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码冰马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家烧火窑也开冰窑。火窑夏天烧砖,冰窑冬天藏冰。
  开冰窑,采凌和码冰都是技术活儿,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帮东家码冰的张大手双手张开如蒲扇,一块厚冰重有一百多斤,他玩儿一样就举过头顶。张大手臂力大,码十米高冰,别人要借助跳板,他只用一根麻绳,捆住冰,喊一声:“走起。”那厚冰就顺着粗绳越过工人们头顶,整齐地码在冰堆上。
  白天温度高,码冰是在深夜四更天。黑夜寒冷,码冰人穿多了,手脚不方便,穿少了,站在冰堆里,两腿打战。码冰,一般需要三个人默契配合。而张大手码冰就一人一绳。
  张大手码一窑冰,够他全家人吃一年的。
  东家知道张大手值这个价钱。张大手力气大,会码冰,也只能当三个人用。
  今冬,东家新开两座冰窑,还要再找人。工钱开高,自然有人报名。
  来人自称姓马,管家喊他码冰马。
  管家告诉东家:“码冰马工价比张大手还高。”
  “他也一人抵三个?”东家一双眼睛,扑闪扑闪,像两团炭火。
  “码冰马就这个价。”管家眼睛上下滚动,如两粒黑豆。
  “让他来!”东家说这话时,炭火更亮了。
  码冰马个矮,双脚迈入院门时,如同滚进来一个石碾。东家特别留意下他的手,短粗,半握的拳头似两把钢锤。
  东家心想,码冰马除了长得敦实以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看到门旁的石狮,他有意问 “石狮多重?”
  “怕是有三百多斤吧。”管家说,“张大手能单臂举过头顶。”
  “真是大力士。”码冰马不卑不亢地说。
  其实东家心里想问,你能举动吗?见码冰马并没有举起石狮的意思,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码冰,又不是举石狮。他只担心码冰马不能一人抵三,节骨眼儿上,不好找人的。
  码冰马似是察觉到东家的顾虑,说:“两窑冰码完再结工钱吧。”
  东家轻轻摇了下頭,笑了。
  管家当然知道这不是钱的问题。
  送走码冰马,东家一转身,石狮怎么并排坐在一起了?便问管家:“刚才狮子蹲哪儿?”
  管家也愣住了:“东西门旁各蹲一个的。”
  东家看看管家说:“奇怪了。”
  管家望望东家说:“他没碰到狮子呀?”
  这不废话吗,东家心想。
  张大手很自信,方圆百里,码冰就数他了。聽说东家新找来一个码冰人,付的工钱不低。张大手纳闷,什么人值那么多钱?当他亲眼看到码冰马时,心里笑了,东家心也太善了,码冰又不是碾麦子。
  张大手拍了拍那蒲扇一样的大手,上街喝酒了。
  很快从邻边冰窑传来,码冰马码冰,不穿皮袄、皮裤,也不戴皮手套,活儿干得紧时,他索性脱下旧棉袄,光着膀子。工人们还说喜欢跟码冰马码冰,只需将冰块用镩钩拉进冰窑就行了,他们一转身工夫,厚冰就码上冰堆了。
  白天,张大手不止一次问别人:“只用手?”
  “赤手空拳哩。”工人们肯定地说。
  张大手好奇,又不好意思跑过去看。码冰人都知道冰窑底层冰好码,越向上,越讲究技术。十米高冰堆,不借助跳板,冰块就自动跑到堆顶上去?就算码冰马力大无穷,可他码冰时怎么能连手也不用呢?吹吧。
  听管家说,码冰马赤着上身码冰。东家心想,滴水成冰的深夜,他不冷?
  管家还告诉他,身上冒着热气哩。
  “狮子是东西门旁各蹲一个吧?”东家似在问管家,又像自言自语。
  “石狮并排蹲在东门旁哩。”管家回答说。
  东家并不奇怪。他知道冰块除了湿滑,重量是不能和石狮相比的。
  码冰的人,都喜欢喝酒。一有空,码冰马就会抓起腰间那个酒葫芦,喝上两口酒。
  黑夜,没有机会看码冰马码冰,白天,张大手请他一起喝酒。
  “你怎么不怕冷呢?”
