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视角的组织双元性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ed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现如今的企业组织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动荡而复杂的变化,因而组织也受到了前所未见的挑战。由于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和内部资源的有限性,企业组织在管理实践中遇到很多矛盾和悖论,诸如有机式结构和机械式结构、挖掘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柔性和效率。过去处理这些矛盾的简单的取舍观已经不能应对现如今剧烈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如何在这种两难的境地里获得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则成为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双元性理论也由此应运而生。双元性理论的核心在于摒弃过去的非此即彼的权衡取舍观,而是讲求一种二者兼顾的动态均衡的理念来解决组织遇到的矛盾悖论。近年来,双元性理论因其角度的独特性和理念的新颖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组织双元性的文献研究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学者认为其必将成为未来管理学组织学的重要研究范式。双元性理论这一新兴的管理学理论,虽然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明确完整的理论与应用体系,但是对于组织而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现有研究多从结构、情境和领导三个视角来研究分析,少数从能力视角出发的研究也多是探讨双元性能力如何提高组织绩效,而关于如何构建双元性能力的文献研究则少之又少。本文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能力视角下的组织双元性的内涵界定和构建途径探讨为主要研究内容,从理论和实务两个层次展开研究论述。首先梳理总结并吸收借鉴了以往学者们在矛盾思维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进化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及领导、结构、情境视角下的组织双元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明晰能力视角下的组织双元性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组织双元性能力形成的机理模型,然后从思维层面(领导和员工)、结构层面(组织设计和流程变革)和业务层面(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三个维度综合推进以期通过多途径并用的方式来构建组织双元性能力,并通过华为公司的双元性能力构建来验证研究内容的实用性。对于组织面临的矛盾,能力视角下的双元性理论提出的并不只是针对某一种矛盾或悖论的解决方案,而是强调组织应该培养一种动态的平衡能力以应对所有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矛盾悖论。所以能力视角下的组织双元性理论对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保持竞争优势,帮助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及丰富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著作《赎罪》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尼因年少无知而偏执地指控仆人罗比是强奸犯,随着年龄的增长,布里奥妮逐渐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并为求得自我救
宣传工作不仅推动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党员及群众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了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思想政治
本文以产业型企业集团作为研究重点,采用理论描述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站在企业集团管理者的视角对企业集团整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回顾的梳理,发现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分析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代表作品,树立了福楼拜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学术地位。《包法利夫人》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乡下少女爱玛悲剧的一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为美国的文学发展做出来突出的贡献。他的短篇小说《林中之死》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史上也有突出贡献。这部小
基金项目:辽东学院青年项目(编号:2016QN039);项目名称:艾丽丝·门罗和莫言乡土情怀对比研究。  摘 要:艾丽丝·门罗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得到广大关注。她的作品大多是对女性人物生活的真实写照,她能将普通女性的心理纠结和矛盾状态上升到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描述门罗三个作品中女性人物在不同阶段对人生的感悟与理解,展现女性心理状态及其领悟瞬间,从而让有相似经历的读
人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还蕴含着深刻内涵。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更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诞生出来,用来表达作者意图、人物特点和命运等一系列问题,只有理解了人名的真正含义,才
《摸彩》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女性作家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泰西·赫群森的悲剧命运。本文将以女主人公为例,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分析女性在父权话语下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