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猪业在郓城县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生猪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33%,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约郓城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畜牧养殖在逐步缩小,生产方式逐步从传统的农户散养到规模养殖、农户散养和生产单位饲养等多种生产方式并存。加强对生猪生产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对生猪生产形势的把握,推进生猪生产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生猪生产;农民收入;对策
养猪业在郓城县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郓城县生猪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33%,养猪业的发展关系着食物安全,是物价稳定、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养殖,并出台文件扶持生猪产业的发展,郓城县委、县政府积极抓住机遇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郓城县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生猪养殖的各项政策措施,扶持农户开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猪场的建设,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养猪业的发展,全县生猪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以及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0年被正式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并作为全国生猪监测调查县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约郓城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畜牧养殖在逐步缩小,生产方式逐步从传统的农户散养到规模养殖、农户散养和生产单位饲养等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年来,生猪价格出现很大的暴涨和暴跌,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因此加强对生猪生产调查分析研究,有利于对生猪生产形势的把握,推进生猪生产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确保全县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养殖户的畜牧业收入。
一、郓城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一)从生猪监测调查情况来看,散养户、规模户生猪存出栏数量均高于去年。2013年郓城县生猪饲养量超过110.4万头,比去年增长4.2%;其中年末存栏40.74万头,能繁母猪4.59万头,年出栏69.71万头,生猪出栏率171%,生猪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散养户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013年全县规模饲养户比重达到47%,规模养殖比重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目前全县500头以上的养猪场25多家,其中一家规模户养殖存栏超过5500头,生产单位养殖户10多家。目前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不断提高,调动了养殖户生猪养殖的积极性。
(二)生猪价格止跌回升。今年以来,郓城县生猪价格呈现“1月份价格走高、2-4月份大幅下跌、5月中旬企稳回升、6-9月平稳增长、10月份小幅回落,,11-12月份平稳增长”等特点。根据调查情况显示:郓城县生猪价格由1月中旬最高每公斤16.8元快速回落,到3月中下旬,生猪价格已经跌到了每公斤12.8元;至4月中旬,生猪价格最低跌至每公斤11.3元,较春节前最高价每公斤降低5.5元,降幅达32.7%,按照当时玉米价格2.2元计算,猪粮比为5.07:1,已跌破国家规定的6:1的盈亏平衡点,养殖户从年初盈利,跌到盈亏平衡点以下,大部分养殖户出现经营亏损。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损害养殖户利益,4月份全国20多个省份同时启动了冻猪肉收储工作,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猪养殖压力。5月中旬,郓城县生猪价格回升至每公斤11.5元,到6月中旬,生猪价格达到每公斤13.1元,9月份每公斤15.3元,比4月份最低价格上涨35.4%。目前生猪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5元左右。
(三)生猪养殖户收益增幅较大。从调查情况看,郓城县养殖户大多属于自繁自育模式,生产成本包括仔猪、饲料、人工、水电、防疫等成本,部分规模户还包括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折旧、土地承包费等。按照生猪繁育及生长规律,生猪从仔猪到肥猪出栏大约6-7个月(110公斤左右),10月份,每头肥猪毛收入1641.6元,综合成本在1288元,头盈利353.6元。其中:散养户每头盈利322.2元、规模户(生产单位)每头盈利372.4元。而4月中下旬生猪均价每公斤为11.3元(最低价格每公斤仅为10.4元),毛收入1243元(按110公斤计算),综合成本为1355元左右,每头亏损110元。目前,生猪出售的价格为每公斤14.9元,毛收入1639元,综合成本1291元,头盈利348元。
二、生猪价格变动的特点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郓城县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及这次生猪价格涨跌规律,我们农业统计人员通过规模养殖户、散养户座谈我们总结发现这次生猪价格涨跌有以下特点。
(一)跌涨周期变化很大。猪价三年一个跌涨周期,几成养猪业的铁律。一些养殖户说,多年来养猪都是“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但这次低迷期长于以往,振幅比历次都强烈,生猪生产能力耗损很大,伤了元气,动了筋骨,恢复过程必然缓慢。
(二)猪肉旺季上涨,淡季下跌的常识被打破。猪肉价格在去年四季度达到高点后,持续下滑,四月份到价格降到11元/公斤的低点,而“五一”过后,猪价一直平稳上涨,显然一反常态,许多人没有预料到。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猪肉成平常之事。
