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十九世纪最有名的作家之一,纳撒尼尔·霍桑在心理描写、象征意象、寓言主题方面表现了他非凡的写作天赋。作为其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写作技巧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是这篇小说中的反讽、象征和含混主题,而对其中光暗和火的具体意象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从原型批评角度出发,通过文本细读方法,分析《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象征意象,及其隐含意义。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反讽;象征;含混主题
作者简介:张秋辰,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2
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最有名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其代表作《红字》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其中《年轻的古德曼·布朗》自发表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文中所用的反讽技巧、寓言主题和象征意象给后世作家的创作带来了极大影响。
在这部小说中,霍桑运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词作为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并且设置了多种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本文采用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光暗及火的象征意象,揭示人的复杂性和事物的两面性,以完善前人对这部短篇小说的研究。
一、原型批评概述
原型批评最早是由诺斯洛普·弗莱提出的,其两个主要的理论来源是苏格兰人类学家詹姆斯·G·弗雷泽的著作《金枝》和卡尔·G·荣格的深层心理学。弗莱将其定义为“在文学中极为经常地复现的一种象征,通常是一种意象,足以被看成是人们的整體文学经验的一个因素”。[3]他认为原型可以是意象、细节描述、情节和人物类型,并且认为《圣经》可以被看作是文学结构的一个源头来研究。[4]原型批评扎根于西方文学传统,因此用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年轻的古德曼·布朗》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部小说。
二、光与暗的象征意象
故事开始时间为“日落时分”,年轻的古德曼·布朗话别新婚的妻子,独自迈上了旅途。日落时分正处在光明与黑暗交界处,并且是由光明转向黑暗。根据《圣经》所述,“光明象征生命、圣洁和快乐,黑暗则标志罪恶和死亡”。[2]霍桑将故事开始的时间设置为日落时分,预示了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沉郁阴暗的。并且随着古德曼·布朗旅途的行进,故事地点由最初的塞勒姆村庄转移到了昏暗的森林,阴森的树木把他走过的小路遮蔽的不见天日。[1]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黑暗意象通常对人物有着负面影响,《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也不例外。
自从进入森林后,古德曼·布朗的心理活动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他开始变得胆怯和疑神疑鬼,并怀疑在“每颗树木后面都可能有一个邪恶的印第安人”。[1]古德曼·布朗的心理变化与黑暗阴森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当古德曼·布朗与魔鬼化身的老者碰面之后,森林中暮色已深。但是凭着剩余的光亮还是可以看出老者的面貌与古德曼·布朗有着相像之处。不难想象,在如此一个黑暗阴森的环境中碰到与自己相像且不是那么熟悉的人,古德曼·布朗的内心是且惊且疑且惧的。随着旅程的行进,古德曼·布朗随后在途中邂逅了他的教义导师克罗伊斯大妈,他没有想到克罗伊斯大妈也和自己有着同样的目的地。虽然霍桑没有将古德曼·布朗此处的内心活动一一展现出来,但是不难想象这实际上对他内心的信仰产生了一定冲击。虽然古德曼·布朗一直在说服自己,但是事实上他却是自欺欺人。
