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人们最先会想到弹琴、跳舞、唱歌、画画等等,而在实际工作中,“观察”这项技能在教学工作的每一处每一刻都会出现。我们应思考“观察”会让工作发生哪些方面变化,也应思考教师为什么要拥有这项技能,继而在工作实践中去体会“观察”带来的教育价值。
一、观察支持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其中保育工作较多关注的是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生活能力的提高。比如说,这段时间孩子长高了吗?学会提裤子了吗?到换牙期了,牙齿掉了吗?幼儿身体的变化,需要教师细心、长期地观察;生活能力的发展提高,也需要教师长期观察,并参照标准,判断出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所达到的水平,明确我们该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提供哪些资源或支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在现今社会更为重要,也更为关注。也许儿时的一个片段会影响到他一生的性格,也许教师的一个小小举动会让他对某一事物有了浓浓的兴趣。例如,幼儿今天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摔东西了?这段时间的情绪为什么那样的兴奋,被什么事影响了……情绪情感的波动需要教师对幼儿随时随地地观察,关注细节,找出情绪波动的原因,做出分析,运用我们专业理念解读幼儿的心理想法,走进其内心世界,提出最为适宜的方法策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交流,要和同伴交往、合作,要共同探索、感知周围的事物,要表达表现对各种美的感悟……幼儿的认知经验不断丰富,而教师的观察更要如影随形,用敏锐、细致的观察发现每一位幼儿的不同之处,行为不同,行为背后所呈现给教师的信息也不同。教师可借助各类观察表、觀察记录等专业观察法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及时对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性、创造性等做出全面的观察分析,在他们有需求之际伸出我们的支架,支持鼓励幼儿自主活动、自主发展。当我们把观察拍到的照片拿给他们看,他们会害羞、兴奋,当我们把观察记录下来的内容读给他们听,他们会惊讶,会为自己的成长欣喜、自豪,也会为他人的快乐而同乐,幸福满足地与同伴一起成长。这让我们知道,观察是全力支持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观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专业知识维度指出:“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在专业能力维度再次指出:“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由此可见,观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循着这条主线,思考“观察”在教师自身成长中的作用,领悟“观察”带给教师成长的意义。
莎士比亚说过:“经验是一点一点观察得来的结果。”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经验积累离不开观察。在一次阅读活动中,书的封面出现了猫头鹰、蝙蝠、鼠等夜行性动物,教师引导说:“这些动物都是晚上出来捕食、活动。”幼儿补充道:“还有猫、还有狼……”“老师,还有谁呢?”一片寂静,师无语,活动卡壳……观察到这里,我们了解到幼儿有知道更多夜行性动物的需求,教师快速反思自我,借助网络、书籍拓展自然科学知识,积累通识性专业知识等。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是观察让教师了解到幼儿的需求,同时也反省到自身的自然科学知识储备欠缺,意识到知识储备要更新、要积累,要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去顺应、去满足幼儿,推动自身专业知识不断充实。
我们想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水平,就需观察先行。也许你会说:“天天看,我的眼里没有什么,一切都是那样!”“我对孩子很熟悉嘛,我很了解他们,观察什么呢?”试想,我们眼中无事观察,无敏锐的眼光,无法识别看到的信息,那专业能力如何提高?有这样一个案例,区域活动时间,中班玩具区,材料是管状插塑积木,有6个男孩子,用7、8个小管插塑,不到一分钟,将它拼插成一个直条形即插塑完成,男孩子们将这根直条形插塑当作手枪,接下来半小时区域时间用来互相“拼杀”打仗,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半个月。教师观察到这些现象,应该思考如何有效介入。是用观察各种枪械模型图片拓展幼儿对枪的了解,经想象加工后拼插出多种造型枪支;还是直接借助“直条枪”这一道具开设角色区,请男孩子扮演“军人”进行表演,释放狂热之情,不再只钟情于“直条枪拼杀”这件事;或者还可试试教师角色介入,用更先进的现代陆战兵器“机枪”“炮”“坦克”“导弹”等,和“直条枪”对抗或合作,让幼儿感受到现代科技魅力,激起幼儿主动插塑更丰富的兵器……方法有很多种,到底哪一种是对幼儿更为专业的引领与支持?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一种考验,教师接下来的工作更加需要“观察”来支撑,只有不断观察各种方法实践之后幼儿的行为表现,才能不断调整、改进方法,才能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观察在前,行动在后,这样循环反复,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在锤炼中不断发展起来。当教师再次面对不同幼儿的各种表现,就可以自如地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也会由衷地发出感慨:“我成长了!”
