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聿来,不是一个在大众眼里叫得很响亮的名字,但他主演的电影却是名声响亮,比如顾长卫的《孔雀》、蔡尚君的《红色康拜因》、张元的《有种》等等。最新一部,是卢庚戌的导演处女作《怒放2013》。
有人曾把吕聿来定位成文艺片和国外电影节竞赛片的专业户,他却说:“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哪怕你一辈子演爱情片,也演不完所有的爱情。”采访当天,他刚刚结束《怒放2013》的全国巡回宣传,飞抵北京。没有化妆,只是回家换了一套衣服,简单的灰色西装、黑色衬衫,虽然略显疲惫,但是给人的感觉很是舒服。
“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奋不顾身,一次为梦想,一次为爱情”
看过《怒放2013》,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热血青春。但是问到吕聿来“你的青春热血吗?” 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不只我自己,包括整个 80后——说实话我们处于一种受伤的状态。我们没有理想、爱情,也不会去追逐,很少为理想、为爱情去做什么事情。所以想起来其实挺遗憾的,会遗憾缺了一个部分,缺少那些激情的东西吧。 ”
在电影里,吕聿来弹吉他、追女孩,体验了一把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热血青春。他说卢庚戌导演给他们说戏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说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说他当时是怎么追女孩的,说他是怎么样在女生宿舍楼下唱歌,说女生是如何被他伴着吉他的歌声所倾倒。“其实我们听起来是会有点代沟的,他说的是一个‘吉他一出,姑娘就扑’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理想啊、爱情啊似乎更纯粹一些。我们这一代也许会更现实一点……”
吕聿来说 80后这一代是纠结的一代,“正是因为有《怒放》、《致青春》这样的电影,大家开始慢慢讨论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到底是追求一个心目中理想的东西,还是说要更现实一点?其实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就属于这中间的一代,过渡的一代。大家越来越忘记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是什么,比如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在一起聊天,才发现,啊……我们真的没有为梦想去追求过什么,所有那些梦想和感情都放到现实里边去了。”
《怒放2013》的预告片中有一段文字:“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奋不顾身,一次为梦想,一次为爱情。”这话说得让人热血沸腾。“其实这几句话是拍戏的时候,有一天他(卢庚戌)在现场突然说的,说的时候还特别兴奋,就觉得他自己想了一个特别牛的title,但其实当时我们听了,没那么大感觉,就觉得:嗯嗯……还好吧。但是那天在电影院里面看完电影,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完这部电影,突然那句话出现,就觉得好有感触,可能有(画面配合)就正好情绪也到那个地方了,确实有那种奋不顾身的要为理想、为爱情去做什么的感觉。”
吕聿来说他的人生似乎和“奋不顾身”沾不到边,他形容自己的生活时用了“循规蹈矩”这四个字,也正因为自己缺乏这样的经历,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才会感触很深。他说:“你可能试图去奋不顾身,但是还是没有那种勇气,可能确实压力很大,不只是你,还有对方的,还有你周围的人。”
关于青春,吕聿来的话语中似乎有些许的遗憾和无奈,他将这些感受归结于这一代人对现实的看重,他说:“我们偶尔会反思,但是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
“哪怕一辈子只演爱情片,也演不完所有的爱情”
回顾吕聿来的表演经历,虽然他出演的电影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文艺片,但是题材却各不相同,古装的、时装的、亲情的、友情的、喜剧的、悲剧的……还有什么角色是他没有尝试过的?“其实仔细去想,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哪怕你一辈子只演爱情片,也演不完所有的爱情,对不对?我不会因为这次演一个爱情片,下次就要演一个别的,我觉得还是要看角色本身,要看每一个具体的人,他的故事会不会吸引我。”
吕聿来大学就读于中央戏曲学院,专业是戏曲文学,也就是编剧。也许就是因此,他对于剧本有着独特的嗅觉,每接一部戏他都要先看剧本。
