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可见,一堂课的好坏,导入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彩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为新课的展开营造气氛、创设情境,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一堂课教师导入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学生这堂课的听课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以下几种:
1.利用课文题目导入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又有俗语说:题好一半文。这些话足以说明题目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了。我们的教材中有一部分文章题目新颖有趣。因此,如果我们在新课教学时能抓住题目进行有效的导入,那将不但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可以这样开讲: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农历六月,也就是荔枝的成熟期在农历六月,荔枝是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丹是红色,也就是荔枝的颜色。标题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虽只有七个字,却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荔枝的生态特征:荔枝的产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成熟期在夏历六月(公历七月),成熟时的颜色为红色。学生了解题目之后,对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大有裨益。
2.以篇中名句典故导入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并学习到很多相关知识,如成语、故事、名言、谚语……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们往往是很喜欢展示的,和它们相关的知识,学生也会表现出超常的兴趣。
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的理解,然后点出“此名句便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那么它在词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以此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作品的学习。
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通过名言“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导入:我们知道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3.抓住文章情境导入
语文课文的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把握文中的“情”,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动情、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转,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作。“万事开头难”,为了把课上好,教师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好的导入,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方法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导入,以期达到拓宽学生思路、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导语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统一的运用模式。
3.1 围绕语文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设计导语。语文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每上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的“三维”目标。无的放失的导入,要么信马由缰,要么画蛇添足,最终必然弄巧成拙。
3.2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进行导入设计。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好的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所以,导入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3.3 导入要短小精悍,以三至五分钟为好,在“精”上下工夫。语文课文的导入的趣味性较高,学生对于导入的兴趣要浓的多,如果教师在导入叙述过多,内容过长,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兴趣的转移,最终失去导入的固有目的。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
3.4 因文制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应作不同的导入设计。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多种文体,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亦应有所区分:文情并茂的散文可以导之以情,以情激情;平实浅易的说明文宜导入以趣,激发学习情趣;富于哲理和逻辑力量的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思考……
总之,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转,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作。“万事开头难”,为了把课上好,教师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好的导入,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方法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导入,以期达到拓宽学生思路、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收稿日期:2011-04-27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以下几种:
1.利用课文题目导入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又有俗语说:题好一半文。这些话足以说明题目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了。我们的教材中有一部分文章题目新颖有趣。因此,如果我们在新课教学时能抓住题目进行有效的导入,那将不但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可以这样开讲: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农历六月,也就是荔枝的成熟期在农历六月,荔枝是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丹是红色,也就是荔枝的颜色。标题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虽只有七个字,却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荔枝的生态特征:荔枝的产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成熟期在夏历六月(公历七月),成熟时的颜色为红色。学生了解题目之后,对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大有裨益。
2.以篇中名句典故导入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并学习到很多相关知识,如成语、故事、名言、谚语……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们往往是很喜欢展示的,和它们相关的知识,学生也会表现出超常的兴趣。
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的理解,然后点出“此名句便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那么它在词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以此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作品的学习。
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通过名言“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导入:我们知道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3.抓住文章情境导入
语文课文的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把握文中的“情”,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动情、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转,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作。“万事开头难”,为了把课上好,教师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好的导入,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方法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导入,以期达到拓宽学生思路、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导语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统一的运用模式。
3.1 围绕语文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设计导语。语文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每上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的“三维”目标。无的放失的导入,要么信马由缰,要么画蛇添足,最终必然弄巧成拙。
3.2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进行导入设计。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好的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所以,导入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3.3 导入要短小精悍,以三至五分钟为好,在“精”上下工夫。语文课文的导入的趣味性较高,学生对于导入的兴趣要浓的多,如果教师在导入叙述过多,内容过长,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兴趣的转移,最终失去导入的固有目的。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
3.4 因文制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应作不同的导入设计。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多种文体,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亦应有所区分:文情并茂的散文可以导之以情,以情激情;平实浅易的说明文宜导入以趣,激发学习情趣;富于哲理和逻辑力量的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思考……
总之,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转,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作。“万事开头难”,为了把课上好,教师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好的导入,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确实起着促进作用。方法贵在灵活自如,不拘一格,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导入,以期达到拓宽学生思路、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收稿日期: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