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y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物业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建立“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三进三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企互聘共培的“双导师”师资队伍等方面论述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并总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实施成效。
  【关键词】物业管理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17-03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高职教育要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方面对接。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物业服务、房地产等行业企业,培养能胜任物业工作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新型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整合校企资源,根据企业和岗位实际需求培养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因此,在物业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业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2019年8月发布的《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企业对德才兼备的“双高”型物业专业人才有着巨大需求。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符合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采用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为实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广西物业行业,物业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一方面,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更贴近企业用人需求,能够培养出精准对接岗位的技能人才。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受企业的各项培训,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在毕业后迅速融入企业相应岗位。依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更精准地对接企业需求,不但能为企业培养更多急需的高技能岗位人才,还能帮助企业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另一方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目前广西物业行业非常缺乏既具备物业管理知识、技能,又有正确职业价值观、较高职业素养的高能力和高素质的“双高”型人才。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相比,现代学徒制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操守和应变能力上更具优势。在校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企业作为学徒接受师傅的指导,不仅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获得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产业趋势信息,还能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纪律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因此,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具备正确职业价值观、较高职业素养的高能力和高素质的“双高”型人才。
  二、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自教育部2014年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于2018年获得了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开展试点工作。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任务书要求,与多家国内知名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联合开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行业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物业管理专业“双高”型人才。
  (一)建立“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培育出企业行业需要的高素养、高技能型物业管理人才离不开校企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了建立并促进协同育人机制良好运行,校企双方成立由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组成的领导小组,同时搭建现代师徒训练中心。现代师徒训练中心是一个由校方教学团队和广西房地产业协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导,多家企业共同参与,面向在校学生和合作企业在职员工设计的“师傅”和“学徒”培养训练机构。训练中心由校方派出的负责人协调校内资源和负责学生的管理、考核工作,由企业派出的负责人协调企业内资源和负责师傅团队的管理、考核工作;运行计划和相关管理制度由校企共同制订,由此逐步构建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万科物业、中铁建物业、龙光物业等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合作的内容包括与企业联合制订招生招工方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徒制相关管理制度和成绩认定考核制度等。从招收学生开始,校企双方依据各自标准共同面试学生,达到录取条件的考生在成为学校的“准学生”的同时,也成为企业的“准学徒”,当学生期满考核合格后,可选择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该企业的“准员工”,全程做到校企一体化育人。
  (二)构建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前期的实际调研,根据物业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学生的培养定位和就业岗位。主要根据物业客服管理岗、设施设备运维岗、物业拓展经营岗和物业空间维护与营造岗等四大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其所需职业能力与素质(见表1),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行业通用岗位需求、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物业管理人才。同时,将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电工证、消防操作员、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   (三)构建“三进三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将物业客服管理岗、设施设备运维岗、物业拓展经营岗和物业空间维护与营造四个岗位作为重点培养岗位,采用校企交替培养的方式,共同实施岗位培养。通过解构重构教学内容,形成“三进三出”实践教学体系。“三进”是指企业文化进校园、行业专家参与常规教学和企业培训植入校园。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见习,企业按计划委派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宣讲及岗位能力解读。“三出”是指学生课程实训走进企业、专项模块跟岗进企业、实训进驻企业。企业负责落实学徒的工作岗位,指定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徒的导师,以师带徒的方式实施教学,并依据企业岗位考核的标准进行学生成绩考核。通过“三进三出”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出更多为企业所需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物业管理人才。
  (四)建设校企互聘共培的“双导师”师资队伍
  在“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下,校方聘用企业技术骨干作为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企业方则聘用学校骨干教师作为技术顾问,促进校企双方的协同创新发展。对校内教师,一方面要求其取得企业工程系列职称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师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师资培养管理制度,规定其每年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一个月以上,提高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对企业师傅,一是加强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的方法、手段,提升其教学技能;二是开展教育理念和思政教育相关培训,让他们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并将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渗透到育人过程中。校企开展“双导师”互聘共培合作,建设一支既能适应现代学徒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评价,又能满足企业技术升级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导师”队伍。
  三、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精准对接。参加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不再需要额外的岗前培训,对新岗位、新工作内容上手快、熟练度高,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不少学生由于对企业师傅的认可、对企业文化认同感高,在实习之后选择留在企业,从而提高了就业对口率。二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学生在跟随企业师傅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师傅优良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熏陶,受到企业师傅的积极影响,逐渐具备高能力、高素质的“双高”型人才相关素质。三是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毕业时不仅可以获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还能够经过专业培训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具有更高的就业竞争力。四是促使学生明确自身职业规划。由于学生接受的企业培训是依照岗位设计的,这有利于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在毕业后顺利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少学生在实习后就确定了从事的岗位,从客服、拓展经营、设备运维等岗位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总之,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现代服务业转型、技术升级的需要,更好地掌握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职业素养,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同步提升。
