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教学的艺术性,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1.创设儿童化的想象情境
汉字是联想的产物,学习汉字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对造字规律的分析,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使字形在儿童的脑海中如动画般显现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汉字都活起来,使孩子更乐于识字。
如在教“休”字时,教师放一段视频:“烈日下一个人独自走在路上,走着走着不时抬头看看天空的太阳,望望伸向远方的小路。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忽然,这个人眼前一亮,他看到不远处有一棵大树挺立在小路边,这个人鼓足劲头,好容易走到树下,立刻靠在树下坐起来。”看完视频,教师立刻问学生,此人走累了他最想干什么?他在树下干什么?学生纷纷喊道:他走累了,想好好休息。教师顺势引出:一个人走累了,靠在树下休息休息,这就是“休”字。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原来观看动画片也能识字,对识字更有兴趣了。
再如学习离开的“离”字时,课件展示字形的演变过程,学生觉得很新奇,头脑中想象的情境出现了:一只小鸟和妈妈在快乐地飞翔着,突然小鸟被一张大网扣住了,它失去了自由,离开了自己的妈妈,离开了美丽的天空。一点一横就是小鸟,下面的部分就是一张网, “离”表示小鸟失去了自由,离开了妈妈。
在这样鲜活的情境中,孩子眼中的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面包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浓浓情趣的思维活动。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2.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游戏性
王荣生教授在他的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并举了《英国牛津英语教材》第一册“在岛上”的教材,说明了国外的许多语文教材,在“教学化”方面做得相当成功,他们的一些教材,甚至做到“使教师无须备课”——无需像语文教师面对着一篇课文和数道练习题而冥思苦想“教什么”“用什么去教”。但小学语文教师是绝对需要去“冥思苦想”的,而且已经在冥思苦想了。虽然,教材内容不能代替教学内容,但教材内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势必于课外寻找大量资料,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游戏性。如关于音节的拼读和四声的把握,有的教材呈现了“bā、bá、bǎ、bà”的四幅情境图,有的教材在最后的四个韵母中出现了声调“āng”“áng”“ǎng”,“àng”,教师须花工夫把这抽象的内容趣味化。
2.1编儿歌学拼音:儿歌和童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学习体裁。儿歌入学前在幼儿园和家中就会诵读许多儿歌童谣。用诵读儿歌和童谣的方式可以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声韵母的读音。
拼音教学中编儿歌可以由老师编,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编。教师在教学“a、o、e、i、u、ü”时,先做个示范,配合教材中插图先编一句“a”的儿歌:小红练唱,嘴巴张大aaa。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他几个字母自己编儿歌。教师先讲一讲编儿歌的要领,告诉学生这个儿歌前面分句是图中的事物,后面分句是发音要领,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自己看图编儿歌,体验发音的方法。结果学生通过看图观察编出了像模像样的儿歌:
公鸡打鸣,嘴巴圆圆ooo。
白鹅照镜,嘴巴扁扁eee。
妈妈晾衣,上下对齐iii。
乌鸦衔食,嘴巴小小uuu。
小鱼吹泡,嘴巴扁扁üüü。
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拼音音节,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
2.2玩游戏学拼音:游戏是每个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2.2.1送动物回家。这一游戏,能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增强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如:把动物音节xiàng(象)、xióng(熊)、gǒu(狗)tù(兔)、lù(鹿)分别制成动物图像和拼音两套卡片。先请5位同学上台扮演5种动物,然后让他们读拼音、找动物,使拼音与动物一一对应;再请14位同学给动物搭家,并送5只动物回家。学生在游戏实践中合作,在合作中快乐地学习拼音。
2.2.2找朋友。这一游戏,主要有“图文找朋友”、“两拼、三拼音节找朋友”。如:持声母卡的学生找到持韵母卡的学生,互相做自我介绍。持声母卡的孩子说:“我是声母b,读音轻短。”持韵母卡的孩子说:“我是韵母o,读音响亮。”两人齐说:“我俩相拼猛一碰。”同学们说:“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拼猛一碰。”很快,学生掌握了两拼音的发音规律,再运用该游戏学三拼音节效果极佳。学生在愉悦中由愿学向乐学过渡,越拼越爱拼,越拼越熟练。
3.再现文本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师应领着孩子步入语文园林,才能让学生感受其中姹紫嫣红、桃红柳绿的美。而如何让学生深入语文学习呢?情感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设计一些情境型的家庭作业,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更好地感知教材。
4.作业设计的灵活性
很多字词如果只是让学生读几遍、抄几遍,就没有多大作用,应该根据词语特点进行各有侧重的训练,有的重在读准字音,有的重在比较中掌握字形词义,有的重在理解中运用等。小学有低、中、高三个阶段,一个学期也有初期、期中、期末三个阶段。作业设计也应有阶段性,不要总是“老面孔”,要有变化和发展。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5.作业设计的艺术性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1.创设儿童化的想象情境
