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师德师风贯穿教学每一个环节,直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产生影响。一个学校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会激励教师自觉献身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还能通过自身的教育功能,使教师以自身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树师德;爱学生;促养成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教育放到第一位。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坚持把德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初中阶段得不到教师很多关心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心理上,知识上,行为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加上长期以来对自己行为的放任,已经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所以常常表现为目无纪律,目无尊长,学习上存在许多困难,升入职业学校后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们往往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常常出现矛盾与对立。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也渴望同学的尊重,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懂得怎样获得尊重,怎样去尊重他人。学生来自不同境况的环境和家庭,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需要获得最真挚的爱!职业教育的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掌握一技之长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目前我们的教育过多的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开发,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养成教育。职业教育的养成教育应该包括:道德行为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职业技能的养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择业就业观念的养成和社会竞争意识的养成等多方面。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在教师的教育与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各方面的行为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师德师风将对学生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什么是师德师风呢?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些都是师德。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的灵魂,学生的行为养成要靠师德师风来促进。职业学校要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两者协调发展才能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
1.建立机制,常抓不懈
长期以来,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赞扬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建立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利所惑,在教学实践中无私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师德建设中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把师德建设列入日常工作这中,不能搞突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师德有许多明确制度,但是制度不能落实,就没有任何作用,学校要有相关的考核评价制度和量化细则,注重德育队伍的素质培养,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时刻对照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生观,不断增强师德信念和师德修养。教师一旦形成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就会达到师德水准高境界的升华,他就会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对教育、对学生实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工作,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师德师风不单是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领导班干部更要率先垂范,要经常与教职工交流,关心、了解、帮助教职工,推动师德师风修养的提升;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教师,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层层抓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控的育人体系。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教育家,让学生天天都能受到良好的师德影响。
2.亲其师,重其道
儒家早就有“亲其师,重其道”的理论。亲其师不单是学生亲近老师,更重要的因素是“亲其徒”,教师不主动亲近学生,总是高高在上,学生是不会亲近老师的,也就不可能接受他的理论与教育。亲近学生不是单纯的走近他们,更重要的是真心实意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等。中国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要用父母之心去全方位的关心学生,没有那一个父母会因孩子有缺点,而忽视孩子的存在,忽视孩子的进步。职业教育的教师更要注意,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因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等原因,已经形成一定的缺陷,长期得不到关心和尊重,对关心和尊重的渴望更加强烈,所以我们要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者应该象工匠研究其加工材料的特殊性那样研究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去与他们平等相处,交心谈心,要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的温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他尊重你,接受你,你的教育、你的要求,他才能自觉的接受。
3.身正为范,德重为师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承担对人的培养。师德重于山。师德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行为表现,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每一个教师都是一面学生学习的旗帜,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在教师中形成学习的风气,开展理论研究,丰富自己的思想、知识,严于律已,独善其身。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注意作好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严格要求坚决不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你,爱你,接受你的批评教育,学会做人。 4.严于律已,爱岗敬业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要时刻注意严于律已,爱岗敬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是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严谨的教学态度都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身教胜于言传,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忽视的作用。
5.加强课改,培养素质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书是知识的载体,不是套索,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不能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要大胆采用创新的思维,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学生技能掌握水平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不能由教师把着讲,学生坐着听,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训练技能,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要结合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应用相关知识,大胆思考,提出总是解决总是对创造性的思维加以鼓励,让学生放飞思路,敢想敢做,大胆创新。
6.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坚持学习,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来充实自己,就会落后。当学生看到我们积极学习的态度,出会自觉的不断的学习改变。
职业学校提倡双师型、多师型教师,在钻研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求我们为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必须努力学习,积极投入到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中,不断完善提升。在学校形成学习业务,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带动学生对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以老带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7.营造校园氛围,实现养成教育
学校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主阵地,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营造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氛围,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要从办学观念、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提供良好行为养成的土壤。
