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应用经尿道吡柔比星黏膜下注射加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施行经尿道吡柔比星黏膜下注射加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本组42例术后进行随访,41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B超检查膀胱壁光滑,膀胱镜检查膀胱粘膜正常,活检无阳性复发1例于术后3个月、6个月、18个月复发.结论 经尿道吡柔比星牯膜下注射加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术腺性
【机 构】
: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泌尿外科,黑龙江,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泌尿外科,黑龙江,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泌尿外科,黑龙江,15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经尿道吡柔比星黏膜下注射加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施行经尿道吡柔比星黏膜下注射加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本组42例术后进行随访,41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B超检查膀胱壁光滑,膀胱镜检查膀胱粘膜正常,活检无阳性复发1例于术后3个月、6个月、18个月复发.结论 经尿道吡柔比星牯膜下注射加等离子双极气化电切术腺性膀胱炎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病变范围较大者。
其他文献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是涉及多学科的临床诊治难题.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发布了2012年《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治指南》.该指南列入了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中常见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从专家的角度,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该指南更富有实践性,更能被临床医务人员所操作。
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诊断依据是临床炎性表现,其感染严重程度分1~4级,常为多重需氧菌感染,厌氧菌可单独或联合作用.创面所处的环境、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其细菌学特点亦不同.糖尿病足溃疡感染需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治疗(清创、血管重建等)、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辅助治疗(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效治疗多能控制感染、降低截肢率.所以,糖尿病足溃疡感染需要明确诊断、有效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桥头跳车现象已经成为在公路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以及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及早提出防治处理措施,可以为我们的公路建设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增高的最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细胞是介于循环血液和管壁之间的第一道屏障,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联系尤为密切.蛋白激酶B(PKB)/
5%~10%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发生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的损伤,进而增加了截肢、致残和致死的危险性.清创技术以逐步外科清创为原则,有把慢性伤口转变为急性伤口等作用.清创技术可分为机械性方法(如手术清创和蛆虫清创)和非机械性方法(如酶制剂和水凝胶),适用于不同的创面.清创应按照由外至里的步骤,直至出血或坚硬的地方.合理清创可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的截肢率。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 87例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4例经尿道电切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A组),43例仅单纯电切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观察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副反应.结果 随访3~54个月,平均36个月,A组7例复发,B组14例复发,两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柔比星主要副作用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糖的控制.胃肠道一氧化碳和Cajal间质细胞在维持胃肠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在糖尿病结肠组织中均有异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外有关文献的回顾,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HGF及其基因在肾脏损伤,特别是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最近研究显示,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与 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功能有重要关系.其可明显提高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阳性诱导率,并增加诱导细胞对高糖刺激的反应性.推测这是由于GLP-1促进与胰腺功能和发育成熟相关的多种转录因子的高表达,增强G蛋白耦联受体(GPCRs)信号转导通路,激活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 16、Rgs8重新表达有关.体外利用GLP-1使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