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读诗书气自华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329066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之后如何安享晚年,已成为许多老年人的困惑。人各有所好,有人选择以象棋、麻将、电视为友,还有人选择以养花、垂钓、旅游为乐,而我是与书报杂志为伴。我自小受恩师“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的熏陶,满怀读书求知的热望。但在20世纪50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人们的生活常处于食不果腹的半饥饿状态,我家也不例外,无奈之下,我被迫辍学,回乡躬耕自学。
  如今,到老我总觉知识浅,感叹余年更应多读书。近年来,随着数字阅读的蓬勃兴起,纸质阅读日渐式微,这是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纸质阅读永远不会被湮没,我始终钟情纸质书报阅读。
  退休宅家,我的生活充实有趣:上午晨练、买菜、做饭;忙完家务,午后手捧一杯香茗,坐在书桌前,时而翻看书报,时而构思写作,任思绪飞扬。为了弥补自己文化知识先天不足,我自费订阅了一些有知名度的报刊,如《老友》《中国老年报》《老人报》等。还有书柜上数百册排列有序的古今中外书籍,我每日如饥似渴地阅读,从各种书中汲取知识养分。每天读书、看报、写作2~3小时,如今已成为我的生活常态。
  捧读一本本心仪的书,我总感到字里行间闪烁出先贤才智的光华,那精辟的格言警句令人警醒,风趣语言令人愉悅,优美的描写令人赏心,壮烈的故事令人感奋,生动的情节令人舒怀,凄婉的叙述让人牵情,幽默的文字让人会心一笑。在阅读中,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滋养及趣味无穷的精神享受。当读到人物传记时,我深为唐太宗、魏征不计前嫌、坦诚相待,共同促成“贞观之治”而感动;同时也对春秋五霸之一的一代枭雄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而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英雄气概光复大业的励志图强精神而肃然起敬!
  数十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细心阅读了不少古今中外书籍,有古典名著史典趣闻,有近代名人奇闻轶事,有唐宋元明清诗词散文……品读之后,似乎有一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通过读书,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陆游的忧患、岳飞的壮怀、苏东坡的豪迈、李清照的戚愁……唤醒我潜埋的意志,开启我智慧的心灵,激励我“‘壮心未与年俱老’,身处晚暮尚有为”的信心和勇气。老来读书让我明白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深意,那种充实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也真切体会到“读书有味身忘老”的愉悦。
  书是我人生中诲人不倦的师长、百访不厌的名流、推心置腹的良友、极具情趣的玩伴。它更是开启我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悄无声息地打开我短浅的视线、愚昧的头脑、闭塞的心灵,读之令我茅塞顿开,胸襟旷达。
  书是滋润我生命的血液、初恋中的情人、相濡以沫的老伴。“寒可无衣,饥可无食,书不可一日失”。这是宋朝蒲宗孟勤奋读书的至理名言,我也以此为励,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其他文献
光陰似箭,岁月如梭。不经意间,我已退休9年。如何健康快乐度晚年,是摆在每个老年人面前的课题。我认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我坚持做到不落伍、兴趣多、乐生活,现在身体健康,听得清、睡得着、站得稳,可谓越活越年轻。  不落伍。人老了,最怕脱离时代。老年人要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这样才能让精气神保持年轻。我关心时事,喜欢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从2016年至今,组织上要我参加《江西省志·
期刊
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合理摄入营养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如今,大家都在倡导“吃出免疫力,提高免疫力”,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食物组合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提高免疫力。  常见的免疫性营养素是人体通过各种成分的摄入增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功能,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主要有三大类:  1.蛋白质是产生抗体的重要成分。一部分蛋白质可以靠人体自身合成,但绝大多数要靠“吃
