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ffh8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当前中学生求知欲强、善于思索、不盲从别人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科特点,我在近几年的中学语文教改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用讨论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畅通少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思考表达较多的内容,只要不离开问题,发散量越大越好,这是发散性思维的指标。用讨论法可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锻炼学生对问题寻求尽可能多的答案,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从教学观点看,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在老师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钻研教材,查找有关资料,解决教材中的疑难问题,从而畅通学生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思维,锻炼提高学生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讨论法,因不同教材有不同要求,讨论的方式也不同。如语文课精讲课文部分,我采用的是诱导讨论式和答疑讨论式;略读课文部分,采用的是点拨讨论式;自学课文部分,我则采用自学讨论式和自学答疑式。
  二、用比较法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问题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因而能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观点。比较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有计划地、科学地运用比较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纵向比较,比较其深度。学习矛盾的《白杨礼赞》时,我让学生跟学过的郭沫若的《石榴》比教,同是托物言志的散文,相同与不同分别有哪些?学生通过分析、鉴别得出: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对树木的枝、干、叶的描写来抒情,但两者要表现的主题不同,揭示的主题深度也不同,《白杨礼赞》作者热情讴歌白杨树的伟岸、正直、向上,写出了边区军民团结向上的抗战精神。《石榴》作者赞美了石榴花开自由奔放的精神。两者相比,一个是热情赞美,一个是幽幽赞赏。所揭示的主题深度也不尽相同,一个是揭示民族的气节、时代的精神,一个是寄托作者的精神追求,相比之下《白杨礼赞》的白杨树更赢得读者的赞美和热爱。通过纵向比较,更能理解《白杨礼赞》所揭示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
  2、横向比较,比较其宽度。学习《醉翁亭记》时与《岳阳楼记》进行比较。“二记”皆为千古经典,“二记”的作者欧阳修、范仲淹同为北宋繁荣鼎盛时期同时代的著名文学家,在政治上同为失意被贬的京官。“二记”体现的“乐”则不同。《醉翁亭记》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道出了作者纵情山水的享乐观。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道出了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相比之下,欧阳修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的大同世界,是一个理想者,而范仲淹先忧后乐则是一个思想家,可见范仲淹的胸襟卓见,千古一人。学生通过比较,不但加深了对作者及其所处的社会背景的理解,更加深了对文章主题内容的领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三、用演讲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不依常规,以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独特见解,它代表着发散思维的本质。而演讲法又是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需要,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的重要方法。为了鼓励求异思维,发展论辩意识,我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具体做法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五分钟来进行演讲:第一阶段重在有准备的演讲,第二阶段重在即兴演讲。经过训练,许多同学都能把学的课文结合班级、学校和社会的一些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要长期贯彻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流畅、变通、独特的思维能力,等于交给了学生学习的钥匙,使学生受益终身。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深有感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找了武夷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小学教师都要面对的,我的做法是: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
期刊
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但是怎样引导,引导成功与否,所起的作用也大相径庭。  我们怎样引导呢?  初中阶段的学生,怀着一个颗稚气的童心,对他们所学的以及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美的向往,怎样让他们的世界更生动美好呢?这就要我们下功夫,力争把语文课上的丰富多彩,以下是我上语文课几点的心得:  一、课前充分的准备(吃透教材,根据学生构思教学)  二、
期刊
情感是一种教育动力,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运用得好,可以大大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情感教育则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结合个人语文教
期刊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主体,因材施教  新课改依然尊重教育的一般规律,就是把学生学习是课堂的主体地位这一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教师所面临的主体就是学生。所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体现出来,所有的教法和学法都应该以学生为
期刊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要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
期刊
我校语文组提出了“诗意语文”的设想,并创立了“诗意语文工作室”。也是从那个那时候开始,我才明白原来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充满诗意的。  就在我深深迷醉于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的时候,我也陷入了深深地迷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该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种诗意的氛围呢?  巧的是接下来学校下发了《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这本书,我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了。不久,我校荣幸的邀请到了余老师来我校讲课,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里头,首当其冲,是重头戏。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让人感到头疼的问题,它不像阅读训练那样有课文、有教参,重难点一目了然。因此,老师怕上作文课,学生怕写作文。其实,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文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应当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的渗入到课堂阅读训练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怎样才能让二者有机结
期刊
在21世纪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为语文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有了信息技术这双翅膀,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精炼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故事,远离生活实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而利
期刊
高效课堂追求在有限的课堂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充分做到开放而创新,我认为应当着重抓好思与辩两个方面,在思辩中生成高效课堂。在思辩中生成高效语文课堂,必须做到三步走。  一、质疑促思,做足思与辩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质疑是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表见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