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物理实验在新课程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以及其中的物理方法,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实验 新课程 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从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的高度论述了加强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其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内涵,新的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达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实验具有真实 直观 形象和生动的特点 易于激起学生兴趣
物理实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中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兴趣广泛而强烈。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会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静电的防止和利用一节时,我首先自制一个静电除尘器,在课堂上点燃一堆烟,先不通电,烟尘通过通道从上边涌出;然后我接通电源,烟尘一下不见了,学生特别好奇,发出惊叹声,急切的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这样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节课学生高度集中,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再如:以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序言——科学之旅》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与看法,因物理是初中学生的一门新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用一系列的实验吸引学生。如:冷水能让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会跳舞的小人、硬纸板能托着装满杯的水、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不会下落等实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大自然的物理现象是生动的、有趣的。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得认真地学好物理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此教师应抓住时机结合教材上的物理知识循序渐进地为学生一个一个地解开奥妙。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一些较难理解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单位、计算,就会使学生产生的好奇心在难学乏味中消失。
(二)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综合性的行为
学生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过程中,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边学边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其不断体会和尝试“发现”、设计和“克服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科学素养。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实验,而且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多做实验,深入探究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物理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合作与创新意识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外,还要认真挖掘实验素材,针对实验的每个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多方设疑置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回忆讨论,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这样就会把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变为自觉求知的合作与创新意识,让学生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而激活思维去创新。例如《单摆》这节课中,在研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首先启发学生从周围环境及单摆结构着手猜想单摆的周期和哪些因素有关,再用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该实验用哪些仪器?2.一个量与几个量可能有关时,如何研究这个量可能有关时,如何研究这个量与各个量的关系?(控制变量法)③该实验中如果不用秒表,如何知道这些量变化有没有引起单摆周期的变化?(同步或不同步)。这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让学生在辩析性讨论中得到评判和修正。这样通过推测→实验→设疑→讨论→归纳→总结,不但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拓宽视野,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改进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演示实验一般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的特点,但教材中有的演示实验往往不是最佳方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对课本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较和讨论,分析教材中实验的不足,得出结论,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法,使之更趋完美。
如单摆的振动图象实验,实验时,常会出现圆锥摆,实验效果欠佳。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改进这个实验,最后由学生提出双线摆不会形成圆锥摆,进一步讨论摆长如何确定。通过对实验的改进,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单摆振动图象的理解,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创造性思维要求思维既要有深度又灵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条件,并做出新的交换和组合,强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种种正确答案和最佳途径,培养学生灵活应变能力。如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先提出问题: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可以给学生一些仪器:灵敏电流计、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螺线管(大、小各一个)、线框、弹簧线圈、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等,让他们任选几种器材,组成几种不同的装置,研究什么时候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和真正理解“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穿过闭和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和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的结论。经过这种训练,能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以及其中的物理方法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是有其来龙去脉的,在这样的内容教学中,若不重视知识的建立过程,而只是学生阅读一下教材,然后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所以教师要在备课时采用换位思想,思忖教学方法,多做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以及其中的物理方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体现了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先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从生活经验出发,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再是伽利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同时引出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当物体获得水平方向的速度后,若没有摩擦阻力,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却不再需要什么力去推动。当时笛卡尔也研究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他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的工作基础上得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参考文献:
【1】姜峰.物理实验教学值得注意的十个问题。物理教学,2012.7
【2】程柱建.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中学物理(哈尔滨),2012.9
关键词:物理实验 新课程 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从科学本质和科学素养的高度论述了加强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其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内涵,新的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达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实验具有真实 直观 形象和生动的特点 易于激起学生兴趣
物理实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中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兴趣广泛而强烈。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会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静电的防止和利用一节时,我首先自制一个静电除尘器,在课堂上点燃一堆烟,先不通电,烟尘通过通道从上边涌出;然后我接通电源,烟尘一下不见了,学生特别好奇,发出惊叹声,急切的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这样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节课学生高度集中,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再如:以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序言——科学之旅》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与看法,因物理是初中学生的一门新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用一系列的实验吸引学生。如:冷水能让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会跳舞的小人、硬纸板能托着装满杯的水、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不会下落等实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大自然的物理现象是生动的、有趣的。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得认真地学好物理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此教师应抓住时机结合教材上的物理知识循序渐进地为学生一个一个地解开奥妙。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一些较难理解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单位、计算,就会使学生产生的好奇心在难学乏味中消失。
(二)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综合性的行为
学生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过程中,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边学边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其不断体会和尝试“发现”、设计和“克服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科学素养。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实验,而且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多做实验,深入探究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物理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合作与创新意识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外,还要认真挖掘实验素材,针对实验的每个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多方设疑置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回忆讨论,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这样就会把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变为自觉求知的合作与创新意识,让学生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而激活思维去创新。例如《单摆》这节课中,在研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首先启发学生从周围环境及单摆结构着手猜想单摆的周期和哪些因素有关,再用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该实验用哪些仪器?2.一个量与几个量可能有关时,如何研究这个量可能有关时,如何研究这个量与各个量的关系?(控制变量法)③该实验中如果不用秒表,如何知道这些量变化有没有引起单摆周期的变化?(同步或不同步)。这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让学生在辩析性讨论中得到评判和修正。这样通过推测→实验→设疑→讨论→归纳→总结,不但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拓宽视野,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改进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演示实验一般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的特点,但教材中有的演示实验往往不是最佳方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对课本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较和讨论,分析教材中实验的不足,得出结论,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法,使之更趋完美。
如单摆的振动图象实验,实验时,常会出现圆锥摆,实验效果欠佳。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改进这个实验,最后由学生提出双线摆不会形成圆锥摆,进一步讨论摆长如何确定。通过对实验的改进,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单摆振动图象的理解,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创造性思维要求思维既要有深度又灵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条件,并做出新的交换和组合,强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种种正确答案和最佳途径,培养学生灵活应变能力。如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先提出问题: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可以给学生一些仪器:灵敏电流计、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螺线管(大、小各一个)、线框、弹簧线圈、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等,让他们任选几种器材,组成几种不同的装置,研究什么时候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和真正理解“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穿过闭和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和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的结论。经过这种训练,能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以及其中的物理方法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是有其来龙去脉的,在这样的内容教学中,若不重视知识的建立过程,而只是学生阅读一下教材,然后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所以教师要在备课时采用换位思想,思忖教学方法,多做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以及其中的物理方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体现了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先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从生活经验出发,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再是伽利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同时引出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当物体获得水平方向的速度后,若没有摩擦阻力,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却不再需要什么力去推动。当时笛卡尔也研究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他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的工作基础上得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参考文献:
【1】姜峰.物理实验教学值得注意的十个问题。物理教学,2012.7
【2】程柱建.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中学物理(哈尔滨),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