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_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许多困境。乡规民约主体大量流失,地位被弱化,乡规民约程序和内容不合法,公权力对乡规民约过度干预或不作为,乡规民约执行效果差。因此,应当挖掘有潜力的乡村,利用乡规民约整合衰落乡村;发展乡村文化,提高乡村干部和村民的文化素养,提升乡规民约质量;规范乡规民约,确保乡规民约的合法性;发扬优良传统道德文化,建立乡规民约保障实施机制。
  关键词:乡规民约;乡村治理;城市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规民约作为一种民间法,是“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规民约主要依托道德约束,与德治密切相关;在法治中国,乡规民约需要在法律的规范范围内运作。发挥好乡规民约的作用,有助于村民更好地自治,实现乡村振兴。
  一、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
  (一)乡规民约主体流失,地位弱化
  乡规民约是村庄内部成员共同商讨制定的,约束村庄的全体成员。在熟人社会的乡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对土地的依赖性强,村民生产生活固定在整个村庄,与村庄的相关性大,参与公共事务热情度高。但近年来,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成员也大量进城,仅逢年过节他们才回到乡村,在乡村居住时间少,与乡村关联程度降低,对村庄的公共事务淡化,乡规民约对脱离了乡村成员失去了约束力。乡规民约的主体流失严重,尤其在空心化的乡村,其地位遭到弱化,甚至消失。
  (二)公权力对乡规民约过度干预和不作为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七条明文规定:“村民自治章程、乡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但实际上,某些地方的乡镇政府或村党委或村委会直接制定乡规民约,然后告知村民履行乡规民约规定;某些地方,地方政府任由村民制定和实施乡规民约,未履行职责检查其是否有违法规定,导致出现违法规定。
  (三)乡规民约合法性问题
  1、程序不合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法律对召开村民会议及作出决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实际上,乡规民约未经村民会议讨论制定,修改的时也未经村会议的讨论,而由村委会、乡镇政府直接制定、私下修改,然后宣告民众;某些村虽召开了村会议,但未达到法定的条件,未做到公平、公正。
  2、内容不合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条规定:“乡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规范,不得与宪法及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不得侵犯村民的合法权益,否则无效”。但乡规民约在实际中存在很多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规定。通过查找大量乡规民约,发现有很多侵犯村民权益的惩罚性的条款,最常见的是一些经济罚款,而乡村作为自治组织,不具备罚款的权力,这一类的规定是不合法的。
  (四)执行效果差
  在卞辉的2014年的《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现代乡规民约的研究》中“48.4%的乡规民约有惩罚性规定,以此约束村民行为。通报批评是最主要的惩罚方式,占65.5%,其次为进行训责和罚款”。在实际操作中,批评教育对于素养较高的人有约束力,而对于一些素质较差的村民,不能很好地发挥告诫作用,这样的村民会带坏村庄的风气,削弱乡规民约的约束力。其次,经济性的罚款容易引起村民的不满,村民经济收入较低,经济罚款会影响到某些村民的正常的生活,引起矛盾冲突,不利于乡村稳定。
  二、原因分析
  (一)城市化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政府放开对人流控制,城乡之间的通道被打通,乡村与城市的差距格外明显。城市收入高、收入来源广,城市的医疗、教育、生活基础设施完备,相比之下,农村农业收入低并、收入来源单一,各方面的基础设施落后,于是大量的农民开始涌向城市,追求更高的收入以及条件更好的城市生活。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城市生活,对农业生产越来越陌生,与乡村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进城务工并有一份好收入的农民,也吸引其他的农民不断进城,从而使得乡村空心化现象普遍,造成乡规民约主体大量流失。
  (二)村干部和村民的文化素养不高
  乡规民约的制定主体是村民和村干部,乡村干部队伍更换频率低,干部队伍老化,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尤其很多偏远地区,村民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他们在制定乡规民约的时候以合理为依据,没有考虑到合法性,出现了一些看似合理实则违法的规定。乡规民约的制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参与,而村民文化素养较低,村干部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做好领头的作用,制定出来的乡规民约较为笼统简单,不符合农村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使得乡规民约缺乏科学性。
  (三)乡镇政府角色错误定位以及经济人特性
  在乡规民约制定过程中,部分乡镇政府干预过度或者放任自流,置乡规民约违法现象于不顾,主要原因在于当代许多乡镇政府仍然定位于管理型的政府,在“压力型”政府体制下,乡镇政府处于压力的最底层,为了完成上傳下达管理任务,从而强制干预乡村治理,干预乡规民约的制定实施。其次,乡镇政府一方面作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承担着国家管理和服务的事宜,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独立的团体,有着经济人特性,会追求团体的额外利益,对于一些经济不太好的地区,没有经济的吸引,乡镇政府对其乡规民约等事宜置之不顾。
  三、未来出路
  (一)挖掘有潜力的乡村,利用乡规民约整合衰落乡村
  城市化进城加快,经济效益差的乡村很快衰落成了必然的结果。部分有潜力的乡村在国家倡导下,积极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农村。但对于一些经济效益差、基础设施落后的乡村,但这种做法的可复制性较小,成功率也较小。针对乡村衰落的现象,应当利用好乡规民约,整合衰落乡村,把衰落乡村尽可能的集中,充分发挥乡规民约作用,团结村民,商讨整合事宜,集中一切乡村力量,集思广益,整合成具有乡村特色的新农村。   (二)发展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农民和村干部的文化素养,提高乡规民约的质量
  村民是乡规民约的主体,他们的文化水平影响着乡规民约的水平,所以要提升村民和村干部的文化素养。一方面加大乡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投入,充分利用当代的信息科技技术,让乡村学校与大城市学校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加强对乡村的法律知识文化的宣传,提升村民法律素养,培养村民的法制意识,让百姓心中随时有法律。,定期为村干部组织一些专门的培训,加强对文化和法律进行宣传,进一步的教育村民,提升村民的法律文化素养。
  (三)规范乡规民约,确保乡规民约的合法性
  乡规民约作为民间法,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乡规民约制定的程序要合法,从乡规民约制定到表决通过必须征求全体村民的意见,要符合法定程序的要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参与村民会议的人在年龄上必须满十八周岁,表决通过的形式是过半数的人支持,就能够使得方案最终付诸实施。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住户的代表参加,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在举行村民会议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参会人员的权利,使得他们的意见能够自由地表达。
  乡规民约的内容要合法,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关要求,不得侵犯村民的基本权利。《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并不是一经制定就不可修改的,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但是必须要备案,上報的机构是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乡镇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主动监督检查乡规民约的合法性,保证乡规民约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保证其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切实地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四)发扬优良传统道德文化,建立乡规民约保障实施机制
  乡规民约主要依靠道德规范的作用,在制定乡规民约的时候,要主动传承传统乡规民约,以道德教化为主要精神理念,强调乡规民约的道德约束作用,使乡规民约与国家大政方针相一致,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齐,重点调整村民人际关系、约束社会行为。乡规民约的执行要以正面道德教育为主、以经济处罚和其他处罚方式为辅的原则。建立现代乡规民约保障实施机制,比如建立红白喜事理事会、乡规民约评议会以及监督机制。
