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39-02
语文教学活动是实现语文人格教育目标的主渠道,语文教学不仅要教育学生学语文,而且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人格健康,人格高尚的人,这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加强人格教育。
一、什么是语文人格教育
要回答什么是语文人格教育,必须明确什么是人格,什么是健康人格,什么是人格教育。
1.关于人格,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对“人格”的界定比较一致,定义种类虽多,但一般认为:人格是个个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有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等,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巩固的。
2.所谓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般说来,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意志情感的统一,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人格是生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健康人格形成过程是动力或过程,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健康人格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的培养。人格具有可塑性,这就表明了人格教育的可能性;人格具有高低之差,这就表明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3.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正常的个体实施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的活动。
4.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它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
二、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人格教育
语文方面的素质涉及到人的眼、耳、口、手、体、脑、眼,关系到阅读能力,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耳,关系到所知能力,从各种媒体,从各种人的语文表达中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口,关系到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手,关系到通过表达意念,输出信息的能力;包括文章写作、计算机操作能力;体,关系到通过表情、手势、姿态表达思想的能力,即所谓体态语言;脑,关系到人的思维认知;而所谓心,指人格。“眼、耳”属于汲取信息的能力,“口、手、体”属于输出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脑、心”属于人的发展,无论汲取信息,还是输出信息,最终是为了发展人的思维认知结构,发展人的健康人格,前者得目的也是手段,后者是终极目标。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三、为什么要进行语文人格教育
1.语文人格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
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基本上是以语文学科为主体的教育,而其实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通过学习礼乐诗书、经史典籍等“语文教材”,既使学生有一定的应付,颂诗、作文的能力,又使学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我们剔除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封建思想,吸收借鉴其好的思想内容,仍能为会所用。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还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格教育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三条原则:①性习论原则。性指先天因素,习指后天因素,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人格乃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也就是说人格是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②社会化原则。中国古代所谓的性即生性,是人的一种潜能,而这种潜能为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还不是现实性,要想使其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就必须通过“习”的熏染,也就是人格社会化的过程。③主体性原则。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从性习论原则出发,不仅认识到社会化的重要,同时也把人看作是活生生的主体。
2.语文人格教育是世界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现代语文教育在重视语文能力开发的同时,注意人的发展,防止语文教育的失衡和异化,这是世界语文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日本的高中语文课本在其教科书的介绍中说:这本书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通过国语的学习了解人生的真谛,使自己充分体会到人生的丰富,以便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下去。
3.语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从语文学科本身来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其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换言之,就是语文教学要真正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培养人,必须发展学生的人格。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所决定的。至于语文教学的性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工具性来解释语文教学的性质。语言是工具,这诚然不错。但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语言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只有人类才有语言,才懂语言,语言构成人的最直接的象征(符号),它直接塑造人的文化心理,因而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和人性特点的,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
从实践角度来看,单纯从工具方面训练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能提高。以写作为例,“文如其人”,“要作文先做人”,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单纯从写作形式去训练学生,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经过一段时间认真而有效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审题把握住,结构也比较合理,语言也通顺流畅,但从总体上看却不是好文章,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写出独到的情感体验。好的文章所以动人,关键在于情感和见识。我们的作文训练不能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我们的学科性质不能只讲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只教文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即使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和语文教育的价值。
四、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
要进行语文人格教育必须明确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终极目标,一是具体目标。终极目标就是人格完善,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坚持的理念,只有人格完善,才是统一人的多种素质和能力的本质价值,坚持终极目标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应把它置于语文教育目标体系的最高层。具体目标是结合语文教育的性质,特征而设置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目标永远是终极与具体的统一,永恒与流动的统一。语文人格教育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自主意识四个方面。
1.认知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的认知目标从广度看,包括耳、口、手、眼、脑、体。中国人学汉语与学外语不同,汉语是本民族的语言,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已经有了叫与说的能力,阅读与写作应是重点,语文教学应该主要发展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2.情感目标。从涵盖内容看,主要包括爱真、爱国、爱人、爱美。从心理层面看,包括情感的稳定性、紧张性、丰富性。
3.意志目标。意志品质是指人表现在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中的一种坚持目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模式。从所包括的内容面看,作为学生而言,主要包括学习、工作自我修养方面的意志。从心理层面看,意志具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进取性。
4.自主意识目标。如果说前三者是分别一个方面来阐述的,而自主意识则是就整体而言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一个重要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的主体。
总之,语文人格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完成,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人格教育。
