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还是无效的。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标准,通俗地说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藏”。
二、课堂有效教学应遵循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发展是各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2.突出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课堂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3.生成性原则。教学活动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预设,更多的是生成,“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所谓生成,指的是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作,是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
4.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的激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
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条件,它为思维活动提供了动力,丰富了学习者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任务设计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既要防止超纲教学,又要切实达到教学目的,把本堂课内容与社会知识、学生生活实际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课本知识化、生活化、生动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分析、思考及教学经验得出的,教师要考虑知识、技能、方法重点。当然,我们也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最优化”的观点。
3.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处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练习还应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使练习的设计趋于多元化。教师应该因人因材,适实地优化每一次练习的设计,让练习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让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我爱练”“我会练”。这样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机制。初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们既要注意终结性评价,更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要注意形成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恰当组合、互相补充、综合运用,而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它的评价形式有多种多样,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或形成性评价量化表格对学生进行评价。 面对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就要实现多元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让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科学的评价反过来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教学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成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还是无效的。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标准,通俗地说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藏”。
二、课堂有效教学应遵循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发展是各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2.突出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课堂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3.生成性原则。教学活动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预设,更多的是生成,“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所谓生成,指的是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作,是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
4.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的激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
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条件,它为思维活动提供了动力,丰富了学习者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任务设计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既要防止超纲教学,又要切实达到教学目的,把本堂课内容与社会知识、学生生活实际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课本知识化、生活化、生动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分析、思考及教学经验得出的,教师要考虑知识、技能、方法重点。当然,我们也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最优化”的观点。
3.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处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练习还应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使练习的设计趋于多元化。教师应该因人因材,适实地优化每一次练习的设计,让练习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让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我爱练”“我会练”。这样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机制。初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们既要注意终结性评价,更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要注意形成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恰当组合、互相补充、综合运用,而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它的评价形式有多种多样,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或形成性评价量化表格对学生进行评价。 面对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就要实现多元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让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科学的评价反过来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实现教学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成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