  乡村治理需要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村干部、村民等多元主体相结合,但根本上要依靠村民自己主动解决,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与客体,只有自我行动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国家以及党要找准自身位置,不越权或不放任不管,把自治权主动让与乡村,做好监督检查的工作,从而实现乡村真正的自治,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以及传统道德是精神核心,乡规民约是文化传承重要渠道,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表现,继承乡规民约,发扬良好精神文明,建设优良的乡风文明、乡气蓬勃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
  [2]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05.
  [3]谢辉.当代中国的乡民社会、乡规民约及其遭遇[J].东岳论丛,2004.25(4).
  [4]孙玉娟.我国乡村治理中乡规民约的再造与重建[J].政治学研究,2018.(2).
  [5]赵旭东.乡规民约与新乡土秩序的建构——乡规民约在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意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7).
  [6]卞辉.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现代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7]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作者简介:陈小爱(1993-)女,四川 泸州,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
其他文献
摘要:高原夏菜是榆中县地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并且是当地农户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蔬菜保鲜期短、不易长时间储存,且价格起伏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物流和销售渠道对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高原夏菜价格下跌与滞销原因的分析,发现蔬菜在种植与销售期间存在的问题,市场、气象、交通和政策等因素对产业的发展有影响,基于问题和原因分析对高原夏菜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对策,以期促进高原夏菜的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因为互联网的大量普及和应用而被称为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快速崛起,与互联网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复杂多样的网络系统。人们的生活也和互联网密不可分,互联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切实的方便。随着网络被大量使用,一些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何预防和解决网络安全风险,已经成为了近些年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安全;互联网;安全问题  引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企业发展步伐增快,但经济管理也凸显出诸多新问题,如,创新意识薄弱、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职责不明晰、管理模式传统化等,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实效性,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视角,探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对策,旨在为提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近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发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土地征用、房地产拆迁等现象十分普遍,由于涉及到的利益群体面广、量大,情况也很复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就拆迁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同时针对其也提出了一定的应对办法,可为生活中的拆迁行为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地征用;房地产拆迁  笔者认为房地产拆迁是具有双面性的,首先对于房屋所有人来说,拆迁无疑对其正常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中国科技的革新推动着人民社会生活的多方面不断改变与提升。在电力系统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促进行业发展,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本文将以220kV变电站变压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原理进行深入剖析,重点对其继电保护措施如变压器运行保护、状态保护、抗干扰保护等进行研究,力图为220kV变电站变压器运行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220kV变电站;变压器;维护  1.引言 
期刊
摘 要: 后勤管理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十分重要,管理人员利用相应的方法来对一些行为以及活动等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后勤管理水平,以便更好的为院校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可以说职业院校的后勤管理对学校教育以及自身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重大。所以,就需要学校领导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要意识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并将管理情况具体落实到位,从而更好的促进院校发展。本文就针对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煤矿采集行业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近年来,随着大采高综采工艺在实际机械采煤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对实际煤矿采集过程中的采集效率、运行能效等作出帮助的同时促进我国采煤行业的发展,由此,本文拟通过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机械采煤工艺的特征等入手,从而针对其在实际的采煤环节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未来大采高综采在实际机械采煤环节的应用。  关键词:大采
期刊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旅游业整体发展势态较为良好,乡村旅游也逐渐的崛起,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欢迎,这对于乡村的建设来说,是具有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的,为此我们应当对乡村旅游予以更大的关注和重视,在乡村旅游的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简单分析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然后主要就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相关工作的实践提供
期刊
摘要:钳工是机械行业的典型工种,钳工特点主要有:工作范围广、灵活性强、技艺性强等,虽然机械加工方法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替代钳工,比如安装维修、装配调试、工具制造等重要环节必须要由钳工完成。本文笔者基于自身工作学习经历,深入探讨了如何提高钳工维修技能。  关键词:钳工;维修技能;途径  一、前言  钳工是一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如装配调试、安装维修、工具制造等都离不开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我国电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10kV配电系统迅速发展,在电网运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0kV配电开关柜是整个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运行的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研究分析10kV配电开关柜的设计应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10kV;配电开关柜;问题;对策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