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塔区,不仅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也是种植山地苹果的胜地——苹果栽培条件完全符合世界苹果优生区七项指标,属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
宝塔区的山地苹果好红,红得那样晶莹剔透,那样惹人喜爱!
2005年11月初,有位日本苹果专家听说宝塔区的山地苹果不错,心存疑虑的他专门带着测量仪器,来到柳林镇新茂台村王仲富的山地果园,现场测量,结果大吃一惊——衡量苹果质量的重要参数可溶性固型物为17.5,而其它苹果产区优质苹果此数值仅为14左右!
被实实在在的数据所折服,这位专家连说了两个没想到:“没想到宝塔区的山地苹果管理得这么好!没想到陕北这么贫瘠的土地能结出这么好的苹果!”
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绿色食品博览会上,红艳艳的宝塔区山地苹果一亮相就吸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有人好奇地打问:“这么亮!打腊了吧?”“颜色是染的吧?”“有没有技术资料?”一位在山东做苹果生意十几年的果商,竟然怎么都不相信这就是红富士苹果,因为他看到的红富士从来就没有这么红。
宝塔区山地苹果色泽好,甜度高,无公害,风味浓郁,耐贮耐运。众多苹果专家考察后一致认为:“优质的山地苹果发展潜力巨大!”
2004年10月,全国苹果生产座谈会在延安召开,来自20个省的苹果专家,在观看、品尝了宝塔区山地苹果之后,大大为感慨:“没想到延安的山上能结出这么好吃的苹果!”专家们认为,优质的山地苹果发展潜力巨大,并建议将此作为山区农民致富的大产业来开发。
宝塔区共有31万亩苹果,全部种在山上,目前挂果面积13.4万亩。由于山地土层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病虫害少,所以苹果色泽好,甜度高,风味浓郁,耐贮存运输。故此但凡来宝塔区买过山地苹果的果商,基本上每年都来。
四川大果商周艺宏第一次来宝塔区贩运苹果时候,精明的他先是不动声色地在别处的川道果园和宝塔区山地果园仔细地看了两天,然后才拍板定案:山地苹果亮度好、色泽好、口感更好,他宁愿每公斤多掏0.2元大量收购山地苹果。
2004年11月,山地苹果成熟了。宝塔区在内蒙古包头召开苹果信息发布会。红彤彤的山地苹果一露面,就在现场引起一阵轰动。发布会一开完,3位当地果商连夜坐车赶往宝塔区。当年,包头销售宝塔区山地苹果1200万公斤,相当于宝塔区苹果总产量的1/6,每公斤苹果为果农增收0.1元。
果商们反映,在同等条件下,宝塔区山地苹果比塬区和川道的苹果耐贮两个月左右,所以运回去一般不立即销售,而是等到春节前后拿出来卖高价。区果业局局长呼百平说:“去年,宝塔区80%的山地苹果还在树上就被预订了。果子成熟的季节,来自四川、云南、广州等地的100多位大客商前来抢购山地苹果。”
如今,包头和深圳等地已相继开设了“延安山地苹果专卖店”,另有一些城市也打算步其后尘,开设这样的专卖店。据悉,不久前,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有关人士,也专门到宝塔区考察山地苹果。
80%以上的新农村是苹果专业村
宝塔区80%以上的新农村是苹果专业村,这也印证了建设新农村的首要条件是产业必须发展的硬道理。
果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宝塔区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2006年,宝塔区山地苹果总产量12.8万吨,产值1.89亿元,全区10万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1896元,全区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862元。而且随着挂果面积的增加和果树陆续进入丰产期,这些数字还将大大提高。
临镇任家塬村,凭借苹果产业远近闻名,并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2006年,全村94户、350口人生产苹果190万公斤,产值282万元,人均苹果收入8051元。如今,村上成立了果树协会和技术服务队,户户有果树技术员,形成了管理、储藏、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村中央修起了休闲广场,铺上了柏油路,家家看上了闭路电视,户户安上了程控电话,村民们骑着摩托车下地干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柳林镇是一个山区乡镇。全镇1.35万人口中,山区农业人口占到九成。从1992年开始,该镇陆续发展山地苹果3.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万亩。全镇52个村子中,40个是苹果专业村。
村民们形容,自从苹果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村里出现了四大变化:买摩托车和农用车的多了,小电视换成了大电视,黑白的换成了彩色的;盖新房的多了,窑洞变成了平板房,有的还盖起了卫生间和洗澡间i吃的、穿的、用的好了,就连过去城里人才用的电冰箱、洗衣机也进了农家;孝敬老人的多了,打架斗殴赌博喝酒的少了。
据宝塔区果业局统计,仅去年一年,宝塔区苹果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就有138户,10万元以上的1 2户。果区农民普遍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有效解决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苹果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保证了退耕还林能真正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发展苹果产业,是实施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的有效途径。”区长冯振东如是说。
在全国退耕还林第一乡川口乡,深冬季节,走在苹果专业村里,几乎见不到几个人。一身下乡装扮的乡党委书记苏玲快人快语:“都在地里忙活着哩。好多人带着干粮,中午都不回来。”
川口乡人均退耕还林5.6亩。按照退耕1亩坡耕地国家补助200元的标准,每人每年就是1120元。国家连补8年的这一政策今年就到了最后一年。补助结束后,群众会不会复垦?生活水平会不会下降?两河口村村支书张社坚定地摇摇头:“根本不可能!就算现在拿出一块坡耕地让大家去种粮食,可能也没人愿意去。坡耕地种粮食一年打个百八十斤。残次果1公斤卖0.7元。就算1亩地产的全是残次果,都比种粮强。”
两河口村73户312口人,人均2.7亩果园,今年光卖苹果就进账100万元现金,家家户户苹果收入都上了万元,4万以上的就有十来户。
据宝塔区果业局对2006年全区12个乡镇、36个村、100多户果农的调查,亩均单产953公斤,产值1410元。扣除生产经营成本469元(其中套袋216元),亩均纯收入941元,投入产出比为1:3,明显高于农业其他产业。
官庄乡乡长马增青告诉记者“从原先想像地抓到现在规范地抓,尔格农民种苹果越来越专业了。”官庄乡有5000口人,人均1.5亩果园。退耕还林后,农民将主要精力用到种苹果上,大力实施果树大改型和间伐,使每亩果树由过去的1 10株减少到现在的33株,商品果率也由间伐前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左右。马乡长说,他们今年准备再新发展3000亩果园,同时,鼓励农民在果园建沼气池,实行沼气专业乡,生产绿色果,让化肥退出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