  “有酒喝,不冷。”
  “他们说你不用手码冰哩。”
  “吹!”
  “吹?!”
  张大手笑了,码冰马也笑了。
  一场酒喝过。两个人关系亲近多了。
  冬夜,出奇地冷。
  采凌运冰干了一夜,工人们很累。
  东方露出鱼肚白,管家来了,满脸赔笑请大家去帮东家搬运救济粮,说城外饿肚子的百姓等着救命哩。
  看着一脸疲惫的弟兄们,码冰马翘起脚跟,轻轻地同张大手耳语了几句。随后转脸对管家说:“打两斤白酒来先暖暖身子吧。”说着话将酒葫芦递给管家。
  马车很快来到东家粮仓。等管家打来酒,五辆马车上的米袋全码好。
  “就你们俩?”管家递过酒,嘴巴张开如圆圆的葫芦嘴。
  “你去打酒,俺在茅房蹲着呢。”张大手摊开两只蒲扇大手说。
  管家眨着一双黑豆眼望着码冰马。
  码冰马举起酒壶说:“咱们喝酒去。”笑着拉起张大手蒲扇一样的大手走了。
  发完粮食,管家回来告诉东家:“听说码冰马会变魔术,嘴向粮堆一吹,那些米袋就像长了翅膀,全飞到马车上来。”
  东家一听,笑了,告诉他:“早上码冰马来过了,要赶去河北帮人家装冰窑。”
  管家能听出来,东家舍不得码冰马走哩。
  “码冰马那样的人,是不会在这个地方待太久的。”东家叹口气说。
  管家一下没听明白这句话,他转身离开,发现那对石狮东西门旁各蹲一个。他没问,心想东家一定早就看到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6.4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明朝末年,有个书生叫万虢,数次科举未中,最后干脆迷上了赌博。没过多久,他不但输得倾家荡产,连父母亲也被他气死了。  这年冬天,万虢卖掉了仅剩的祖宅,来到了赌场,然而孤注一掷的他还是输了个精光。走投无路的万虢走在一段高大的院墙外,突然动了偷的邪念。他找来几块砖头,摞在脚下,翻进了院墙。  万虢刚跳进院墙里,不知从哪儿蹿出一条大狗,狂吠着将他扑倒在地。很快有几个家丁上来,将他捉住了。其中一个家丁冷笑道
期刊
蝉街上的手艺人不多,有绝活儿的就更少,除了拉面的老梅外,数来数去,还就是钓鱼的老海了。这两人都住蝉街,一在东,一在西,无事时常相互走动。有时是老梅切一斤牛肉,装了盘,上老海那儿去喝两盅;有时是老海弄一条鲫鱼,炖了汤,上老梅这儿咂几口。两人看似互不相欠,但实则都不是小气人,这只不过是他们的处事原则罢了。  老海身强体壮,每天,一个人,一条船,一钓竿,风雨无阻,出没于海河上。晴天丽日,人在船上,影在水
期刊
后花园的命案  由于夏正为官清廉,没给后人留下什么财产,到昌时上学的年龄,家中已是一贫如洗,可他从小便爱读书,学业是学堂里最好的一个。16岁那年,他托人去高岳丈家求亲。高科竟忘了旧时与他父亲的情谊,嫌他家太穷,有意想退掉这门亲事,便故意作难道:“昌时顷备大礼方可和我女儿成婚。今天他若不能备礼,请也早早退亲,我可以多送些礼银给他另娶媳妇。”  这样又拖了三年,高科的女儿季玉却认为父母应当守信义,高科
期刊
一、惊现悬棺  米晓罗睡醒了,抓过手机来一看,已经下午三点多了。他看窗外雨已停了,爸妈也都没在家,估计又去桃园了。他想了想,决定上山去采蘑菇。  他带上东西,就出发了。  米家庄坐落在半山腰,村西就是大西山,层层叠叠全是山头,每个山头还都有名字,往东就是缓缓的坡地,一直延伸到大平原上。米晓罗家有一片桃园,还有一片粮田。桃园中的桃子已经摘完卖掉,现在要对桃树进行追肥等后期管理,但都是小活儿了。田里种
期刊
