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小朋友学习某一首唐诗时,有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上网搜索关于唐诗相关故事的习惯。圣儿爸爸觉得这算是一个积累知识的方法!不过,我建议你也可以去读一些工具书,这样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唐诗。比如明代胡应麟的著作《诗薮》中就提到三句成功概括出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诗作艺术特色的千古绝唱:盛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唐——“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出自于良史的《冬日野望寄李赞府》);晚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要问温庭筠是谁?后人口中的“花间鼻祖”就是他。有趣的是,他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仅受大文豪们推崇,更激发出历代画家们的创作冲动,成为频频“入画”的好题材。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动征铎(duo),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u)叶落山路,枳(zhi)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u)雁满回墉。
微课堂
《商山早行》是诗人离开唐代都城长安,途经商山时所写。
首联生动地刻画了紧张、忙碌的画面:清晨,旅客们忙着收拾上路,他们套马、驾车,马车上挂的铃铛响个不停。“客行悲故乡”是由前一句生出来的感悟,指旅人每出行一次对故乡的眷恋就更深一分。“悲”字为诗人所表现的思乡之情笼上了浓浓的伤感。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既然是早行,便能听见鸡鸣、看见残月,茅草盖顶的旅店又是乡间特色,加上板桥上的寒霜和人的脚印,诗人巧妙地组合了这些符合乡间清晨的“要素”,晨起赶路的画面“呼之欲出”。
颈联描写了早行途中路旁的景色。山路铺满了槲树的落叶,昏暗的天色中,唯独驿墙边白色的枳花分外醒目。槲树、枳树具有地域特点,是商山一带常见的植物。
尾联则描写早行所见的景物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情。诗人也用此联与首联的“客行悲故乡”巧妙呼应,使异乡的游子心中不由共鸣,荡起串串涟漪。
诗人描写了客宿商山驿站,清晨早起出发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诗中的景物让读诗的人脑中浮现出鲜明的“画面”,难怪历代画家不约而同地将其“请”入画中呢!
小博士
“花间鼻祖”与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得名于赵崇祚(zuo)编辑的《花间集》。词集中包括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在内的十八名词人被称为花间词派作家,其中温庭筠的词选入集中最多。后人认为温庭筠是花间词的创始人,所以尊称他为“花间鼻祖”。此后,推崇他的五代文人继承了他的词风,形成了具有相同题材与艺术特色的创作群体。花间词派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要问温庭筠是谁?后人口中的“花间鼻祖”就是他。有趣的是,他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仅受大文豪们推崇,更激发出历代画家们的创作冲动,成为频频“入画”的好题材。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动征铎(duo),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u)叶落山路,枳(zhi)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u)雁满回墉。
微课堂
《商山早行》是诗人离开唐代都城长安,途经商山时所写。
首联生动地刻画了紧张、忙碌的画面:清晨,旅客们忙着收拾上路,他们套马、驾车,马车上挂的铃铛响个不停。“客行悲故乡”是由前一句生出来的感悟,指旅人每出行一次对故乡的眷恋就更深一分。“悲”字为诗人所表现的思乡之情笼上了浓浓的伤感。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既然是早行,便能听见鸡鸣、看见残月,茅草盖顶的旅店又是乡间特色,加上板桥上的寒霜和人的脚印,诗人巧妙地组合了这些符合乡间清晨的“要素”,晨起赶路的画面“呼之欲出”。
颈联描写了早行途中路旁的景色。山路铺满了槲树的落叶,昏暗的天色中,唯独驿墙边白色的枳花分外醒目。槲树、枳树具有地域特点,是商山一带常见的植物。
尾联则描写早行所见的景物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情。诗人也用此联与首联的“客行悲故乡”巧妙呼应,使异乡的游子心中不由共鸣,荡起串串涟漪。
诗人描写了客宿商山驿站,清晨早起出发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诗中的景物让读诗的人脑中浮现出鲜明的“画面”,难怪历代画家不约而同地将其“请”入画中呢!
小博士
“花间鼻祖”与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得名于赵崇祚(zuo)编辑的《花间集》。词集中包括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在内的十八名词人被称为花间词派作家,其中温庭筠的词选入集中最多。后人认为温庭筠是花间词的创始人,所以尊称他为“花间鼻祖”。此后,推崇他的五代文人继承了他的词风,形成了具有相同题材与艺术特色的创作群体。花间词派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