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对传统高等教育带来挑战与深刻变革。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倡导对话与理解、重视差异,主张师生平等交流,消除教育中的权威,倡导开放和创造的教育观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方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启示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即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具有广阔未来,并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带来变革。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突破教学限制、变革原有教学方式、创新教育管理制度、丰富学科课程内容等方面为“互联网+教育”带来了新的视角。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借鉴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中积极意义,主动适应和促进教育的变迁。
  一、相关概念
  1.“互联网+”与“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国务院于2015年7月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互联网+”行动计划被正式纳入国家顶层设计。“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俗来讲,互联网 +教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交汇融合,以创造和发展教育新生态。
  2.后现代主义教育。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场带有激进色彩的社会思潮。广义的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或“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是一种崇尚开放性、差异性和多元性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后现代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其主要观点是:注重反思批判性,鼓励多元化思维风格和推崇平等对话。后现代主义主要是对主体哲学倡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哲学。
  二、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教育管理的积极意义
  1.强调“差异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是反中心、反本质、反统一性思维,倡导差异性、多元性。后现代主义者德勒兹认为存在就是差异,世界就是一个充满差异的世界。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强调作为个体的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以往追求同一、关注同一的学生观转变为着手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和个性的新型学生观。主张塑造具有丰富内容的自由个性的主体,使教育成为能动的解放式的教育。
  2.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后现代主义者德里达认为支撑整个西方思想文化基础的是“理性”,理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应该消解结构、破除一切权威,他否认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场的存在,消解主体和等级结构,反对任何形式的二元对立,后现代主义者逐渐打破了师生之间的界限,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对话,双向交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有差异的学生;后现代的师生关系,是对权威的消解,主张民主、平等的对话。
  3.促进教育管理的“正义和平等”。后现代主义观认为教育组织的目的是实现正义和平等,以便教育组织中每个人获得自由。后现代主义崇尚差异性、偶然性以及文化多元和解放,并发挥主体性。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效率而是保证教育的正义和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和解放。教育管理决策方式更加民主,决策结构更加趋于平面化。它把学校看做“文本”,教师、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体拥有相应的著作权,即自主权、决策权,使共同掌权和群体决策成为可能。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对后现代主义的借鉴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互联网+”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构成一个信息泛化的场域,并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背景。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数量的变化,对教师有新的时代要求。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在科学技术影响下,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育已经不再是教师遵循线性轨迹向学生传输信息的活动,而是主体间的精神对话与建构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领导者、指导者,教师的工作在于教会学生使用方法和技能,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首先,高校应树立新型的教师权威观,注重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说教者、传递者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启发者。另外,还应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具备在网络化教育环境中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能力,是现代教师应有的专业技能。
  2.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科课程内容。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尊重学生的的个体差异,倡导从个体的差异性出发建立一个开放、多元、互动教育,消除教育中的界限。学校可以利用 “互联网+教育”实现这一理念,通过对已有的教育内容、方法、模式等进行重新设计与组合,搭建信息共享、相互交流、互动合作的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进入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AI)的技术进步,带来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新思考。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出现为“互联网+教育内容”模式提供创新样板。MOOC在线教育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来推荐合适的课程,这种服务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教育更加个性化。但MOOC平台仍有课程考核、课程结构、课程建设环节等需要完善,未来可以借鉴MOOC平台的经验和不足,认识“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局限性和面临的风险。创新中国网络教育模式,实现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有机融合。
  3.促进教育公平。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效率而是保证教育的正义和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和解放。我国在利用互联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育公平上进行了探索,自国家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以来,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2015年3月24日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中,2011年到2014年,全国中小学网络接入率由2011年的不足25%增长到82%。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全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78%。《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指出2016年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要达95%。互联网技术使教育资源的流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大的促进教育公平。
  4.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互联网+”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技术。学校管理利用网络手段,将有关信息向社会公众、相关群体发布,鼓励公众参与。建立与完善数据库,能为教育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处理与分析各类数据,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实现学校治理民主化、科学化。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这些将启发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后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新型教育教育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
  参考文献:
  [1]葛晓莉.互联网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科技资讯, 2013(25):233-233.
  [2] 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 2016(1):13-18.
