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接受反观《白老虎》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老虎》作为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处女作,荣获2008年英国曼布克奖,荣登图书畅销排行榜。在这样一片压倒性的赞美之中,《白老虎》产生这样市场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值得研究。
  一、相关评论
  截至完稿,豆瓣上关于路旦俊翻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白老虎》的评分居高不下,89%读者评4星以上,仅1.2%读者评2星及以下。豆瓣中关于此版《白老虎》短评、书评、读书笔记等记录共计四百多条,其中三百五十条短评中,大多是对《白老虎》的肯定,“一口气读完,极具画面感的文字,加上脑海里对印度的印象,觉得这本书值得给5星”,“这样好看的严肃文学确实很少见了”,甚至有瓣友说《白老虎》在“几年来看过的小说里绝对能排前五”,仅有二十余条短评持批判性态度,如“除了作者的幽默和对印度现实的一些描写之外没有更多的价值”,“作为一部布克奖小说,本书流于浮面”。
  目前中国知网上关于阿拉文德·阿迪加的《白老虎》相关论文十几篇,其中有从庶民阶层讨论的,认为阿迪加在《白老虎》中关注印度庶民的境遇,传递庶民的诉求,成功塑造了觉醒的庶民形象。还有关于自白叙事的文章,主要论证《白老虎》如何通过自白叙事引导读者进行伦理判断,洞察这些问题背后的社会弊病。此外,主人公形象分析、寓言叙事、动物政治等也有所涉及。
  国内对于阿拉文德·阿迪加《白老虎》的研究不多,也不够深入,现有研究材料多为正面褒扬以及肯定,关于作品的不足之处鲜少论及,此作品还有其他的阐释角度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深入、客观地研究。
  二、《白老虎》获得市场好评的原因
  《白老虎》问世之后收到了良好的市场效应,显然迎合了多数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使他们的阅读实际与阅读期待较大程度上实现和谐。“期待视野”是姚斯在海德格尔“前结构”以及伽达默尔“视野”的影响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读者在阅读之前并非空白,面对文学作品时,即刻生成的阅读经验和存留在脑海中的阅读记忆,也会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使自身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并产生阅读期待。《白老虎》较大程度地滿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从作品题材内容上看,小说不仅涉及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还利用“鸡笼”的比喻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批判。由此,有人将阿拉文德·阿迪加称为“印度的鲁迅”。此外,小说对于家庭、爱情、官商等内容都有所涉猎,读者可以根据喜好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把握。《白老虎》受到更多称赞的是其创新性,曼布克奖评审主席迈克·博德鲁赞誉它“凭借独一无二的原创性脱颖而出,各方面都堪称无懈可击”。作为一部书信体小说,收信人设置得非常特别,是中国的国家总理温家宝先生。中印同为发展中的大国,无论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印发展问题,乃至西方世界与第三世界发展问题一直是时事热点。《白老虎》讨论了相关话题,这种讨巧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额外获得一些关注度的目的。
  西方话语权对市场反应也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印度和英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殖民政治关系,英语文学在近现代印度文学发展过程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当《白老虎》作为印度英语文学获得英国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之时,人们会不由地感叹作品的成功,因为这部作品受到了权威的认可。当读者抱着阅读曼布克奖获得作品的心态来开展阅读活动的时候,从心理上会带上一定地认可,即使阅读实际与阅读期待出入较大,总是会自动忽略,不会因此直接去质疑作品本身的好坏。作为掌握话语权的西方国家,它们意识到自身的强势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也会尽可能地考虑非西方国家,寻求一种联动的平衡感。阿拉文德·阿迪加是印度裔英语作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牛津大学,担任过《纽约时报杂志》印度特派记者,也为《金融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英媒撰稿,他深谙西方读者的阅读喜好。
  三、对《白老虎》文本的解读
  (一)界限模糊的善恶