大学期间,吕聿来学的不是表演专业,但是也上过一些表演课程,再加上当时他和表演系同学住同一栋宿舍楼,所以在诸多的机缘巧合之下被顾长卫导演看中,演出了顾长卫导演的导演处女作《孔雀》。影片中,吕聿来饰演的弟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想到,这第一次尝试就让他获得了参加“柏林电影节”的机会。2005年,《孔雀》摘得了第 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还在上学的吕聿来随同电影主创团队去了一趟柏林。吕聿来回忆说,“当时只觉得很兴奋,很激动,各种求签名,求合照,完全是小粉丝的心态”。现在,吕聿来已经成为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他很谦虚地承认:“我拍的差不多百分之八十的电影都去了电影节。”
第一部电影就取得了好成绩,当时的吕聿来却没有觉得从此就会成为一名演员,《孔雀》之后的两年里,他没有演戏,而是尝试写一些剧本,直到两年后刘杰导演找到他,邀请他出演《马背上的法庭》。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吕聿来开始以每年两到三部电影的速度在演员的道路上奔跑。他说是因为后来不断有人来找他拍戏,演戏这件事情基本上已经把他所有的时间都占据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再去做别的,“我才意识到我已经是一个演员了。”慢慢拍的越来越多,就觉得,诶!我好像已经变成一个演员了。“我不是那种特别有计划的人,我也很少自己去找一些什么戏来拍,都是导演过来找到我,然后看剧本决定演不演这部戏。”
直到 2013年为止,吕聿来参与拍摄的电影有近 20部,其中大部分都是小众的文艺片。也因此,他在圈儿内评价很高,但对于大众而言,他的名字仍略显生疏。身为演员,可是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个演员,难免会有些失望。
转而,他又淡然道:“但又不能不去拍这些东西,因为要是不去拍,就更少人知道你了。另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喜欢,作为演员能够演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片子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采访的最后,吕聿来说他一直想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他说他比较喜欢带一点小温情,有点小喜剧,对生活有一些思考的电影。因为这种电影看完会让人有“哇!原来生活可以这个样子!”的感叹。“人家是这样生活的,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原来那个生活是我特别向往的。但是如果你没看这个电影,你是不知道的。”他说。
有人曾把吕聿来定位成文艺片和国外电影节竞赛片的专业户,他却说:“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哪怕你一辈子演爱情片,也演不完所有的爱情。”采访当天,他刚刚结束《怒放2013》的全国巡回宣传,飞抵北京。没有化妆,只是回家换了一套衣服,简单的灰色西装、黑色衬衫,虽然略显疲惫,但是给人的感觉很是舒服。
“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奋不顾身,一次为梦想,一次为爱情”
看过《怒放2013》,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热血青春。但是问到吕聿来“你的青春热血吗?” 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不只我自己,包括整个 80后——说实话我们处于一种受伤的状态。我们没有理想、爱情,也不会去追逐,很少为理想、为爱情去做什么事情。所以想起来其实挺遗憾的,会遗憾缺了一个部分,缺少那些激情的东西吧。 ”
在电影里,吕聿来弹吉他、追女孩,体验了一把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热血青春。他说卢庚戌导演给他们说戏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说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说他当时是怎么追女孩的,说他是怎么样在女生宿舍楼下唱歌,说女生是如何被他伴着吉他的歌声所倾倒。“其实我们听起来是会有点代沟的,他说的是一个‘吉他一出,姑娘就扑’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理想啊、爱情啊似乎更纯粹一些。我们这一代也许会更现实一点……”
吕聿来说 80后这一代是纠结的一代,“正是因为有《怒放》、《致青春》这样的电影,大家开始慢慢讨论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到底是追求一个心目中理想的东西,还是说要更现实一点?其实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就属于这中间的一代,过渡的一代。大家越来越忘记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是什么,比如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在一起聊天,才发现,啊……我们真的没有为梦想去追求过什么,所有那些梦想和感情都放到现实里边去了。”
