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根据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相关内容编制问卷,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整体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习近平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1]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清晰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对整体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卷编制
本次调查对象为辽宁省本17所本专科院校。此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问卷,回收984份,有效率98.4%。
在问卷编制方面,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大部分,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自由填空题、自由论述(访谈提纲),问卷编制合理。调查研究对象、男女比例、学校背景、学科分类相对较为均衡。从问卷调查对象、问卷回收、问卷编制及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上看,本次调查数据均有效,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现实状况,能够为问题的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二、存在问题
通过数据搜集,分析了大学生的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从数据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状况良好,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大学生党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暴露出来。
1.部分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不足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因此,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工作与实践。但调查数据显示,仍有较多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自觉性不足。调查分析显示,主动学习党的理论学生党员只占25.7%;一周能够花费2个小时进行学习的占15.4%;28.9%的学生党员表示能够每天坚持关注学校网站(党建、宣传微信号等APP),3.6%学生党员表示从不关注相关类信息和内容。可见,部分学生党员没有形成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有时学习都是被动的。在调查中,有47.9%的学生党员知道诸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水主义思想”等名词,但对其中的内容并不熟悉。由此可见,大學生党员对理论学习自觉性不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调查数据分析显示,78.9%学生党员能够了解其接触到或所处周边红色文化资源、纪念馆、博物馆等基地,但对基地的起源、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了解的不多;44.8%的学生党员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些观点和方法,诸如矛盾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等,但其中有86.7%学生党员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不能很好的运用其解决问题。因此,高校在对学生党员进行理论教育时,应该加强其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的培养。
2.部分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弱化
习近平总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2]政治修养是作为党员基础修养之一,是学生党员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态度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标准。但调查数据显示,存在部分党员政治修养不高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入党动机不纯。47.3%的学生党员入党的动机源于外界因素,诸如父母让入党、党员身份好找工作(考公务员等)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对学生党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与共产主义远的远大抱负产生消极影响。二是信仰坚定性弱化。2.4%的学生党员表示无信仰,0.9%的学生党员选择“金钱”、“命运”等。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党员的信仰与理想信念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的淡化。
3.部分党员的道德修养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理想、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道德修养与工作生活尽力连接,学生党员的道德修养高低,影响其是否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影响到党的形象。但数据调查显示,学生党员中部分党员存在道德修养不高状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意识不强。7.9%的学生党员不愿意或不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别人,5.6%学生党员表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乏主动党员主动承担和自觉服务的意识。二是奉献、牺牲精神不强。70%的学生党员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约占31.4%的学生党员不能很好的处理个人与集体间的利益关系,过分追求自己利益的实现,缺乏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4.部分党员纪律修养与作风修养缺失
党员要有“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4]学生党员的纪律修养与作风修养,主要表现在模范意识、带头作用中,因此,学生党员纪律与作风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在学生中间的形象。但调查数据显示,在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仍有部分党员在党纪律和作风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范意识缺失。38.7%学生在入党后感觉自己的目标任务完成,缺乏积极前进的动力;22%学生表示在入党后对自己的要求有些下降;2.5%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完全没有了要求。二是模范带头作用缺失。数据显示,22.8%学生党员表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做好自己分内工作,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5.9%学生党员表示想通过家人或朋友等关系找一份工作。;在学生党员日常生活表现的调查数据显示,有13.8%学生党员违反学校管理规定,诸如宿舍卫生差、旷课、考试挂科等状况,虽然占有比例不大,但在班级、学校同学中的影响很差。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在对大学生党性修养存在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自身状况等方面,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1.负面社会风气影响
对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来说,负面社会风气主要包括“功利主义”、“权钱交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诸如,功利主义不良风气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将自己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上,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权钱交易,以“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导向,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过度沉溺于对金钱的崇拜,丧失了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形式主义,以“形式”光鲜亮丽为标准,以获取个人利益为中心,在工作中为以“形式”博得眼球而丢掉工作的实质和目标,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形成惯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行为,甚至为了“形式”不惜使用造假、作假等手段,给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2.高校教育投入不足