(三)生猪补栏反应相当滞后。2012年猪价上涨无论是养殖散户还是规模猪场,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赶紧补栏,尤其是母猪补栏的积极性非常低。一个规模养殖场场长告诉我们,原以为2011年母猪会涨价会供不应求,但是2011年生猪价格上涨时,根本没人打电话和他要母猪,补栏仔猪的势头也不是很猛。养猪户对补栏如此“淡定”,为历次生猪涨价阶段所未遇见。原因是他们都对当前的养猪暴利感到惧怕,因为他们懂得“涨得越高跌得越狠”的道理,虽然这次猪价涨跌的原因复杂多变,但可以肯定地说,猪源短缺、供求失衡是根本原因。综合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分析,该轮猪价暴涨主要原因:一是价格长期低迷,养猪业受损严重,生猪存栏过少,生产能力锐减,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这是上轮猪价暴涨的根源所在。2008年10月以来的猪价大跌,为历次“猪周期”跌价持续最长。相当多养殖户破产出局,其中散养户放弃养猪的更多。二是2011年冬天猪病高发,母猪产仔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养猪业因此损失惨重,这是造成2012年猪价暴涨的一大“硬伤”。当分析猪价上涨原因时,养殖户无一不提到猪病。这也和前些年不同。2011年冬天猪病危害的主要是仔猪,小猪死亡率大幅上升。三是饲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提高,直接加大了养猪成本,这是猪价上涨的常规性原因,但不是本轮涨价最主要的原因。而人工成本的提高则是散养户养猪数量减少的重要要原因。 三、郓城县生猪生产面临着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复杂的生猪市场,郓城县的生猪生产出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但是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预警和应急机制有待完善。尚未建立起全面、及时、完善的畜牧业预警监测信息体系,政策引导效应滞后,再加上养殖户主观的市场信息不灵敏,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的能力和规避风险的效应差,往往造成养殖户的生产情况与市场供求脱节的局面。
(二)生猪生产总体能力不强,生产方式亟待转变,当前郓城县养猪业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农户小规模养殖仍占主导地位,场舍规划建设不合理,有些养殖户甚至在自己住宅养殖,兽药和饲料使用不规范,甚至无消毒措施,尤其是生猪粪便处理不到位现象比较普遍,甚至不做处理,生猪标准化生产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推广。
(三)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辐射能力不强,缺少生产规模大,品牌效益高的龙头企业和带动能力强,组织化程度高的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抵御生产和市场风险。产业发展处于低级阶段,制约生猪生产附加值和产业效益的提高。
(四)疫病防控体系不够健全,是生猪养殖业投入少,发展后劲不足,由于优惠政策少,投资渠道窄,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生物良种繁育和动物防疫等基础设施薄弱,养殖发展后劲不足。
四、郓城县养猪业发展思路探讨
根据变化莫测的生猪行情和郓城县养猪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发展现代养猪业,保证郓城县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使养猪真正成为增加全县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生猪养殖户必须树立五种意识
1、树立疫病防控首位意识,确保猪群安全无疫,是否控制好疫病问题是养猪业成败的关键,切不可因生猪供不应求而松懈疫病防治,尤其是对补栏生猪一定要隔离、观察和免疫,同时要注意卫生、加强消毒等日常管理。
2、树立市场风险意识,避免盲目发展,把握市场波动的一般规律和自身猪群结构、生产能力,理性补栏,适时出栏,避免因价格下调而遭受巨大损失。
3、树立良种意识,建立生猪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挖掘生产潜力。在行情好时,品种对生猪价格的影响不大,一旦价格回落,良种优势将充分显现,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
4、树立标准化意识,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有规模才能有效益,标准化才能保障效益,科学选址,健康养殖,才能使规模户的养殖效益最大化。
5、树立协作意识,成立养殖合作社,降低养殖成本,形成群体规模优势。通过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安排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规模,走可持续养殖之路。
(二)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机制,建立好五种机制
1、建立市场预警预报机制,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建立健全生猪产销信息网络和预警预报机制,全面掌握产销情况,对生猪生产形势进行准确判断,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准确调控生猪市场。
2、稳定生猪市场,防止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建立猪肉风险储备机制。储备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当猪粮比下降一定比例时,由政府委托加工企业按政府下达任务进行收储,当猪肉上涨到一定价格时,企业按照政府指令向市场出售。企业因此产生的亏损由财政部门核定后进行补贴。
3、要依靠科技减少养殖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技术难题,帮助养殖者节约生产成本,保障安全生产。
4、建立生猪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加强生猪疫病预警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兽医站建设,建立健全疫情监管和报告网络建设。疫苗采购要理性化,根据对产品的深度认识和临床实践来检验和确定采购,定期对猪群做好保健工作,减少生猪细菌病的发生。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做到对病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猪要做到无害化处理,严防造成疫情扩散。建议县财政对因疫情对农户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
