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
1.尊重学生的人格,架构心灵的桥梁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人而言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其人格的不尊重。身为一名教师,除了尽最大努力教给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所有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有一次,笔者让学生做这样一道练习题:把小动物送回家,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喊道:老师,有的小动物找不到家。我面带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看似简单的一个微笑,却带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所有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回答:小熊。如果当时笔者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给予严厉的批评,就会中断学生的思维,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等,把学生在课堂上想的、说的、探索到的、体验到的作为课堂评价的重点。
2.多元评价学生,彰显爱的力量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评价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
二、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1.前后联系,关注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前一知识点是后一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或者重复。
2.入木三分,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刻性
人教版教材所呈现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大到单元主题的引入,小到练习的设计均可见到数学学习活动的身影。这一项项的数学学习活动所承载着的目标却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让情境更加生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是为了借助情境引出新的知识点;还有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解读教材例题,明确例题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弄清例题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选择学习活动。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在现在的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小学数学总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教学目标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在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经常会出现目标不明、目标过高、过偏、过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背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确立教学基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第二,使“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每一个课时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而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这三个维度的关系就如同立方体的长、宽、高三个量的关系一样。随着新课程观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导致课程目标必然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向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当然,由于每节课的内容不同,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因此,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求三维目标面面俱到。只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所谓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从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二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提出要求。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倡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要改变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会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问题—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我始终坚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变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启了学生心智的大门,使学生形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
1.尊重学生的人格,架构心灵的桥梁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人而言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其人格的不尊重。身为一名教师,除了尽最大努力教给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所有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有一次,笔者让学生做这样一道练习题:把小动物送回家,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喊道:老师,有的小动物找不到家。我面带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看似简单的一个微笑,却带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所有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回答:小熊。如果当时笔者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给予严厉的批评,就会中断学生的思维,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等,把学生在课堂上想的、说的、探索到的、体验到的作为课堂评价的重点。
2.多元评价学生,彰显爱的力量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评价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
二、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1.前后联系,关注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前一知识点是后一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或者重复。
2.入木三分,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刻性
人教版教材所呈现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大到单元主题的引入,小到练习的设计均可见到数学学习活动的身影。这一项项的数学学习活动所承载着的目标却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让情境更加生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是为了借助情境引出新的知识点;还有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解读教材例题,明确例题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弄清例题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选择学习活动。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在现在的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小学数学总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教学目标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条件。
在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经常会出现目标不明、目标过高、过偏、过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背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确立教学基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第二,使“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每一个课时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而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这三个维度的关系就如同立方体的长、宽、高三个量的关系一样。随着新课程观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导致课程目标必然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向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当然,由于每节课的内容不同,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因此,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求三维目标面面俱到。只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所谓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从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二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提出要求。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倡导有意义的学习,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要改变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会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问题—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我始终坚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变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启了学生心智的大门,使学生形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