随着天色的变化,罪恶代表的黑暗笼罩大地,而代表希望和信仰的光明却渐渐消逝。途中,古德曼·布朗在森林中“特别深沉黑暗”[1]的地方听到了熟悉的声音,那是平日里德高望重的教长和戈金执事。当在黑暗浓郁的地方,古德曼·布朗的信仰和希望都开始变得暗淡,这次的偶遇对他内心的信仰产生了更大的冲击,但是古德曼·布朗还是没有彻底失望。霍桑对此处古德曼·布朗所处的环境有着细致的描写:“他仰望天空……那里有的是蓝色的苍穹,群星正在闪耀”。星星带来的光亮在这个地方象征着古德曼·布朗的信仰还未彻底消散,他重新说服自己,以费斯为信仰,抵制魔鬼的诱惑。然而紧接着,“一片乌云遮住了灿烂的星群”,[1]古德曼·布朗仅余的信仰与希望也最终敌不过黑暗。当“那片乌云已经疾驰而去”[1]古德曼·布朗发现了费斯的信物——一条粉红丝带,他的信仰因此而坍塌了。古德曼·布朗开始在黑夜中疾驰,最终他“看见前面有一片红光才停了下来”。[1]
黑暗的森林是这部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黑暗意象,它是罪恶的象征。当古德曼·布朗在黑暗中前行的时候,光明与黑暗此消彼长,黑暗一点点吞噬了光亮,这代表着古德曼·布朗心中信仰与希望的一点点的消散。随着他发现身边熟悉的人乃至自己的妻子都在平日的面孔下藏着另一张脸的时候,他的信仰便荡然无存。通常在文学作品中,黑暗是魑魅魍魉的藏身之处,是罪恶的发源地,霍桑在 将这次邪恶的集会设置在黑暗的森林里,不可谓没有深意。
三、火的象征意象
除却光暗意象之外,火也是这篇小说中的重要意象之一。事实上,《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存在着两种火,一种是恶魔之火,一种是上帝之火。关于恶魔之火,弗莱认为“火的世界是一个恶毒的魔怪世界,如鬼火或者从地狱里冒出来的幽灵。它表现在这个世界里就是分开焚烧异教徒或者诸如火烧所多玛城之类,使城市毁于大火”。[3]恶魔之火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是在老者的回忆中,老者从自己的火炉中将火种给了古德曼·布朗的祖父,之后古德曼·布朗的祖父放火烧毁了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恶魔之火破坏力可见一斑。随着古德曼·布朗的前行,他在黑暗的森林中发现了一片红光,是“四棵燃烧的松树,树顶上喷着火焰,树干上却没有火”。此处对火的描写是怪诞且可怕的,但是古德曼·布朗却忽略了这种怪诞,经由恶魔之火的诱惑,最终到达了邪恶集会的场所。 由于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霍桑相信人是有原罪的。在某种程度上,恶魔之火揭露了人性的本质。在燃烧的火焰产生的烟雾中,古德曼·布朗看到了他父亲形状的幽灵招手让他前行。不难看出,古德曼·布朗的父亲已经改投邪教,背弃信仰,由于他们之间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古德曼·布朗自出生就带有原罪。
与恶魔之火相对的是上帝之火。提及上帝之火,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英雄普罗米修斯,他从上帝那里盗来火种,帮助人类繁衍生息。在上帝之火的帮助下,原始人类最终摆脱了愚昧无知,迎来了人类文明。在《圣经·玛拉基书》4:1中,上帝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无一存留”。由此可知《圣经》中的火是为惩罚恶人所出现的,这不是普通的自然的火,而是上帝的神奇之火。
当上帝之火被提及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光和热。此外,火产生的光是站在黑暗的对立面的。在《圣经》中,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光,并且认为光是好的,将它与黑暗分离开来。实际上在故事开篇的日落时的光亮是由太阳之火产生的光,火与光是分不开的。古德曼·布朗在邪恶的集会上见到火产生的他先父的形象之外,还见到了他已逝的母亲的形象,她叫他不要过去,这其实类似于弗莱所提到的神启的世界。此处的火是正义与邪恶的混杂。最终正义不敌邪恶,古德曼·布朗还是被带上前去参加集会。
在霍桑心中,虽然古德曼·布朗的内心充满了犹豫和不确定,但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因此,霍桑设置了古德曼·布朗先母的形象来点醒他,希望他迷途知返。作为上帝的化身,母亲的形象应该可以打败父亲的形象,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这是霍桑有意为之,它揭示了一个道理,虽然上帝可以给人带来帮助,人类的自我救赎却最终只能依靠自己的信仰。这便是自助者,天助之。
结语: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光暗和火都是出现在《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重复的意象。光与暗分别代表了善与恶;火本身也代表着善与恶。此外,火也是产生光的来源。因此本文从原型批评出发,通过《圣经》原型分析这篇小说中的三大意象,希望能更好的帮助读者去解读这个故事。
参考文献:
[1]霍桑, 翟象俊.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J]. 长城, 2000(6).