汉字是联想的产物,学习汉字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对造字规律的分析,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使字形在儿童的脑海中如动画般显现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汉字都活起来,使孩子更乐于识字。
如在教“休”字时,教师放一段视频:“烈日下一个人独自走在路上,走着走着不时抬头看看天空的太阳,望望伸向远方的小路。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忽然,这个人眼前一亮,他看到不远处有一棵大树挺立在小路边,这个人鼓足劲头,好容易走到树下,立刻靠在树下坐起来。”看完视频,教师立刻问学生,此人走累了他最想干什么?他在树下干什么?学生纷纷喊道:他走累了,想好好休息。教师顺势引出:一个人走累了,靠在树下休息休息,这就是“休”字。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原来观看动画片也能识字,对识字更有兴趣了。
再如学习离开的“离”字时,课件展示字形的演变过程,学生觉得很新奇,头脑中想象的情境出现了:一只小鸟和妈妈在快乐地飞翔着,突然小鸟被一张大网扣住了,它失去了自由,离开了自己的妈妈,离开了美丽的天空。一点一横就是小鸟,下面的部分就是一张网, “离”表示小鸟失去了自由,离开了妈妈。
在这样鲜活的情境中,孩子眼中的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面包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浓浓情趣的思维活动。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2.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游戏性
王荣生教授在他的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并举了《英国牛津英语教材》第一册“在岛上”的教材,说明了国外的许多语文教材,在“教学化”方面做得相当成功,他们的一些教材,甚至做到“使教师无须备课”——无需像语文教师面对着一篇课文和数道练习题而冥思苦想“教什么”“用什么去教”。但小学语文教师是绝对需要去“冥思苦想”的,而且已经在冥思苦想了。虽然,教材内容不能代替教学内容,但教材内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势必于课外寻找大量资料,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游戏性。如关于音节的拼读和四声的把握,有的教材呈现了“bā、bá、bǎ、bà”的四幅情境图,有的教材在最后的四个韵母中出现了声调“āng”“áng”“ǎng”,“àng”,教师须花工夫把这抽象的内容趣味化。
2.1编儿歌学拼音:儿歌和童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学习体裁。儿歌入学前在幼儿园和家中就会诵读许多儿歌童谣。用诵读儿歌和童谣的方式可以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声韵母的读音。
拼音教学中编儿歌可以由老师编,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编。教师在教学“a、o、e、i、u、ü”时,先做个示范,配合教材中插图先编一句“a”的儿歌:小红练唱,嘴巴张大aaa。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他几个字母自己编儿歌。教师先讲一讲编儿歌的要领,告诉学生这个儿歌前面分句是图中的事物,后面分句是发音要领,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自己看图编儿歌,体验发音的方法。结果学生通过看图观察编出了像模像样的儿歌:
公鸡打鸣,嘴巴圆圆ooo。
白鹅照镜,嘴巴扁扁eee。
妈妈晾衣,上下对齐iii。
乌鸦衔食,嘴巴小小uuu。
小鱼吹泡,嘴巴扁扁üüü。
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拼音音节,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
2.2玩游戏学拼音:游戏是每个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2.2.1送动物回家。这一游戏,能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增强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如:把动物音节xiàng(象)、xióng(熊)、gǒu(狗)tù(兔)、lù(鹿)分别制成动物图像和拼音两套卡片。先请5位同学上台扮演5种动物,然后让他们读拼音、找动物,使拼音与动物一一对应;再请14位同学给动物搭家,并送5只动物回家。学生在游戏实践中合作,在合作中快乐地学习拼音。
2.2.2找朋友。这一游戏,主要有“图文找朋友”、“两拼、三拼音节找朋友”。如:持声母卡的学生找到持韵母卡的学生,互相做自我介绍。持声母卡的孩子说:“我是声母b,读音轻短。”持韵母卡的孩子说:“我是韵母o,读音响亮。”两人齐说:“我俩相拼猛一碰。”同学们说:“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拼猛一碰。”很快,学生掌握了两拼音的发音规律,再运用该游戏学三拼音节效果极佳。学生在愉悦中由愿学向乐学过渡,越拼越爱拼,越拼越熟练。
3.再现文本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师应领着孩子步入语文园林,才能让学生感受其中姹紫嫣红、桃红柳绿的美。而如何让学生深入语文学习呢?情感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设计一些情境型的家庭作业,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更好地感知教材。
4.作业设计的灵活性
很多字词如果只是让学生读几遍、抄几遍,就没有多大作用,应该根据词语特点进行各有侧重的训练,有的重在读准字音,有的重在比较中掌握字形词义,有的重在理解中运用等。小学有低、中、高三个阶段,一个学期也有初期、期中、期末三个阶段。作业设计也应有阶段性,不要总是“老面孔”,要有变化和发展。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5.作业设计的艺术性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