  回归文本来看,《白老虎》中并没有表露出明确的伦理判断,从整个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善恶间的摇摆,并没有明晰的善恶观念。
  巴尔拉姆成为企业大亨的第一桶金,是杀了主人阿肖克抢来的。当他在叙述自己摇身一变,“从一个被通缉的罪犯成为班加罗尔社会支柱”这一过程时,并没有丝毫的愧疚和悔意,反而用充满戏谑炫耀的口吻说:“我非常得意,因为我和别的杀人犯不一样,我杀的是待我如再生父母的前老板,而且她们全家人的死都是拜我所赐。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杀人犯,手握几条人命。”主人公每当叙述到严肃话题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暴露本性,当巴尔拉姆回忆杀害阿肖克的场景时说:“我对着他的头顶连扎了三下,玻璃扎进了他的脑子里。尊尼获加黑方,真是非常结实的优质玻璃——二手酒瓶卖出高价也是物有所值啊。”对于空酒瓶的描写虽是随口提到,却让人感觉到巴尔拉姆的无情。即使是“我亏欠他太多了”这样的话,稍加提及后便转换笔锋,丝毫让人感觉不到他的真诚。
  一般来说,家庭、亲情往往是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然而《白老虎》里却不是这样。面对水牛一家的惨烈状况,巴尔拉姆的内心想法一开始是:“还有哪个灭绝人性的家伙忍心把自己的奶奶、兄弟姐妹、婶婶姑妈、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推向绝路呢?”最终他没有顾虑家人而犯罪,但承受犯罪结果的却不是他。“来到班加罗尔大约三个月后,我去了一座寺庙,给他们所有人举行了最后的送别仪式:库苏姆、基尚、我所有的婶婶、堂兄弟、侄儿和侄女。我甚至还为那头大水牛祈祷了一番。谁知道谁还活着,谁死了?然后,我对基尚、对库苏姆、对他们所有人说:‘以后别再打搅我了’。”他的祈祷似乎很有效用,因为“只有一个晚上,我梦见奶奶骑着水牛来追我,但这种梦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家人因自己的行为而被迫害,面对这样的事情巴尔拉姆竟然没有愧疚和害怕,被追的场景,也只是在梦里出现过一次罢了。
  (二)轻浮油滑的语言
  小说文本通过语言对真实世界进行重新编码,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对这个虚构世界的文本记录进行既追寻作者意图、又融入读者审美经验的解码”,小说语言对整个解码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对读者的阅读感受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白老虎》的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会让人有轻浮油滑的感觉,和幽默有很大的不同。幽默讽刺多指作品中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阅读过程中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而《白老虎》中的语言并非幽默,而是“过而淫”,这在巴尔拉姆的叙述中多有体现。当巴尔拉姆作为二号仆人成功赶走一号仆人的时候,“我想,他的生活也真够悲惨的,为了一份开车的工作,不得不隐瞒自己的信仰,改换自己的名字”。面对这一切,他的行为却是,“翻了个身,放了个屁,接着又睡着了”。在第二封信的开篇,巴尔拉姆这样说:“总理阁下:我的笑声好听吗?我的腋窝难闻吗?我咧着大嘴笑起来的时候,是不是(如您此刻一定想象的那样)狰狞得像魔鬼呢?”这样的语言让人笑不出来了,反而觉得轻浮油滑。
  《白老虎》作为一部小说,虽然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无缺的,模糊的善恶界限和人物、轻浮油滑的语言,真正地从文本出发,才能感受到更真实的阅读体验。
  四、读者定位
  诗文无定价,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由于“艺术修养美学知识等方面的不足,而造成的欣赏眼光与艺术趣味上的偏差”对于阅读活动造成一定影响,这无可厚非。但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活动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冲击碰撞,通过文本阅读,才能产生真实的阅读体验。市场、经济等诸多因素对文学艺术影响很大,但文学活动的独特性要求文学作品坚守和保持自我,只有那样才能“存活”。作为阿拉文德·阿迪加的处女作,能获此殊荣,《白老虎》的创新性及价值不容忽视,但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来看,这部作品也没有达到“完美”的境地,更不在伟大作品之列。作为专业的文学批评者也好,作为普通的读者也罢,应该有更高的阅读标准及价值评判,更应坚守内心的准则,从而进行文学批评。
  (浙江大学)
其他文献
那年,  你皓齿红唇,不饰铅华,  嫣然回眸,  我在其中寻得了澄廓的天。  敛起低至屋檐的日光,  我们接踵而至,  不再彷徨。  那年,  风信子开满了花房,  青春有了彼此的模样。  忧伤曾撬动过婆娑的眼眶,  簌簌流落的,  在那一刻不再是泪水,  而是明媚的阳光,  洋溢在秋天里闻得到花香。  那年,  流年早已明目张胆地偷走我的生命,  而你却又悄悄偷走我的心。  那年,  我们活在同
期刊
夜幕下的城市有一双深邃的眼,洞察每一个在孤寂的大道上独自穿行的“旅者”的心思。与那灯红酒绿的街坊格格不入的,便是那老树旁昏黄的灯影。而在老树底下,肃杀的寒风中依然伫立着一副瘦削的身躯,他只是默默地叼着烟卷,凝望着头顶的那片孤寂。  随着刹车闸的脆响一闪而过,他才挺直起身子,缓缓地钻进了公交车里。他不大伶俐地站稳,握住了扶手。虽然车内的人影寥寥无几,可他还是选择站在一位老妇人的身边。车就这样载着他那