三、观察推进家园有效共育
冈察洛夫曾说:“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教师每天面对不同性情的家长,实施有效家园共育,需要观察助力,与家长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双方感到心情愉悦,真心实意地融入家园共育这件事情当中。
举个例子,班里有一个男孩,不多说话,自主意识强。这天离园时一直不开心,妈妈来和教师交流孩子不开心的原因,教师和家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原来是因为他去厕所错过了游戏机会而有些不开心。妈妈对教师的话半信半疑,教师便将幼儿平时的表现和妈妈分享:“他学习能力很强,我们拼搭手枪,他可以说出各种枪的名称及零部件名称;折纸时不太喜欢参与;做数学操作,他的反应速度很快……”妈妈听了这些话,态度发生变化,因为她知道教师在关注着自己的孩子,顿感舒心:“好的,好的,我和他说说,不可以随意生气这件事情。”接着该家长采纳教师的建议,用“如果我也生气,你该怎么办?”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和孩子交流,顺应了孩子的情绪。教师和家长的这次沟通交流中,巧妙地借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真实事情赢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愿意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主动积极的配合,使用教师推荐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三方皆大欢喜。幼儿生气问题得以解决,教师的工作得到家长认同,家长看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加愿意向教师靠拢、接近,相互之间有了亲近感、信任感,实现了有效的家园共育。
由此,我们明白了“观察”对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观察,是我们的通行法宝,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家园和谐共育,让我们的学前教育更加美好!
一、观察支持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其中保育工作较多关注的是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生活能力的提高。比如说,这段时间孩子长高了吗?学会提裤子了吗?到换牙期了,牙齿掉了吗?幼儿身体的变化,需要教师细心、长期地观察;生活能力的发展提高,也需要教师长期观察,并参照标准,判断出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所达到的水平,明确我们该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提供哪些资源或支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在现今社会更为重要,也更为关注。也许儿时的一个片段会影响到他一生的性格,也许教师的一个小小举动会让他对某一事物有了浓浓的兴趣。例如,幼儿今天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摔东西了?这段时间的情绪为什么那样的兴奋,被什么事影响了……情绪情感的波动需要教师对幼儿随时随地地观察,关注细节,找出情绪波动的原因,做出分析,运用我们专业理念解读幼儿的心理想法,走进其内心世界,提出最为适宜的方法策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交流,要和同伴交往、合作,要共同探索、感知周围的事物,要表达表现对各种美的感悟……幼儿的认知经验不断丰富,而教师的观察更要如影随形,用敏锐、细致的观察发现每一位幼儿的不同之处,行为不同,行为背后所呈现给教师的信息也不同。教师可借助各类观察表、觀察记录等专业观察法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及时对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性、创造性等做出全面的观察分析,在他们有需求之际伸出我们的支架,支持鼓励幼儿自主活动、自主发展。当我们把观察拍到的照片拿给他们看,他们会害羞、兴奋,当我们把观察记录下来的内容读给他们听,他们会惊讶,会为自己的成长欣喜、自豪,也会为他人的快乐而同乐,幸福满足地与同伴一起成长。这让我们知道,观察是全力支持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观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专业知识维度指出:“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在专业能力维度再次指出:“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由此可见,观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循着这条主线,思考“观察”在教师自身成长中的作用,领悟“观察”带给教师成长的意义。