期刊
人生是一座山,有人傲立绝顶,有人逶迤半山。行走于山,不可免俗,毕竟人往高处走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处世规律、人生目标。  然而,我以为,半山挺好!我知足于半山。  半山是一种理智抉择。登山者都向往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何等的豪迈!无怪乎每次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电视直播,都会激起人们的澎湃心志:傲立绝顶、指点江山,是怎样的怦然诱惑?俯瞰人间、卓尔不群,又怎不令人肃然?  然琼楼玉宇,
期刊
1949年7月14日,天空晴朗,一位村民在上高探亲,准备返回家乡分宜县山泗村时,突然听说有一支解放军部队马上会从上高来到山泗村。于是他急速地往回赶路,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保长钟唱四。钟唱四得知此事后立马安排几位村民在通往上高的途中打探消息,看看解放军是不是真的会来。  当晚9时许,解放军果然来了,有4位打前哨的战士先行走进了上楼祠堂,许多村民紧跟其后,边走边听解放军战士说:“大家不要害怕,我们是人民
期刊
1947年6月,聂福珍出生在江西省清江县潭埠曹家堆(今樟树市观上镇曹溪村委会聂家村小组)一户贫苦农家。出生不久,父亲就将她送到邻近的黄泥坑村做童养媳。所幸婆家为人厚道,一碗粥一口水地喂养聂福珍。1949年家乡解放,幼小的聂福珍迎来了新生的曙光。  几年后,聂福珍有机会上学读书了。可是,当她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婆婆突然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聂福珍辍学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每天都要洗衣做饭、放牛砍柴。年
期刊
刘亚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为空军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性格刚烈,脾气耿直,具有“刚”的一面;但他对官兵、乡亲怀有深厚感情,经常关心他们的疾苦,表现出“柔”的一面。大家都说,刘亚楼身上明显体现出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  “刚”的一面是说刘亚楼凡事讲原则,对任何违反原则的人和事,不论是谁,他都勇于批评,不留情面甚至发火。1946年5月,中央任命刘亚楼為
期刊
我军旅生涯有26年,军营是我成长的地方,给了我许多幸福的回忆,但最难忘怀的还是我当教歌员那段美好的时光。  我于1974年年底应征入伍,来到原第二炮兵某团服役,经过三个月新兵连的紧张训练后,我被分配在团部机关干部灶当炊事员,专门为机关干部做饭。幾个月后,我发现团机关每次集合开会,战士们总是反反复复地唱那么几首老歌,没有新歌。我问指导员个中缘由,他说:“现在战士们绝大多数是小学或者初中学历,没有人懂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已年逾八旬,是一名党龄近40年的老党员。回想起自己从旧社会的放牛娃成长为救死扶伤的人民医生,从往昔的饥寒交迫到現在的小康富足,我真是心潮澎湃。我发自内心感慨:没有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矢志不渝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幸福晚年时光。  1937年9月,我出生在广东省平远县一个偏僻小山村。我家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佃农家庭,异常
期刊
战友情长  ○肖承汉  同在军营守一师,精忠报国好男儿。  欣逢盛世常相聚,喜遇良机总互思。  昔日诸君扬浩气,今朝各位舞英姿。  峥嵘岁月风光美,松鹤延年续史诗。  咏导弹  ○曾纪发  雷鸣紫焰碧空飞,万里直击可命摧。  巨浪横戈呈慑力,东风系列显国威。  红旗闪电鹰击射,利剑惊雷赤鸟追。  号令清晰敌胆颤,中华得守尽芳菲。  颂歌献给党  ○钟隆惠  弄桨扬帆平巨浪,红船星火启航程。  壮观
期刊
1953年冬,我在上饶玉山师范读书。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一个营驻扎在学校附近,每天清晨志愿军就在我校的大操场开展操练活动。  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在操场聊天,忽然一位中等身材、五官端正的志愿军战士走了过来,他态度和蔼地向我们打招呼:“嗨,同学们,你们怎么都穿起了同样的蓝色新棉衣啊?”我高兴地回答道:“我们几个同学穿的新棉衣是学校发的,是国家助学金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补助。”他听了以后连声称赞:“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