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我驻三沙国在我心

来源 :中国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孙立这样的一群“观天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坚守在三沙岛礁上,观云测雨、守家卫国,让气象薪火代代传承,一天也不曾间断……
  南海,三沙。中国最南端的气象站,坐落于此。
  高温暴晒、年均日照时间近3000小时;从风和日丽到雨骤风狂,只需一瞬间;常年吃不到新鲜蔬菜,饮用水全靠补给……“住一日是天堂,住一周是人间,住一月是地狱。”有人曾如此形容三沙条件的艰苦。
  然而,一群“观天人”,从新中国成立不久便坚守在三沙岛礁上,观云测雨、守家卫国,让气象薪火代代传承,一天也不曾间断。
  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预测减灾科科长孙立,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34岁的他驻守三沙10年,与艰苦孤寂相伴,始终心怀使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成长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让薪火在年轻一代手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有人值守的岛礁,
  他几乎“守”了个遍
  人们常说,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背后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孙立就是那背后的人。
  “氣象观测数据是准确预报天气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安全,一刻也不能中断。”孙立说,自己最初做观测员的那几年,每天雷打不动定点采集数据,遇到再大的狂风暴雨也得往外冲。
  有一年,强台风袭击珊瑚岛。狂风肆虐中,观测设备停止了工作。3名观测员脱下雨衣包起设备,彻夜抢救资料,手工向外界传送气象数据,连续33个小时不休不眠,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等他们回过头来才发现:能吃的只剩一瓶罐头和一包方便面,其他食物全让风吹跑了。
  更大的考验则在日常。
  三沙有“四高”——高温、高盐、高湿、高日照。孙立与同事常会被晒得皮肤红肿甚至起泡,去室外检修设备一圈下来,能晒掉几层皮。“除了暴晒,空气也湿得能捏出水来,驻岛没几年,风湿骨病就找上门来了。”现在,即便在大太阳天里,孙立也得戴着厚厚的护膝。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把孙立“吓跑”。三沙是他的父亲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手握“接力棒”的孙立,早就把这些岛礁当作了自己的家。这10年,从西沙到南沙,有人值守的岛礁,孙立几乎“守”了个遍。
  “每次从永兴岛去珊瑚岛,都需要勇气。这段距离是用生命在漂泊。”他至今仍记得自己第一次坐船去珊瑚岛时的“煎熬”:胃跟着海浪一起翻滚,吐累了睡、睡醒了接着吐,在海上足足漂了三天三夜……
  2018年,南海气象观测迈出历史性一步——南沙群岛永暑礁、渚碧礁、美济礁气象站正式启用,填补了一大空白。这些岛礁,散布在距海南岛约1000公里之外的汪洋之上。当得知那里需要有人值守,“怕坐船”的孙立主动请缨第一批上岛。“岛是国的岛,一个岛礁气象站就是一面旗帜,我就是想把自己心里的那面旗帜,矗立在南沙。”他说。
  与百姓做“生死之交”,
  奋力守住海上生命防线
  由于常年驻岛,在生活中,孙立似乎总是那个缺席的人。母亲手术的日子全家人只有他没到场;最好的朋友家里出了变故他没帮上忙;恋爱被分手,因为两人相聚的时间实在太少……当有些记忆再次被触及,他也会低落一阵子甚至掩面流泪。“跟时间打架,永远是输家。”一次次无能为力并坦然接受后,孙立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
  然而,作为守护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气象人,他却总是赢家一及时准确的预报服务,一次次赢得了与气象灾害的赛跑、赢得了人民满意的好口碑。
  2016年的一天,在预报岗值班的孙立发现,雷达图上一条醒目的月牙状回波从海南岛方向汹汹而来。他意识到,原本风和日丽的三沙海域很快会出现“杀伤性”狂风暴雨。向政府和各部门报告,提前发预警,想尽办法通知海上船只……在与时间的赛跑中,附近海域所有船只都收到了信息、顺利回港,无一伤亡。
  “我们刚靠港就狂风大作,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天气预报能救命!”那天坐船在海上采集样本的环境科研人员吴其珍至今仍心有余悸:如果翻了船,不仅辛苦采集的海水样本将毁于一旦,船上十几个科研人员也可能生死未卜。
  台风是南海最常见的不速之客,“芭玛”“蝴蝶”“贝碧嘉”……还有一些连名字都没有的台风胚胎,哪个都不让人省心。而防御的先手棋布设得到不到位,要看天气预报准不准、快不快。“台风天是我们最紧张的时候。孙立说。
  气象人的“紧张”,换来的是百姓在灾害面前的安然。如今我国台风预报水平已领跑全球,每次台风登陆前,三沙有关部门都会依据孙立和同事们提供的预报,早早筑起“防御工事”,因台风出现伤亡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见。
  通常,气象工作者隐于贴心的天气预报幕后,对百姓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也让孙立收获了不少特别的“朋友”。
  南沙渔民林圣雄便是其中之一。每次出海前,他一定会给孙立打个电话,确认天气平稳后,才敢放心开船。“报得很准!我从没见过他,却百分之百信任他。”在老林心里,自己与孙立是“电话之交”,更是“生死之交”。