《怒放2013》的预告片中有一段文字:“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奋不顾身,一次为梦想,一次为爱情。”这话说得让人热血沸腾。“其实这几句话是拍戏的时候,有一天他(卢庚戌)在现场突然说的,说的时候还特别兴奋,就觉得他自己想了一个特别牛的title,但其实当时我们听了,没那么大感觉,就觉得:嗯嗯……还好吧。但是那天在电影院里面看完电影,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完这部电影,突然那句话出现,就觉得好有感触,可能有(画面配合)就正好情绪也到那个地方了,确实有那种奋不顾身的要为理想、为爱情去做什么的感觉。”
吕聿来说他的人生似乎和“奋不顾身”沾不到边,他形容自己的生活时用了“循规蹈矩”这四个字,也正因为自己缺乏这样的经历,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才会感触很深。他说:“你可能试图去奋不顾身,但是还是没有那种勇气,可能确实压力很大,不只是你,还有对方的,还有你周围的人。”
关于青春,吕聿来的话语中似乎有些许的遗憾和无奈,他将这些感受归结于这一代人对现实的看重,他说:“我们偶尔会反思,但是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
“哪怕一辈子只演爱情片,也演不完所有的爱情”
回顾吕聿来的表演经历,虽然他出演的电影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文艺片,但是题材却各不相同,古装的、时装的、亲情的、友情的、喜剧的、悲剧的……还有什么角色是他没有尝试过的?“其实仔细去想,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哪怕你一辈子只演爱情片,也演不完所有的爱情,对不对?我不会因为这次演一个爱情片,下次就要演一个别的,我觉得还是要看角色本身,要看每一个具体的人,他的故事会不会吸引我。”
吕聿来大学就读于中央戏曲学院,专业是戏曲文学,也就是编剧。也许就是因此,他对于剧本有着独特的嗅觉,每接一部戏他都要先看剧本。
大学期间,吕聿来学的不是表演专业,但是也上过一些表演课程,再加上当时他和表演系同学住同一栋宿舍楼,所以在诸多的机缘巧合之下被顾长卫导演看中,演出了顾长卫导演的导演处女作《孔雀》。影片中,吕聿来饰演的弟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想到,这第一次尝试就让他获得了参加“柏林电影节”的机会。2005年,《孔雀》摘得了第 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还在上学的吕聿来随同电影主创团队去了一趟柏林。吕聿来回忆说,“当时只觉得很兴奋,很激动,各种求签名,求合照,完全是小粉丝的心态”。现在,吕聿来已经成为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他很谦虚地承认:“我拍的差不多百分之八十的电影都去了电影节。”
第一部电影就取得了好成绩,当时的吕聿来却没有觉得从此就会成为一名演员,《孔雀》之后的两年里,他没有演戏,而是尝试写一些剧本,直到两年后刘杰导演找到他,邀请他出演《马背上的法庭》。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吕聿来开始以每年两到三部电影的速度在演员的道路上奔跑。他说是因为后来不断有人来找他拍戏,演戏这件事情基本上已经把他所有的时间都占据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再去做别的,“我才意识到我已经是一个演员了。”慢慢拍的越来越多,就觉得,诶!我好像已经变成一个演员了。“我不是那种特别有计划的人,我也很少自己去找一些什么戏来拍,都是导演过来找到我,然后看剧本决定演不演这部戏。”
直到 2013年为止,吕聿来参与拍摄的电影有近 20部,其中大部分都是小众的文艺片。也因此,他在圈儿内评价很高,但对于大众而言,他的名字仍略显生疏。身为演员,可是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个演员,难免会有些失望。
转而,他又淡然道:“但又不能不去拍这些东西,因为要是不去拍,就更少人知道你了。另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喜欢,作为演员能够演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片子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采访的最后,吕聿来说他一直想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他说他比较喜欢带一点小温情,有点小喜剧,对生活有一些思考的电影。因为这种电影看完会让人有“哇!原来生活可以这个样子!”的感叹。“人家是这样生活的,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原来那个生活是我特别向往的。但是如果你没看这个电影,你是不知道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