期刊
汉初平三年月日。  帝郊,一座庭院。  这夜月并不甚明晰,带着浓浓的月晕,朦朦胧胧。杏黄色的一团一点点爬上院中桐树梢。  院内,一花一草在夜风中微微酝酿着浅秋,恰若今夜的月,朦胧而静谧。  院外,不必凝神侧耳便听得到金戈铁马冰冷锋锐的喧嚣,带着白日未曾褪去的血腥气。  穿布裙戴木钗的少妇站在树下,抬头,透过交错横柯,细数那筛下来的、碎瓷般的月光。  该起风了,她想着。曾几何时,她也虔诚地拜过这月亮
期刊
“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  ——沃尔特·惠特曼  人生如同一场航行,不会有永远的风平浪静。但面对惊涛骇浪,与其将自己困囿于风暴中心止步不前,不如扬起创新之风帆,让它带领自己乘风破浪,化逆境为顺境。  扬起创新之风帆,助自己划破暗夜迷雾。  一腔爱国热血惨遭唾弃,但这来自外界的寒意却无法封冻韩非滚烫的心。本着变法革新的观点,他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将三人各自提出
期刊
在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足球运动已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无论岁月的尘埃如何飞扬,黯淡了多少偶像的色彩,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飘零了多少人的记忆,足球之魅力却丝毫不减风神依旧,因为它早已在荏苒浮华中升华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缤纷灿烂的人性之光。  绿茵赛场宛如一个巨人,足球即是他的血脉,足球的飞起降落就是巨人的呼吸吐纳,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在巨人的肩上奔跑着,控逐着那粒小
期刊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周作人在1932年四月间,受沈兼士先生邀约,在辅仁大学做演讲的记录。演讲看上去是随性发挥,实则包含有周作人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  一、关于文学的问题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一讲讨论了关于文学的6个问题。第一,文学是什么。周作人对其定义中的“美妙”“独特”“愉快”都是没有明确概念的词。第二,文学的范围。将文学的全部比作山,纯文学是山顶上的一小部分,山底是原始文学和通俗文学。为
期刊
孕妇在怀孕期间有较多明显的生理特征,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孕服是孕妇接触最多的物品,尤其是贴身衣物对孕妇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对孕妇的各个身体特征和影响因素全面监测和考察的情况下,细致分析孕妇孕期的健康状况,从而设计出既安全又舒适的智能孕服是本文探析的重要目的之一。  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所穿的服装有很多需求,其中舒适度和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智能孕服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胎心、血压、
期刊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著名作家之一,长篇小说《赎罪》是他的最受好评的众多作品之一。《赎罪》是一部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于一体的小说。小说讲述了由于一个小女孩的错误的指控,而导致了一场无法挽回的爱情悲剧,从而给三个人都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心灵创伤。该论文根据创伤理论,对小说中的直接受害者和隐形受害者的创伤进行了分析,又进一步分析了主人公布里奥妮作为一名创伤幸存者在内心谴责之下的忏悔和救赎。通
期刊
《中国变色龙——对于欧洲中国文明观的分析》是英国当代著名汉学家雷蒙·道森的代表作品,该书从中西比较文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选取大量“被注视者”的“文化物象”进行时间轴分析,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注视者”(欧洲)眼中中国形象的流变。本文着力研究《中国变色龙——对于欧洲中国文明观的分析》的“被注视者”——中国,由于形象本身被“物化”,成为了某个时代的隐喻象征。与此同时,这个形象又被附着在后殖民主义的西方
期刊
鲁迅的《长明灯》塑造了“疯子”以象征启蒙者之“原罪”,塑造“吉光屯”以象征启蒙场域的麻木性,塑造“长明灯”以象征庸俗之难反。这三个艺术符号是鲁迅表达启蒙困顿的表征。  无论是劝告屯民熄灯过程中的苦口婆心,还是劝解不成而想放火烧庙等行为,都集中表征“疯子”无疑是启蒙精英的代表。笔者认为,“疯子”之疯至少有两层含义。一则“疯”在生理上。在屯民看来,“疯子”有着与正常人迥异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屯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