莎士比亚说过:“经验是一点一点观察得来的结果。”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经验积累离不开观察。在一次阅读活动中,书的封面出现了猫头鹰、蝙蝠、鼠等夜行性动物,教师引导说:“这些动物都是晚上出来捕食、活动。”幼儿补充道:“还有猫、还有狼……”“老师,还有谁呢?”一片寂静,师无语,活动卡壳……观察到这里,我们了解到幼儿有知道更多夜行性动物的需求,教师快速反思自我,借助网络、书籍拓展自然科学知识,积累通识性专业知识等。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是观察让教师了解到幼儿的需求,同时也反省到自身的自然科学知识储备欠缺,意识到知识储备要更新、要积累,要用广博的专业知识去顺应、去满足幼儿,推动自身专业知识不断充实。
我们想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水平,就需观察先行。也许你会说:“天天看,我的眼里没有什么,一切都是那样!”“我对孩子很熟悉嘛,我很了解他们,观察什么呢?”试想,我们眼中无事观察,无敏锐的眼光,无法识别看到的信息,那专业能力如何提高?有这样一个案例,区域活动时间,中班玩具区,材料是管状插塑积木,有6个男孩子,用7、8个小管插塑,不到一分钟,将它拼插成一个直条形即插塑完成,男孩子们将这根直条形插塑当作手枪,接下来半小时区域时间用来互相“拼杀”打仗,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半个月。教师观察到这些现象,应该思考如何有效介入。是用观察各种枪械模型图片拓展幼儿对枪的了解,经想象加工后拼插出多种造型枪支;还是直接借助“直条枪”这一道具开设角色区,请男孩子扮演“军人”进行表演,释放狂热之情,不再只钟情于“直条枪拼杀”这件事;或者还可试试教师角色介入,用更先进的现代陆战兵器“机枪”“炮”“坦克”“导弹”等,和“直条枪”对抗或合作,让幼儿感受到现代科技魅力,激起幼儿主动插塑更丰富的兵器……方法有很多种,到底哪一种是对幼儿更为专业的引领与支持?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一种考验,教师接下来的工作更加需要“观察”来支撑,只有不断观察各种方法实践之后幼儿的行为表现,才能不断调整、改进方法,才能给予幼儿适宜的指导。观察在前,行动在后,这样循环反复,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在锤炼中不断发展起来。当教师再次面对不同幼儿的各种表现,就可以自如地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也会由衷地发出感慨:“我成长了!”
三、观察推进家园有效共育
冈察洛夫曾说:“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教师每天面对不同性情的家长,实施有效家园共育,需要观察助力,与家长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双方感到心情愉悦,真心实意地融入家园共育这件事情当中。
举个例子,班里有一个男孩,不多说话,自主意识强。这天离园时一直不开心,妈妈来和教师交流孩子不开心的原因,教师和家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原来是因为他去厕所错过了游戏机会而有些不开心。妈妈对教师的话半信半疑,教师便将幼儿平时的表现和妈妈分享:“他学习能力很强,我们拼搭手枪,他可以说出各种枪的名称及零部件名称;折纸时不太喜欢参与;做数学操作,他的反应速度很快……”妈妈听了这些话,态度发生变化,因为她知道教师在关注着自己的孩子,顿感舒心:“好的,好的,我和他说说,不可以随意生气这件事情。”接着该家长采纳教师的建议,用“如果我也生气,你该怎么办?”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和孩子交流,顺应了孩子的情绪。教师和家长的这次沟通交流中,巧妙地借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真实事情赢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愿意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主动积极的配合,使用教师推荐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三方皆大欢喜。幼儿生气问题得以解决,教师的工作得到家长认同,家长看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加愿意向教师靠拢、接近,相互之间有了亲近感、信任感,实现了有效的家园共育。
由此,我们明白了“观察”对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观察,是我们的通行法宝,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家园和谐共育,让我们的学前教育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