  (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现代学徒制下校企深度合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主管等作为兼职教师,弥补了学校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行业前沿信息缺乏等缺陷,帮助专职教师开阔眼界,丰富学识,提升岗位技能;第二,企业讲师根据工作实际为学生带来大量真实案例、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也给学校专职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了参考;第三,校企共同搭建并运行现代师徒训练中心,增加了学校教师的实践锻炼机会,校内教师通过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学徒制相关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逐渐提升了自身“双师”素质;第四,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申报、攻关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和科技成果、专利,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长速度。
  (三)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中招工难和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联合培养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降低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员工的“三赢”。其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师傅选拔与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制订与实施,显著调动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例如,在师傅的考评中学徒反评占比20%,获得优秀的学徒对应的师傅可直接加分,师傅考核结果与企业的绩效奖励、职位晋升挂钩,等等。
  总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整合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资源,根据企业和岗位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在教授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育人,培养符合广西物业行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振平,阙明婧.以就业为导向,双导师制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智库时代,2019(35).
  [2]廖礼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9(6).
  [3]赵鹏飞,李海东,张志,等.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与未来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
  【作者简介】陈 曦(1989—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物业管理。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中实践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场地及设备不足、实践资源缺乏合理整合利用、实践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强、实践教学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合理设置实践整合课程,保证实践环节在时间上全程贯通;拓宽实践基地投入渠道,多途径建设实践资源共享平台;丰富实训内容和实践方式,全面合理整合利用资源;培养实践指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UI界面设计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时间有限、授课知识不够全面、教材缺乏实用性、相关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分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并从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项目实训、课后教学考核评价等环节论述UI界面交互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互联网+ 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模式 UI界面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域,论述构建“四层次、一核心、双线并行”的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同时设计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建立基础实践+专业实践、项目实训+综合历练、校内实践+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民办本科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43-03  如
期刊
当前,许多学校在积极地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和实施形式进行探索,努力创设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造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最终实现学生全面的、高质量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民办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目标与教学现状,提出课程思政视角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措施:围绕课程思政理念,推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规划建设;坚持价值引领,将思政育人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推动教师队伍的主体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优质资源;加强组织保障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注重成效反馈,形成完备育人机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中“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尚待加强、建设力度不够、专业教师队伍思政育人的素养有待加强、校企协同共建的力度不够等问题,以铁路客运规章课程为例,论述“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目标和思路,提出从政策层面和教学团队建设层面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 铁路客运规章课程 思政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针对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够重视“一带一路”倡仪、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完善、“走出去+引进来”培养方式不健全等现状,提出民办高校以“专业社团”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健全工作保障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专业学习平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一次线上民族舞蹈单元教学为案例,针对民族舞蹈传统线下教学的局限性,探讨开展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的条件、方法、途径和存在的优劣势,为推进高校舞蹈美育工作和民族舞蹈课程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课程思政 民族舞蹈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83-03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然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及优势,阐述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在专业集群建设、产教融合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创新点及成效,提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新举措:对接高水平专业建设标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开放式育人平台,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扩大人才培养体系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示范特色专业 实训基地 专业集群 产教融合 对外开放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师范教育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意义,针对职业师范教育新工科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推动人工智能与新工科职业教育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师范教育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措施:打造“人工智能专业群”,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打造“人工智能+X”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人工智能为多学科、多产业链培养融通人才的育人环境;“教、产、科”融合,形成新工科育人新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