高校是大学生党员学习专业知识、党的理论知识等内容的主要阵地,但走访调查分析显示,诸多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认识不足、内容欠缺、机制不完善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对党性修养教育的认识不足。高校作为国家发展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一方面理应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在专业教育、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大学方向,将党的建设、政治学习放到首位。但调查分析显示,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状况,特别是在大学生发展成为党员之后,忽略了对其持续培养和教育。二是高校对党性修养教育的内容欠缺。调查分析显示,高校党校(院系党校)对学生党员理论教育普遍存在过于单一的现象,缺乏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甚至造成教育内容的重复性,导致学生党员对理论接受疲劳,不能真正使理论内容入脑入心入行。三是高校的党性修养教育的机制不完善。调查分析显示,大多高校都能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进行党员培养,但是一些高校存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不完善,对于党员党性修养的教育也是随机性的“动作”,没有形成有效培养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规定性“动作”和程序。
3.學生党支部建设不完善
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组织活动、实践活动最重要基地,党支部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从调查分析看,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支部活动缺乏创新。调查分析显示,大多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循规蹈矩,缺乏时代感、创新性,主要是观电影写观后感、读报纸写读后感等单调活动,导致支部活动流于形式,对提高学生党性修养作用较小。二是组织生活不够严肃。学生支部组织生活本是一项严肃的政治性活动,但调查分析显示,当前一些学生支部组织生活极不严肃,诸如存在党员随意不参加组织生活、组织生活形式化等问题,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还可能对党员具有负面影响。三是制度体系不完善。但调查分析显示,大多学生党支部都有相关制度要求,但制度往往是对学生党员“作为”的要求较多,对“不作为”批评和惩罚较少,同时学生党支部缺乏监督机制体系,由此,学生党员容易出现自由散漫、放松对自己要求的状况。
4.自身存在不足
党员的党性修养的提高,不单单是外界的影响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党员自身自我学习和修养,因此,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水平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党员自身在党性修养中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要求偏低。作为学生党员,必须遵守《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并看起,但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对《党章》及党的纪律的理解不深刻或有偏差,造成部分学生党员违反校规校纪、脱离身边同学等问题。二是缺乏学生与党员角色的有机融合。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党员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更加注重自己学生的角色而忽略了作为党员的角色,因而导致对自己要求的降低,不利于党性修养的提高。三是自我学习能力缺失。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党员是通过学校党校等培训进行党的理论学习,大多数学生党员不能做到自我学习和经常学习,另外,党的理论相对抽象和枯燥,造成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掌握不牢、不系统。
参考文献:
[1]大胆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95
[3]魏礼群.“四个全面”:新布局新境界[M].北京:人民出版,2015:149
[4]刘少奇.论共产党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6
作者简介:
高 琳(1978-),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沈元军(1986-),男,山东沂源人,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习近平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1]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清晰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对整体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卷编制
本次调查对象为辽宁省本17所本专科院校。此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问卷,回收984份,有效率98.4%。
在问卷编制方面,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大部分,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自由填空题、自由论述(访谈提纲),问卷编制合理。调查研究对象、男女比例、学校背景、学科分类相对较为均衡。从问卷调查对象、问卷回收、问卷编制及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上看,本次调查数据均有效,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现实状况,能够为问题的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二、存在问题
通过数据搜集,分析了大学生的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从数据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状况良好,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大学生党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暴露出来。
1.部分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不足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因此,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工作与实践。但调查数据显示,仍有较多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自觉性不足。调查分析显示,主动学习党的理论学生党员只占25.7%;一周能够花费2个小时进行学习的占15.4%;28.9%的学生党员表示能够每天坚持关注学校网站(党建、宣传微信号等APP),3.6%学生党员表示从不关注相关类信息和内容。可见,部分学生党员没有形成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有时学习都是被动的。在调查中,有47.9%的学生党员知道诸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水主义思想”等名词,但对其中的内容并不熟悉。由此可见,大學生党员对理论学习自觉性不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调查数据分析显示,78.9%学生党员能够了解其接触到或所处周边红色文化资源、纪念馆、博物馆等基地,但对基地的起源、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了解的不多;44.8%的学生党员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些观点和方法,诸如矛盾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等,但其中有86.7%学生党员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不能很好的运用其解决问题。因此,高校在对学生党员进行理论教育时,应该加强其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的培养。
2.部分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弱化
习近平总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2]政治修养是作为党员基础修养之一,是学生党员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态度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标准。但调查数据显示,存在部分党员政治修养不高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入党动机不纯。47.3%的学生党员入党的动机源于外界因素,诸如父母让入党、党员身份好找工作(考公务员等)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对学生党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与共产主义远的远大抱负产生消极影响。二是信仰坚定性弱化。2.4%的学生党员表示无信仰,0.9%的学生党员选择“金钱”、“命运”等。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党员的信仰与理想信念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的淡化。