语文教学活动是实现语文人格教育目标的主渠道,语文教学不仅要教育学生学语文,而且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人格健康,人格高尚的人,这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加强人格教育。
一、什么是语文人格教育
要回答什么是语文人格教育,必须明确什么是人格,什么是健康人格,什么是人格教育。
1.关于人格,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对“人格”的界定比较一致,定义种类虽多,但一般认为:人格是个个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有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等,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巩固的。
2.所谓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般说来,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意志情感的统一,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人格是生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健康人格形成过程是动力或过程,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健康人格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的培养。人格具有可塑性,这就表明了人格教育的可能性;人格具有高低之差,这就表明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3.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正常的个体实施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的活动。
4.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它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
二、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人格教育
语文方面的素质涉及到人的眼、耳、口、手、体、脑、眼,关系到阅读能力,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能力;耳,关系到所知能力,从各种媒体,从各种人的语文表达中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口,关系到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手,关系到通过表达意念,输出信息的能力;包括文章写作、计算机操作能力;体,关系到通过表情、手势、姿态表达思想的能力,即所谓体态语言;脑,关系到人的思维认知;而所谓心,指人格。“眼、耳”属于汲取信息的能力,“口、手、体”属于输出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脑、心”属于人的发展,无论汲取信息,还是输出信息,最终是为了发展人的思维认知结构,发展人的健康人格,前者得目的也是手段,后者是终极目标。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三、为什么要进行语文人格教育
1.语文人格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
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基本上是以语文学科为主体的教育,而其实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通过学习礼乐诗书、经史典籍等“语文教材”,既使学生有一定的应付,颂诗、作文的能力,又使学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我们剔除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封建思想,吸收借鉴其好的思想内容,仍能为会所用。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还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格教育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三条原则:①性习论原则。性指先天因素,习指后天因素,这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人格乃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也就是说人格是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②社会化原则。中国古代所谓的性即生性,是人的一种潜能,而这种潜能为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还不是现实性,要想使其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就必须通过“习”的熏染,也就是人格社会化的过程。③主体性原则。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从性习论原则出发,不仅认识到社会化的重要,同时也把人看作是活生生的主体。
2.语文人格教育是世界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现代语文教育在重视语文能力开发的同时,注意人的发展,防止语文教育的失衡和异化,这是世界语文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日本的高中语文课本在其教科书的介绍中说:这本书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通过国语的学习了解人生的真谛,使自己充分体会到人生的丰富,以便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下去。
3.语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从语文学科本身来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其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换言之,就是语文教学要真正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培养人,必须发展学生的人格。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所决定的。至于语文教学的性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工具性来解释语文教学的性质。语言是工具,这诚然不错。但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语言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只有人类才有语言,才懂语言,语言构成人的最直接的象征(符号),它直接塑造人的文化心理,因而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和人性特点的,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
从实践角度来看,单纯从工具方面训练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能提高。以写作为例,“文如其人”,“要作文先做人”,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单纯从写作形式去训练学生,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经过一段时间认真而有效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审题把握住,结构也比较合理,语言也通顺流畅,但从总体上看却不是好文章,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写出独到的情感体验。好的文章所以动人,关键在于情感和见识。我们的作文训练不能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我们的学科性质不能只讲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只教文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即使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和语文教育的价值。
四、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
要进行语文人格教育必须明确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终极目标,一是具体目标。终极目标就是人格完善,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坚持的理念,只有人格完善,才是统一人的多种素质和能力的本质价值,坚持终极目标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应把它置于语文教育目标体系的最高层。具体目标是结合语文教育的性质,特征而设置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目标永远是终极与具体的统一,永恒与流动的统一。语文人格教育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自主意识四个方面。
1.认知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的认知目标从广度看,包括耳、口、手、眼、脑、体。中国人学汉语与学外语不同,汉语是本民族的语言,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已经有了叫与说的能力,阅读与写作应是重点,语文教学应该主要发展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2.情感目标。从涵盖内容看,主要包括爱真、爱国、爱人、爱美。从心理层面看,包括情感的稳定性、紧张性、丰富性。
3.意志目标。意志品质是指人表现在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中的一种坚持目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模式。从所包括的内容面看,作为学生而言,主要包括学习、工作自我修养方面的意志。从心理层面看,意志具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进取性。
4.自主意识目标。如果说前三者是分别一个方面来阐述的,而自主意识则是就整体而言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一个重要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的主体。
总之,语文人格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完成,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