剧院每年推出300余场精品演出,在给泉城市民带来文化盛宴的同时,也成为济南乃至山东省的文化新地标。
2017年,在济南上演的这些文化盛宴让济南有了可亲可爱可以触摸的温度。文化是城市魅力之源,济南这座老城用跨界链接不同的文化形态,影响着广泛的城市公共群体,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许,这就代表了一座城市的觉醒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