3.部分党员的道德修养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理想、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道德修养与工作生活尽力连接,学生党员的道德修养高低,影响其是否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影响到党的形象。但数据调查显示,学生党员中部分党员存在道德修养不高状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意识不强。7.9%的学生党员不愿意或不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别人,5.6%学生党员表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乏主动党员主动承担和自觉服务的意识。二是奉献、牺牲精神不强。70%的学生党员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约占31.4%的学生党员不能很好的处理个人与集体间的利益关系,过分追求自己利益的实现,缺乏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4.部分党员纪律修养与作风修养缺失
党员要有“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4]学生党员的纪律修养与作风修养,主要表现在模范意识、带头作用中,因此,学生党员纪律与作风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在学生中间的形象。但调查数据显示,在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仍有部分党员在党纪律和作风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范意识缺失。38.7%学生在入党后感觉自己的目标任务完成,缺乏积极前进的动力;22%学生表示在入党后对自己的要求有些下降;2.5%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完全没有了要求。二是模范带头作用缺失。数据显示,22.8%学生党员表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做好自己分内工作,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5.9%学生党员表示想通过家人或朋友等关系找一份工作。;在学生党员日常生活表现的调查数据显示,有13.8%学生党员违反学校管理规定,诸如宿舍卫生差、旷课、考试挂科等状况,虽然占有比例不大,但在班级、学校同学中的影响很差。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在对大学生党性修养存在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自身状况等方面,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1.负面社会风气影响
对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来说,负面社会风气主要包括“功利主义”、“权钱交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诸如,功利主义不良风气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将自己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上,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权钱交易,以“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导向,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过度沉溺于对金钱的崇拜,丧失了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形式主义,以“形式”光鲜亮丽为标准,以获取个人利益为中心,在工作中为以“形式”博得眼球而丢掉工作的实质和目标,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形成惯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行为,甚至为了“形式”不惜使用造假、作假等手段,给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2.高校教育投入不足
高校是大学生党员学习专业知识、党的理论知识等内容的主要阵地,但走访调查分析显示,诸多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认识不足、内容欠缺、机制不完善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对党性修养教育的认识不足。高校作为国家发展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一方面理应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在专业教育、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大学方向,将党的建设、政治学习放到首位。但调查分析显示,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状况,特别是在大学生发展成为党员之后,忽略了对其持续培养和教育。二是高校对党性修养教育的内容欠缺。调查分析显示,高校党校(院系党校)对学生党员理论教育普遍存在过于单一的现象,缺乏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甚至造成教育内容的重复性,导致学生党员对理论接受疲劳,不能真正使理论内容入脑入心入行。三是高校的党性修养教育的机制不完善。调查分析显示,大多高校都能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进行党员培养,但是一些高校存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不完善,对于党员党性修养的教育也是随机性的“动作”,没有形成有效培养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规定性“动作”和程序。
3.學生党支部建设不完善
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组织活动、实践活动最重要基地,党支部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从调查分析看,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支部活动缺乏创新。调查分析显示,大多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循规蹈矩,缺乏时代感、创新性,主要是观电影写观后感、读报纸写读后感等单调活动,导致支部活动流于形式,对提高学生党性修养作用较小。二是组织生活不够严肃。学生支部组织生活本是一项严肃的政治性活动,但调查分析显示,当前一些学生支部组织生活极不严肃,诸如存在党员随意不参加组织生活、组织生活形式化等问题,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还可能对党员具有负面影响。三是制度体系不完善。但调查分析显示,大多学生党支部都有相关制度要求,但制度往往是对学生党员“作为”的要求较多,对“不作为”批评和惩罚较少,同时学生党支部缺乏监督机制体系,由此,学生党员容易出现自由散漫、放松对自己要求的状况。
4.自身存在不足
党员的党性修养的提高,不单单是外界的影响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党员自身自我学习和修养,因此,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水平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党员自身在党性修养中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要求偏低。作为学生党员,必须遵守《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并看起,但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对《党章》及党的纪律的理解不深刻或有偏差,造成部分学生党员违反校规校纪、脱离身边同学等问题。二是缺乏学生与党员角色的有机融合。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党员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更加注重自己学生的角色而忽略了作为党员的角色,因而导致对自己要求的降低,不利于党性修养的提高。三是自我学习能力缺失。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党员是通过学校党校等培训进行党的理论学习,大多数学生党员不能做到自我学习和经常学习,另外,党的理论相对抽象和枯燥,造成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掌握不牢、不系统。
参考文献:
[1]大胆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95
[3]魏礼群.“四个全面”:新布局新境界[M].北京:人民出版,2015:149
[4]刘少奇.论共产党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6
作者简介:
高 琳(1978-),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沈元军(1986-),男,山东沂源人,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