江南泾县的秦知县经常身穿便服,在县城里走街串巷,寻访民情。这天上午,他又上了街,走着走着,他忽然眉头一皱。只见前面不远处,几个汉子挑着柴,正站在一座大宅院前指指点点,他们只顾着向宅院里一个劲儿地张望,却顾不上叫卖柴火,举动很是可疑。交头接耳了一会儿,那几个汉子挑着柴,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墙角处。秦知县连忙绕到那个凸出的墙角的另一边,蹲了下来。  几个汉子轻声说起了话。这个说:“那户人家的宅院那么大,那
期刊
天津卫的杨柳青有灵气,家家户户人人善画;老辈起稿,男人刻版,妇孺染脸,孩童填色,世代相传,高手如林。每到腊月,家家都把画拿到街上来卖,新稿新样,层出不穷,照得眼花。可是甭管多少新画稿冒出来,卖来卖去总会有一张出类拔萃地“鼓”出来。杨柳青说的这个“鼓”字就是“活”了—谁看谁说喜欢,谁看谁想买,争着抢着买,这张画像着了魔法,一下子能卖疯了。  于是年年杨柳青人全等着这画出现,也盼着自己的画能“鼓”起来
期刊
天降横祸  现年44岁的劳拉,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康普顿。15年前,她在升任房地产公司开发部经理的丈夫斯坦利强烈要求下,辞职做了全职太太。为了让丈夫拥有更多的事业发展空间,善解人意的劳拉承担了所有家庭事务。在她的全力支持下,无后顾之忧的斯坦利一跃成为房地产界的知名人士。  2009年初夏,劳拉和斯坦利带着一双儿女,兴致盎然地来到了风景迷人的国家森林公园—普雷里小溪红木公园。  对密林怀着好奇心的斯坦
期刊
山西有座山,叫饅头山,山下有个镇,叫泰安镇,镇里有条街,叫麻武街。  这条街原来不叫麻武街,叫白事街,因大部分商铺卖丧葬用品而得名。后来出了个麻武就改成了麻武街。  麻武是个郎中,起初并不出名,也就给人治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  麻武人善心好,谁病了,叫他去,他不拿架子,忙忙地去了。治完病,诊疗费随便给,给多了他说声谢谢,给少了也高高兴兴,再没有,就说等以后吧。没钱的,给点粮食或者什么东西也可以。
期刊
慈禧不仅对菊花极尽欣赏,用之能事,也嗜好“喝菊”和“吃菊”。  她习惯将杭菊混在茶叶里饮用。在感到精力不济时,也常以杭菊代茶频饮来缓解疲惫。  慈禧“喝菊”很讲究,泡菊的水是当天从玉泉山運来的泉水,饮茶用白玉杯。两名太监双手托着茶盘,中间放着茶具,两旁的银盘中盛着鲜洁的菊花瓣,然后齐呼:“老佛爷品茗了!”  而慈禧吃的菊花火锅,则更有创意。  先要将一种叫“雪球”的白菊花采下,此菊的花瓣短而密,非
期刊
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出生在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没有步入佛门之前名叫“陈”,“玄奘”是他的法号,后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早年随兄长陈素于净土寺出家,从此开始潜心修习佛法。在此期间,他发现佛教内部派系林立,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解释各有各的见解,并且为此争论不休。为解决这个难题,他游历大唐的佛家名山,求教学识渊博的高僧,但收效甚微。于是,他决定奔赴佛教发祥地—天竺(印度),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