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1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1. 从语感类别的角度来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培养情味感,(1)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2)要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3)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培养意蕴感,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咏、切己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咏,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3. 实践中如何去落实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呢?
  我认为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3.1 创设情景。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3.2 引导想象。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3.3 巧加提示。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4 加强语言实践。
  加强语言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沉积下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言:感觉实在自己的实践中成为理论家的。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最好体现。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定在培养学生的语感领域里潜心思考,不断探索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收稿日期:2010-06-09
其他文献
【摘要】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如何在高中物理新课改理念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关键词】 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    1. 授课紧密联系实际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界的现象、生产技术中的问题、生活经验中
期刊
依据物理新课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方向,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感触:  1. 教师要能控制住大局虽然探究性教学,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课,但也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堂乱糟糟的课,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各搞各的,像一个市场。初中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是很弱的,现在把时间给他,让他通过看书自己做实验。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引导不当,不但没有什么效果,而且使学生有种上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课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创造能力,发展美术教育对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 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任意一门知识的前提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才能使英语教学与德育相得益彰。  【关键词】 爱我中华;团队精神;保护地球;远大理想     古往今来,教师不仅要“授业”,更应“传道”。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
期刊
“问题解决”的口号是八十年代美国教育界提出的,他们认为应当“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即,“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解答后检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区别于赫尔巴特(J.Herbart)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四阶段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从以上两种观
期刊
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强化语文学习与其它课程、社会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开放的学习途径和发展空间,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一些语文教师通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明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当作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无疑丰富扩大了语文课程的内涵、活跃了语文课
期刊
【摘要】 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  【关键词】 课程标准;数学;生活  Walk into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life  Zhang Fu-ying  【Abstract】 The student realize in the life actually mathematics of
期刊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学校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文化管理正在成为激发学校师生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制性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学校价值观建设特别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些先进的学校已经开始讨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着手探索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具体模
期刊
【摘要】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批改、课外辅导。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融进教学工作的这几个基本环节中,就是在教学工作中选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最佳结合点,使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是本篇的论述中心。  【关键词】 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信息技术手段;课件;多媒体;网络     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向教育
期刊
“我平庸,我快乐!”快乐似乎是“望子成虫”。“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乃“望子成龙”。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两者尽管针锋相对,思维方式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把成功与快乐截然对立起来。其实快乐与成功的关系远没有这样简单。二者既是矛盾的双方,又是相容的双方,还是并列的双方。   有的孩子既成功又快乐,失败不能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妨碍他们继续追求成功,对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