[2]梁工. 圣经百科辞典[M].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 259.
[3]诺斯洛普·弗莱. 批评的剖析[M].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172, 468.
[4]張中载.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95.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反讽;象征;含混主题
作者简介:张秋辰,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2
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最有名的作家之一,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其代表作《红字》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其中《年轻的古德曼·布朗》自发表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文中所用的反讽技巧、寓言主题和象征意象给后世作家的创作带来了极大影响。
在这部小说中,霍桑运用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词作为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并且设置了多种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本文采用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光暗及火的象征意象,揭示人的复杂性和事物的两面性,以完善前人对这部短篇小说的研究。
一、原型批评概述
原型批评最早是由诺斯洛普·弗莱提出的,其两个主要的理论来源是苏格兰人类学家詹姆斯·G·弗雷泽的著作《金枝》和卡尔·G·荣格的深层心理学。弗莱将其定义为“在文学中极为经常地复现的一种象征,通常是一种意象,足以被看成是人们的整體文学经验的一个因素”。[3]他认为原型可以是意象、细节描述、情节和人物类型,并且认为《圣经》可以被看作是文学结构的一个源头来研究。[4]原型批评扎根于西方文学传统,因此用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年轻的古德曼·布朗》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这部小说。
二、光与暗的象征意象
故事开始时间为“日落时分”,年轻的古德曼·布朗话别新婚的妻子,独自迈上了旅途。日落时分正处在光明与黑暗交界处,并且是由光明转向黑暗。根据《圣经》所述,“光明象征生命、圣洁和快乐,黑暗则标志罪恶和死亡”。[2]霍桑将故事开始的时间设置为日落时分,预示了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沉郁阴暗的。并且随着古德曼·布朗旅途的行进,故事地点由最初的塞勒姆村庄转移到了昏暗的森林,阴森的树木把他走过的小路遮蔽的不见天日。[1]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黑暗意象通常对人物有着负面影响,《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也不例外。
自从进入森林后,古德曼·布朗的心理活动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他开始变得胆怯和疑神疑鬼,并怀疑在“每颗树木后面都可能有一个邪恶的印第安人”。[1]古德曼·布朗的心理变化与黑暗阴森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当古德曼·布朗与魔鬼化身的老者碰面之后,森林中暮色已深。但是凭着剩余的光亮还是可以看出老者的面貌与古德曼·布朗有着相像之处。不难想象,在如此一个黑暗阴森的环境中碰到与自己相像且不是那么熟悉的人,古德曼·布朗的内心是且惊且疑且惧的。随着旅程的行进,古德曼·布朗随后在途中邂逅了他的教义导师克罗伊斯大妈,他没有想到克罗伊斯大妈也和自己有着同样的目的地。虽然霍桑没有将古德曼·布朗此处的内心活动一一展现出来,但是不难想象这实际上对他内心的信仰产生了一定冲击。虽然古德曼·布朗一直在说服自己,但是事实上他却是自欺欺人。
随着天色的变化,罪恶代表的黑暗笼罩大地,而代表希望和信仰的光明却渐渐消逝。途中,古德曼·布朗在森林中“特别深沉黑暗”[1]的地方听到了熟悉的声音,那是平日里德高望重的教长和戈金执事。当在黑暗浓郁的地方,古德曼·布朗的信仰和希望都开始变得暗淡,这次的偶遇对他内心的信仰产生了更大的冲击,但是古德曼·布朗还是没有彻底失望。霍桑对此处古德曼·布朗所处的环境有着细致的描写:“他仰望天空……那里有的是蓝色的苍穹,群星正在闪耀”。星星带来的光亮在这个地方象征着古德曼·布朗的信仰还未彻底消散,他重新说服自己,以费斯为信仰,抵制魔鬼的诱惑。然而紧接着,“一片乌云遮住了灿烂的星群”,[1]古德曼·布朗仅余的信仰与希望也最终敌不过黑暗。当“那片乌云已经疾驰而去”[1]古德曼·布朗发现了费斯的信物——一条粉红丝带,他的信仰因此而坍塌了。古德曼·布朗开始在黑夜中疾驰,最终他“看见前面有一片红光才停了下来”。[1]