7.1 品德养成要建立长效制度。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发育不足,学校要重视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和学生守则,学习中国的礼仪文化,并长期开展校园文明系列教育,开展品德教育与评比活动,德育工作不但要有针对性、经常性,还应该有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为使学生的课余不成为德育的空间地带,就要靠我们去占领、去捕捉;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校时时刻刻都感受到文明礼貌之风,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教书重在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只要学生成为一个品德合格的人,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龙,中人要成人也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希望,也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思想品行教育应是职业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要常抓不懈,我们培养学生“四个学会”的(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习创造)的第一学会就是做人,
教育过程中要层层抓落实,人人都参与教育。领导要重视学生装的思想品德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关心学生的成长,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岐视,不忽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重视,逐渐树立起自强的信心,形成良性发展。
7.2 以班会课为重要阵地。班会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与否,以及利用得好坏,对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人缺乏这种意识,班会课变成“自习课”。我们认为好的班会课应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黄金时段。教师要认真设计每一节班会课,使班会课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富有意义、收效显著。教师当中要提倡互相学习,可以集体备课,集体创作,各班针对自己的特点又可以因班而异,突出身特色,班级之间互相观摩主题班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7.3 学习习惯养成来源于课堂教学改革。职业学校以知识够用,技能扎实为目标,因材施教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职校的学生多数存在学习困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他们,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采用寻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多安排实践课,充分发挥职校生愿意动手,不怕出汗的优点,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得到手、眼、脑、耳的综合训练,真正掌握学习的技能,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教师教学中认真的教学态度,寻活的教学方式,严谨的教学思路,熟练的专业技能,都将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作风。
7.4 职业能力养成要靠社会实践提升。学校的教育给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社会实践才能合他们精益求精。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德育工作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知体悟,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炼、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社会活动中要率先垂范,充分展示自己的业务能力,影响、带动学生学习技能,坚持积极引导,确保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吸收有用的知识。学生通过对艰苦生活环境或艰苦劳动环境的体验和适应,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伟大,磨砺吃苦耐劳的精神,锤炼坚韧的品性和坚强的意志,增强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和承受抗挫的良好心态。通过人、事、物的接触,体验劳动的价值与社会的意义,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将自己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通过了解社会的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从为人处事,思想品德,职业技能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等全方向的得到检验与提升。
总之,我们要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教育,积极拓展教育空间,运用新的教育思想,不断延伸德育工作;积极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打造良好的教师队伍为目标,用自己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培养品德良好的合格学生,实现师德师风与学校学风、教风、校风的协调发展,促进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中初级专门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树师德;爱学生;促养成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教育放到第一位。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坚持把德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初中阶段得不到教师很多关心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心理上,知识上,行为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加上长期以来对自己行为的放任,已经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所以常常表现为目无纪律,目无尊长,学习上存在许多困难,升入职业学校后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们往往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常常出现矛盾与对立。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也渴望同学的尊重,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懂得怎样获得尊重,怎样去尊重他人。学生来自不同境况的环境和家庭,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需要获得最真挚的爱!职业教育的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掌握一技之长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目前我们的教育过多的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开发,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养成教育。职业教育的养成教育应该包括:道德行为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职业技能的养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择业就业观念的养成和社会竞争意识的养成等多方面。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在教师的教育与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各方面的行为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师德师风将对学生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什么是师德师风呢?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这些都是师德。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的灵魂,学生的行为养成要靠师德师风来促进。职业学校要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两者协调发展才能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
1.建立机制,常抓不懈
长期以来,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赞扬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建立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利所惑,在教学实践中无私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师德建设中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把师德建设列入日常工作这中,不能搞突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师德有许多明确制度,但是制度不能落实,就没有任何作用,学校要有相关的考核评价制度和量化细则,注重德育队伍的素质培养,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时刻对照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生观,不断增强师德信念和师德修养。教师一旦形成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就会达到师德水准高境界的升华,他就会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对教育、对学生实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工作,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师德师风不单是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领导班干部更要率先垂范,要经常与教职工交流,关心、了解、帮助教职工,推动师德师风修养的提升;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教师,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层层抓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控的育人体系。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教育家,让学生天天都能受到良好的师德影响。
2.亲其师,重其道