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和扶优扶强机制。坚决杜绝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加大对规模养殖厂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养猪经济合作组织和协会的建立,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三)政府加大对生猪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大型养殖专业户和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生猪屠宰和加工企业,直接加工经营猪肉产品,提高生猪产业的附加值,抵御市场价格波动对郓城县生猪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生猪生产;农民收入;对策
养猪业在郓城县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郓城县生猪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33%,养猪业的发展关系着食物安全,是物价稳定、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养殖,并出台文件扶持生猪产业的发展,郓城县委、县政府积极抓住机遇把发展生猪养殖作为郓城县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生猪养殖的各项政策措施,扶持农户开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猪场的建设,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养猪业的发展,全县生猪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以及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0年被正式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并作为全国生猪监测调查县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约郓城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畜牧养殖在逐步缩小,生产方式逐步从传统的农户散养到规模养殖、农户散养和生产单位饲养等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年来,生猪价格出现很大的暴涨和暴跌,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因此加强对生猪生产调查分析研究,有利于对生猪生产形势的把握,推进生猪生产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确保全县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养殖户的畜牧业收入。
一、郓城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
(一)从生猪监测调查情况来看,散养户、规模户生猪存出栏数量均高于去年。2013年郓城县生猪饲养量超过110.4万头,比去年增长4.2%;其中年末存栏40.74万头,能繁母猪4.59万头,年出栏69.71万头,生猪出栏率171%,生猪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散养户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013年全县规模饲养户比重达到47%,规模养殖比重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目前全县500头以上的养猪场25多家,其中一家规模户养殖存栏超过5500头,生产单位养殖户10多家。目前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效益不断提高,调动了养殖户生猪养殖的积极性。
(二)生猪价格止跌回升。今年以来,郓城县生猪价格呈现“1月份价格走高、2-4月份大幅下跌、5月中旬企稳回升、6-9月平稳增长、10月份小幅回落,,11-12月份平稳增长”等特点。根据调查情况显示:郓城县生猪价格由1月中旬最高每公斤16.8元快速回落,到3月中下旬,生猪价格已经跌到了每公斤12.8元;至4月中旬,生猪价格最低跌至每公斤11.3元,较春节前最高价每公斤降低5.5元,降幅达32.7%,按照当时玉米价格2.2元计算,猪粮比为5.07:1,已跌破国家规定的6:1的盈亏平衡点,养殖户从年初盈利,跌到盈亏平衡点以下,大部分养殖户出现经营亏损。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损害养殖户利益,4月份全国20多个省份同时启动了冻猪肉收储工作,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猪养殖压力。5月中旬,郓城县生猪价格回升至每公斤11.5元,到6月中旬,生猪价格达到每公斤13.1元,9月份每公斤15.3元,比4月份最低价格上涨35.4%。目前生猪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5元左右。
(三)生猪养殖户收益增幅较大。从调查情况看,郓城县养殖户大多属于自繁自育模式,生产成本包括仔猪、饲料、人工、水电、防疫等成本,部分规模户还包括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折旧、土地承包费等。按照生猪繁育及生长规律,生猪从仔猪到肥猪出栏大约6-7个月(110公斤左右),10月份,每头肥猪毛收入1641.6元,综合成本在1288元,头盈利353.6元。其中:散养户每头盈利322.2元、规模户(生产单位)每头盈利372.4元。而4月中下旬生猪均价每公斤为11.3元(最低价格每公斤仅为10.4元),毛收入1243元(按110公斤计算),综合成本为1355元左右,每头亏损110元。目前,生猪出售的价格为每公斤14.9元,毛收入1639元,综合成本1291元,头盈利348元。
二、生猪价格变动的特点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郓城县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及这次生猪价格涨跌规律,我们农业统计人员通过规模养殖户、散养户座谈我们总结发现这次生猪价格涨跌有以下特点。
(一)跌涨周期变化很大。猪价三年一个跌涨周期,几成养猪业的铁律。一些养殖户说,多年来养猪都是“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但这次低迷期长于以往,振幅比历次都强烈,生猪生产能力耗损很大,伤了元气,动了筋骨,恢复过程必然缓慢。
(二)猪肉旺季上涨,淡季下跌的常识被打破。猪肉价格在去年四季度达到高点后,持续下滑,四月份到价格降到11元/公斤的低点,而“五一”过后,猪价一直平稳上涨,显然一反常态,许多人没有预料到。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猪肉成平常之事。