黑暗的森林是这部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黑暗意象,它是罪恶的象征。当古德曼·布朗在黑暗中前行的时候,光明与黑暗此消彼长,黑暗一点点吞噬了光亮,这代表着古德曼·布朗心中信仰与希望的一点点的消散。随着他发现身边熟悉的人乃至自己的妻子都在平日的面孔下藏着另一张脸的时候,他的信仰便荡然无存。通常在文学作品中,黑暗是魑魅魍魉的藏身之处,是罪恶的发源地,霍桑在 将这次邪恶的集会设置在黑暗的森林里,不可谓没有深意。
三、火的象征意象
除却光暗意象之外,火也是这篇小说中的重要意象之一。事实上,《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存在着两种火,一种是恶魔之火,一种是上帝之火。关于恶魔之火,弗莱认为“火的世界是一个恶毒的魔怪世界,如鬼火或者从地狱里冒出来的幽灵。它表现在这个世界里就是分开焚烧异教徒或者诸如火烧所多玛城之类,使城市毁于大火”。[3]恶魔之火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是在老者的回忆中,老者从自己的火炉中将火种给了古德曼·布朗的祖父,之后古德曼·布朗的祖父放火烧毁了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恶魔之火破坏力可见一斑。随着古德曼·布朗的前行,他在黑暗的森林中发现了一片红光,是“四棵燃烧的松树,树顶上喷着火焰,树干上却没有火”。此处对火的描写是怪诞且可怕的,但是古德曼·布朗却忽略了这种怪诞,经由恶魔之火的诱惑,最终到达了邪恶集会的场所。 由于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霍桑相信人是有原罪的。在某种程度上,恶魔之火揭露了人性的本质。在燃烧的火焰产生的烟雾中,古德曼·布朗看到了他父亲形状的幽灵招手让他前行。不难看出,古德曼·布朗的父亲已经改投邪教,背弃信仰,由于他们之间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古德曼·布朗自出生就带有原罪。
与恶魔之火相对的是上帝之火。提及上帝之火,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英雄普罗米修斯,他从上帝那里盗来火种,帮助人类繁衍生息。在上帝之火的帮助下,原始人类最终摆脱了愚昧无知,迎来了人类文明。在《圣经·玛拉基书》4:1中,上帝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无一存留”。由此可知《圣经》中的火是为惩罚恶人所出现的,这不是普通的自然的火,而是上帝的神奇之火。
当上帝之火被提及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光和热。此外,火产生的光是站在黑暗的对立面的。在《圣经》中,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光,并且认为光是好的,将它与黑暗分离开来。实际上在故事开篇的日落时的光亮是由太阳之火产生的光,火与光是分不开的。古德曼·布朗在邪恶的集会上见到火产生的他先父的形象之外,还见到了他已逝的母亲的形象,她叫他不要过去,这其实类似于弗莱所提到的神启的世界。此处的火是正义与邪恶的混杂。最终正义不敌邪恶,古德曼·布朗还是被带上前去参加集会。
在霍桑心中,虽然古德曼·布朗的内心充满了犹豫和不确定,但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因此,霍桑设置了古德曼·布朗先母的形象来点醒他,希望他迷途知返。作为上帝的化身,母亲的形象应该可以打败父亲的形象,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这是霍桑有意为之,它揭示了一个道理,虽然上帝可以给人带来帮助,人类的自我救赎却最终只能依靠自己的信仰。这便是自助者,天助之。
结语: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光暗和火都是出现在《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重复的意象。光与暗分别代表了善与恶;火本身也代表着善与恶。此外,火也是产生光的来源。因此本文从原型批评出发,通过《圣经》原型分析这篇小说中的三大意象,希望能更好的帮助读者去解读这个故事。
参考文献:
[1]霍桑, 翟象俊.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J]. 长城, 2000(6).
[2]梁工. 圣经百科辞典[M].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 259.
[3]诺斯洛普·弗莱. 批评的剖析[M].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172, 468.
[4]張中载.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