  [3]张莜莉.后现代主义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J].江苏高教,2012(1):127-128.
  [4] 赵庆东,傅芳,韩静.对话与理解--师生关系的后现代主义阐释[J].职业, 2014(18):76-78.
  [5]李怀.后现代主义学生观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13(23):41-42.
  [6]范元涛, 李艳艳.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探析[J].学理论,2013(18):343-34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从利盖蒂作品《音乐探索》谈钢琴演奏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以实现对利盖蒂钢琴演奏处理方式的全面认识,结合其作品《音乐探索》的具体应用,加强对钢琴演奏艺术的研究,推动钢琴演奏的艺术效果和整体表现力。  关键词:利盖蒂;《音乐探索》;钢琴演奏  利盖蒂是20世纪匈牙利犹太人,籍贯是奥地利,属于典型的先锋派作曲家,其代表作品《音乐探索》,属于明显的“探索”类艺术作品。加强对利盖蒂艺术作品《音乐
期刊
摘 要: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独幕剧《禁闭》是他存在主义思想的代表作,该戏剧通过三个富有代表性的鬼魂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和隔绝,通过这种隔绝的关系揭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过程和自我本质的关系。本文将从个人的自由选择过程、个人本质与他者认同的关系、虚幻之魂和真实之悲以及荒诞的社会背景四个方面来详细探讨《禁闭》这部经典的戏剧。  关键词:自由选择;个人本质;荒诞;真实;社会现实背景  《禁闭》在1994年写
期刊
修拉(Georges)的理论和实践对20世纪的法国乃至世界的油画艺术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修拉的绘画艺术是近代光学成果在艺术领域集中实践,修拉将自己的艺术定位于艺术科学化,用科学的理性去进行艺术创作。这种独特的定位最终成就了修拉的事业,他的绘画,以色点为基础,把科学的色彩分析研究和视觉作用,运用到绘画创作上,追求色彩趣味,他将颜色点子并列在画面上,小色点排列扩大成千千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小学艺术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素质教育,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艺术教育中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数量严重匮乏,导致师生比例失调。教师队伍在结构上不合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在艺术的发展受到限制,本文即针对这几个问题,提出能够有效改善小学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未来我国农村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对影响我国农村体育教学的制约因素展开一系列地分析,提出新形势下农村体育的改革措施,更使得农村体育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学;制约因素;改革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以及“阳光体育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一直是许多人所关注的焦点。2016年7月,武汉东湖学院启航实践队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此次暑期支教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目的是深入留守儿童内心,探索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及行为影响。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极其重要,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不仅仅从
期刊
摘 要:矿工形象已经成为贾樟柯电影人物画廊中必不可少的人物形象,从“故乡三部曲”中的寥寥几个镜头,到《三峡好人》里的主人公,再到近期作品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出贾樟柯对矿工命运的态度变化,即从对中国底层群体的同情与悲悯到其命运走向的绝望,从富有质感的生命经验到充满隐喻象征的艺术呈现。本文将重点结合影片《三峡好人》、《天注定》和《山河故人》从现实态度和艺术观念两个方面做出阐述。  关键词:矿工形象;《三
期刊
摘 要:刘邦斩蛇被视为其承接天命的符瑞,这与当时的蛇意象有一定关系。前人对于刘邦所斩之蛇的本身并没有太多关注。通过与流传于汉初的晋文公遇蛇故事相对比,可以发现汉初蛇意象存在两面性。这种两面性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蛇意象,并随时间不断丰富其内涵。刘邦斩蛇故事既受着汉以前蛇意象的影响,也给蛇意象带来新的内容,对整个汉代乃至后世的蛇意象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刘邦斩蛇;汉初;蛇意象  意象是指客观的现实
期刊
摘 要:创新人才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智力支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系到高校自身、企业和国家市场竞争力,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重点介绍了现阶段各高校典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模式,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行了反思,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反思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改革”依然是话题,由此得知人们对现阶
期刊
摘 要:“活动单导学”是指学生依据“活动单”自主学习,引发思考;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小组合作,思维碰撞,分享智慧;通过展示交流,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甄别、取舍、选择、判断的过程中体验、感悟,生成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引领,促进学生自我诊断、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班集体建设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班级这一学校最基层组织培养成班集体,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