儒家早就有“亲其师,重其道”的理论。亲其师不单是学生亲近老师,更重要的因素是“亲其徒”,教师不主动亲近学生,总是高高在上,学生是不会亲近老师的,也就不可能接受他的理论与教育。亲近学生不是单纯的走近他们,更重要的是真心实意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等。中国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要用父母之心去全方位的关心学生,没有那一个父母会因孩子有缺点,而忽视孩子的存在,忽视孩子的进步。职业教育的教师更要注意,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因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等原因,已经形成一定的缺陷,长期得不到关心和尊重,对关心和尊重的渴望更加强烈,所以我们要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者应该象工匠研究其加工材料的特殊性那样研究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去与他们平等相处,交心谈心,要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的温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他尊重你,接受你,你的教育、你的要求,他才能自觉的接受。
3.身正为范,德重为师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承担对人的培养。师德重于山。师德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行为表现,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每一个教师都是一面学生学习的旗帜,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在教师中形成学习的风气,开展理论研究,丰富自己的思想、知识,严于律已,独善其身。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注意作好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严格要求坚决不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你,爱你,接受你的批评教育,学会做人。 4.严于律已,爱岗敬业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要时刻注意严于律已,爱岗敬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是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严谨的教学态度都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身教胜于言传,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忽视的作用。
5.加强课改,培养素质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书是知识的载体,不是套索,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不能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要大胆采用创新的思维,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学生技能掌握水平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不能由教师把着讲,学生坐着听,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训练技能,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要结合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应用相关知识,大胆思考,提出总是解决总是对创造性的思维加以鼓励,让学生放飞思路,敢想敢做,大胆创新。
6.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坚持学习,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来充实自己,就会落后。当学生看到我们积极学习的态度,出会自觉的不断的学习改变。
职业学校提倡双师型、多师型教师,在钻研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求我们为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必须努力学习,积极投入到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中,不断完善提升。在学校形成学习业务,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带动学生对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以老带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7.营造校园氛围,实现养成教育
学校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主阵地,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营造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氛围,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要从办学观念、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提供良好行为养成的土壤。
7.1 品德养成要建立长效制度。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发育不足,学校要重视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和学生守则,学习中国的礼仪文化,并长期开展校园文明系列教育,开展品德教育与评比活动,德育工作不但要有针对性、经常性,还应该有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为使学生的课余不成为德育的空间地带,就要靠我们去占领、去捕捉;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校时时刻刻都感受到文明礼貌之风,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教书重在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核心,只要学生成为一个品德合格的人,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龙,中人要成人也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希望,也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思想品行教育应是职业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要常抓不懈,我们培养学生“四个学会”的(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习创造)的第一学会就是做人,
教育过程中要层层抓落实,人人都参与教育。领导要重视学生装的思想品德教育,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关心学生的成长,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岐视,不忽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重视,逐渐树立起自强的信心,形成良性发展。
7.2 以班会课为重要阵地。班会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与否,以及利用得好坏,对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人缺乏这种意识,班会课变成“自习课”。我们认为好的班会课应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黄金时段。教师要认真设计每一节班会课,使班会课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富有意义、收效显著。教师当中要提倡互相学习,可以集体备课,集体创作,各班针对自己的特点又可以因班而异,突出身特色,班级之间互相观摩主题班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7.3 学习习惯养成来源于课堂教学改革。职业学校以知识够用,技能扎实为目标,因材施教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职校的学生多数存在学习困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他们,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采用寻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多安排实践课,充分发挥职校生愿意动手,不怕出汗的优点,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得到手、眼、脑、耳的综合训练,真正掌握学习的技能,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教师教学中认真的教学态度,寻活的教学方式,严谨的教学思路,熟练的专业技能,都将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作风。
7.4 职业能力养成要靠社会实践提升。学校的教育给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社会实践才能合他们精益求精。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德育工作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知体悟,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炼、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社会活动中要率先垂范,充分展示自己的业务能力,影响、带动学生学习技能,坚持积极引导,确保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吸收有用的知识。学生通过对艰苦生活环境或艰苦劳动环境的体验和适应,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伟大,磨砺吃苦耐劳的精神,锤炼坚韧的品性和坚强的意志,增强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形成主动进取的积极心态和承受抗挫的良好心态。通过人、事、物的接触,体验劳动的价值与社会的意义,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将自己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通过了解社会的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从为人处事,思想品德,职业技能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等全方向的得到检验与提升。
总之,我们要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教育,积极拓展教育空间,运用新的教育思想,不断延伸德育工作;积极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打造良好的教师队伍为目标,用自己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培养品德良好的合格学生,实现师德师风与学校学风、教风、校风的协调发展,促进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中初级专门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