(三)生猪补栏反应相当滞后。2012年猪价上涨无论是养殖散户还是规模猪场,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赶紧补栏,尤其是母猪补栏的积极性非常低。一个规模养殖场场长告诉我们,原以为2011年母猪会涨价会供不应求,但是2011年生猪价格上涨时,根本没人打电话和他要母猪,补栏仔猪的势头也不是很猛。养猪户对补栏如此“淡定”,为历次生猪涨价阶段所未遇见。原因是他们都对当前的养猪暴利感到惧怕,因为他们懂得“涨得越高跌得越狠”的道理,虽然这次猪价涨跌的原因复杂多变,但可以肯定地说,猪源短缺、供求失衡是根本原因。综合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分析,该轮猪价暴涨主要原因:一是价格长期低迷,养猪业受损严重,生猪存栏过少,生产能力锐减,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这是上轮猪价暴涨的根源所在。2008年10月以来的猪价大跌,为历次“猪周期”跌价持续最长。相当多养殖户破产出局,其中散养户放弃养猪的更多。二是2011年冬天猪病高发,母猪产仔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养猪业因此损失惨重,这是造成2012年猪价暴涨的一大“硬伤”。当分析猪价上涨原因时,养殖户无一不提到猪病。这也和前些年不同。2011年冬天猪病危害的主要是仔猪,小猪死亡率大幅上升。三是饲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提高,直接加大了养猪成本,这是猪价上涨的常规性原因,但不是本轮涨价最主要的原因。而人工成本的提高则是散养户养猪数量减少的重要要原因。 三、郓城县生猪生产面临着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复杂的生猪市场,郓城县的生猪生产出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但是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预警和应急机制有待完善。尚未建立起全面、及时、完善的畜牧业预警监测信息体系,政策引导效应滞后,再加上养殖户主观的市场信息不灵敏,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的能力和规避风险的效应差,往往造成养殖户的生产情况与市场供求脱节的局面。
(二)生猪生产总体能力不强,生产方式亟待转变,当前郓城县养猪业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农户小规模养殖仍占主导地位,场舍规划建设不合理,有些养殖户甚至在自己住宅养殖,兽药和饲料使用不规范,甚至无消毒措施,尤其是生猪粪便处理不到位现象比较普遍,甚至不做处理,生猪标准化生产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推广。
(三)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辐射能力不强,缺少生产规模大,品牌效益高的龙头企业和带动能力强,组织化程度高的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抵御生产和市场风险。产业发展处于低级阶段,制约生猪生产附加值和产业效益的提高。
(四)疫病防控体系不够健全,是生猪养殖业投入少,发展后劲不足,由于优惠政策少,投资渠道窄,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生物良种繁育和动物防疫等基础设施薄弱,养殖发展后劲不足。
四、郓城县养猪业发展思路探讨
根据变化莫测的生猪行情和郓城县养猪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发展现代养猪业,保证郓城县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使养猪真正成为增加全县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生猪养殖户必须树立五种意识
1、树立疫病防控首位意识,确保猪群安全无疫,是否控制好疫病问题是养猪业成败的关键,切不可因生猪供不应求而松懈疫病防治,尤其是对补栏生猪一定要隔离、观察和免疫,同时要注意卫生、加强消毒等日常管理。
2、树立市场风险意识,避免盲目发展,把握市场波动的一般规律和自身猪群结构、生产能力,理性补栏,适时出栏,避免因价格下调而遭受巨大损失。
3、树立良种意识,建立生猪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挖掘生产潜力。在行情好时,品种对生猪价格的影响不大,一旦价格回落,良种优势将充分显现,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
4、树立标准化意识,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有规模才能有效益,标准化才能保障效益,科学选址,健康养殖,才能使规模户的养殖效益最大化。
5、树立协作意识,成立养殖合作社,降低养殖成本,形成群体规模优势。通过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安排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规模,走可持续养殖之路。
(二)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机制,建立好五种机制
1、建立市场预警预报机制,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建立健全生猪产销信息网络和预警预报机制,全面掌握产销情况,对生猪生产形势进行准确判断,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准确调控生猪市场。
2、稳定生猪市场,防止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建立猪肉风险储备机制。储备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当猪粮比下降一定比例时,由政府委托加工企业按政府下达任务进行收储,当猪肉上涨到一定价格时,企业按照政府指令向市场出售。企业因此产生的亏损由财政部门核定后进行补贴。
3、要依靠科技减少养殖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技术难题,帮助养殖者节约生产成本,保障安全生产。
4、建立生猪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加强生猪疫病预警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兽医站建设,建立健全疫情监管和报告网络建设。疫苗采购要理性化,根据对产品的深度认识和临床实践来检验和确定采购,定期对猪群做好保健工作,减少生猪细菌病的发生。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做到对病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猪要做到无害化处理,严防造成疫情扩散。建议县财政对因疫情对农户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
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和扶优扶强机制。坚决杜绝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加大对规模养殖厂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养猪经济合作组织和协会的建立,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三)政府加大对生猪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大型养殖专业户和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生猪屠宰和加工企业,直接加工经营猪肉产品,提高生猪产业的附加值,抵御市场价格波动对郓城县生猪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