  “把未知的灾害性天气及时准确预报出来、传递给需要的人,奋力守住海上生命航线。”在孙立看来,这是自己作为气象人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建设“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的时代要求。
  创新当好气象“服务员”,
  努力摸透这方天空的脾性
  南海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然而,变幻莫测的天气,暴雨、台风等致命灾害,严重威胁着国内外往来船只的安全。
  “如何创新方式与内容、提升服务本领,我们一直在探索。”他说。随着三沙海洋气象电台的开通,在往来于南海的数千艘船只上,常年与风浪为伴的渔民、船长们,只要带上一台收音机,就能收到贴心的天气预报,不分国籍与地域。如今,这一服务的覆盖半径已达1000海里。
  年复一年,孙立和同事们走访作业船只问需求,不断优化天气预报;一点点突破“最后一公里”,把预警信息传遍渔场、港口、岛礁;开设微信公众号积极做科普,把防灾减灾意识种到人们心里。
  创新的热情,在孙立钻研预报技术、执意要摸透南海天空的“小脾气”中也淋漓体现。“永兴岛的降水不像内陆那样受地形影响,降水预报有时比台风还要难。”他深知,这与南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科研领域尚存在的诸多空白不无关联。
  这些“空白”,深深激发着孙立的斗志。他利用空闲时间一点点翻阅整个南海所有历史观测资料,归纳分析南海气候特征,碰上“难搞定”的天气就逐一积累总结。凭着优异的预报水平,他连续多年获评“全省优秀预报员”。
  “做气象人,预报准天气,是本分。老百姓有期盼,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孙立说,自己只是全国11多万气象人中的平凡一员。在高山、荒漠、海岛,还有很多人默默坚守,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是大家共同的初心与追求。“哪里需要我,我就愿意在哪里发光散热。微光聚在一起,才是光芒。”
其他文献
记忆讲述  从基坑开挖到主体工程建设,张文发参与并见证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全过程。  1976年,在张文发的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烙印。当年,葛洲坝汽车分局包括他在内的十个汽车队共同参与了长江干流第一座大型水电工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和建设。  该工程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在修建的18年中,葛洲坝开挖回填土石1.13亿立方米,相当于搬走一座高山;浇灌混凝土113万立方
呼和浩特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致使人居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本文在室内大量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呼和浩特城市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呼和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最近宣布全系列的阻燃材料通过德国测试机构VDE(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的认证,此举可以简化监管部门的审批流程,从而帮助家电厂商加快产品上市时间。这10种材料已
最近Polymer Dynamix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可永久抗静电的热塑性复合物DynaStat。DynaStat热塑性复合物的表面电阻率为1×10^7-1×10^10Ω,这也是电子传感器设备的关
据Nexant Chem Systerns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国进口塑料原料仍将强劲增长,过去两年对中国进口聚合物的需求可能下降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研究显示,尽管中国进口塑料新料的需求
世人瞩目的 G20杭州峰会,多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致力于探讨解决各类短期和长期的政治经济发展问题。而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议题,其实与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期间作出的
杜邦光电氟材料部门开发了一种在单步骤下即可生产含背板的杜邦Tedlar聚氟化乙烯(PVF)的新技术,并与日本东京的Toppan公司签订授权协议以利用此技术商业化生产用于光电(PV)模块的
人物点击  中车株洲分公司电焊工  “劳动筑梦”全国职工演讲比赛金奖  易冉刚入行的时候,电焊还是一个轻体力工种,她身边有为数不少的女同事。如今,女焊工越来越少,易冉仍然手握一把焊枪在生产一线上冲锋陷阵。  刚进入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底架转胎班的时候,易冉每天要焊5台车,每台车要焊长达25米的焊缝,需要连续蹲一个半小时。一次,妈妈来接她下夜班,由于脸上灰太多,差点没认出她。  在超高工作
整整68页的报告,短短几个小时里,王进已经仔仔细细读了两遍。这是38岁的王进首次当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完全没有想到,我感到很荣幸,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王进说,他是公司
环境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命周期评价作为面向产品系统的新型环境管理工具越来越多地被企业所采用。文章结合中国企业环境管理实际,对所采用的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