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中专生来说,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非常重要。中专数学教师要学会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和学习情境,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就通过联系生活,分析和探讨中专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应用意识
纵观近些年中专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无法将数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缺少应用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本文对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培养策略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专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意识不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灵活、讲逻辑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必修科目。有了数学的基础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教学方式陈旧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以灌输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大量知识,没有顾及学生的特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没有和生活联系起来讲解,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
3.教学目标不集中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数学素质的标准,而不是用综合素质去评价,这种情况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专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具体策略
1.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首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开课前放一段有关某个数学家或者是某个公式定理的小视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其次,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配合背景知识的讲解,使知识教授有序得当,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把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用最大的信心去面对学习。
2.坚持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育仅仅是注重理论知识,对实践部分有所欠缺。现在教学结合生活,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地融入知识的学习中。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数学学科相对较难,抽象难理解,导致学生对数学带有一定的畏惧感,遇到困难不敢前进。
因此,运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与教材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生活讲解知识,更要插入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讲解折线统计图时,可以引入家庭支出的生活事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促使教育生活化、直观化。
3.鼓励学生全面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是必修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有连贯性,贯通学习是进步的最好方式。任课教师结合学生专业的要求,给学生安排适量的作业。有的教师利用公共基础课的时间来补习数学,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适当的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鼓励学生全面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
4.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应试教育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缺乏灵活性,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十分不利。对于中专生而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中专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薄弱,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能自主加入学习的队伍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科教师更新教学方式,注意与新媒体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要应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让学生参与到探究解疑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观点,从不正确到正确,推动应用意识的发展,真正使数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是一个关键环节,教师的引导、鼓励,都是学生的巨大财富。簡言之,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金永.试论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4):131-132.
[2]刘金林.探索式教学在中专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7):66.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应用意识
纵观近些年中专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无法将数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缺少应用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本文对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培养策略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专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意识不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灵活、讲逻辑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必修科目。有了数学的基础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教学方式陈旧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以灌输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大量知识,没有顾及学生的特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没有和生活联系起来讲解,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
3.教学目标不集中
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数学素质的标准,而不是用综合素质去评价,这种情况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专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具体策略
1.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首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开课前放一段有关某个数学家或者是某个公式定理的小视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其次,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配合背景知识的讲解,使知识教授有序得当,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把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进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用最大的信心去面对学习。
2.坚持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育仅仅是注重理论知识,对实践部分有所欠缺。现在教学结合生活,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地融入知识的学习中。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数学学科相对较难,抽象难理解,导致学生对数学带有一定的畏惧感,遇到困难不敢前进。
因此,运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与教材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生活讲解知识,更要插入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讲解折线统计图时,可以引入家庭支出的生活事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促使教育生活化、直观化。
3.鼓励学生全面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是必修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有连贯性,贯通学习是进步的最好方式。任课教师结合学生专业的要求,给学生安排适量的作业。有的教师利用公共基础课的时间来补习数学,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适当的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鼓励学生全面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
4.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应试教育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缺乏灵活性,对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十分不利。对于中专生而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中专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薄弱,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能自主加入学习的队伍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科教师更新教学方式,注意与新媒体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要应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让学生参与到探究解疑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观点,从不正确到正确,推动应用意识的发展,真正使数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是一个关键环节,教师的引导、鼓励,都是学生的巨大财富。簡言之,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金永.试论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4):131-132.
[2]刘金林.探索式教学在中专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