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本身作为一个极为广泛的理念,其显然不止局限于艺术学科领域,在其他学科方面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小学数学来说,美育不仅仅对学生情感、审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感受数学魅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动性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基于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将美育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80-01
小学时期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统,同时也需要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相较于其他课程,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美育教育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在丰富数学课堂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1]。所以,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渗透不仅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注重兴趣调动,重视主观体验
要想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美育渗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其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管体验,使得学生去主动体验情感。情境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需要发现、摸索的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能够让学生真实体验求知的过程中,使得教学变得更为轻松、活跃[2]。
比如,在进行“商的变化规律”一课,教师可以引入“分水果”的游戏情境,分别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分别为4个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配水果,分别为“将8个水果分配给一个小组”、“16个水果分配给两个小组”、“40个水果分配给5个小组”,学生在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以后,发现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最终每个学生分到的水果始终是相同的。然后,教师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并在讨论得出结论以后正式带入教学。纵观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游戏情境的带动下,兴趣被充分调动起來,而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与自主思考,能够获得情感的愉悦,真实体验了探索知识的过程。
二、挖掘美育资源,强化审美感受
实际上,小学数学教材本身已经融合了诸多的资源,教师只需要针对教材中蕴藏的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在进行深入的加工以后,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真正喜欢上数学这门科目。
比如,在进行《认识周长》这一课教学的时候,因为小学生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为缺乏,对于周长这个概念相对较为陌生,往往难以进行直观的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尝试挖掘身边的各种素材,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熟知的各种图案来加强其对周长的认知,使得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能够更为具体、形象。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数学教材封面、课桌表面、文具盒等,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周长、认识周长。要想针对数学课程美育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广大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数学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转变为审美过程。
三、组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魅力
因为小学生年龄方面的限制,使得他们对于数学的美育体验往往仅仅能够停留在表面,难以进行更为深入的数学欣赏。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保障美育的效果,应当主动利用生活化理念,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去感受数学知识背后的美,并且通过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认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的感受数学的魅力。具体来说,在某个部分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可以主动将设计好的有关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基于作业的形式来进行生活化的探究,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方法。
比如,在进行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之后,教师课后让学生去选择测量身边的各种事物,了解测量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进行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之后,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装修情境,让学生去计算一下家里客厅地板的面积,并尝试大致计算客厅的面积,为家里装修做贡献。除此之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后,教师应当适当增加难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主动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主动去感受现实生活中充斥的各种美[3]。通过上述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不但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魅力,真正获得美的体验。
综上所述,美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是一项系统、复杂、漫长的工程,短时间内的渗透是难以获得理想效果的。这就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基于数学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能力、美育需求,针对数学课堂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的魅力,真正获得美的启发。
参考文献
[1]潘玉青.利用数学课堂,激活美育因子,陶冶学生思想情操[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31.
[2]赵红英.让小学数学课“美”起来——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J].江西教育,2015,(33):83.
[3]陈志国.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迷人魅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美育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5,(11):50.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80-01
小学时期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不仅需要注重知识的传统,同时也需要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相较于其他课程,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美育教育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在丰富数学课堂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1]。所以,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渗透不仅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注重兴趣调动,重视主观体验
要想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美育渗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其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管体验,使得学生去主动体验情感。情境教学模式作为新课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需要发现、摸索的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能够让学生真实体验求知的过程中,使得教学变得更为轻松、活跃[2]。
比如,在进行“商的变化规律”一课,教师可以引入“分水果”的游戏情境,分别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分别为4个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配水果,分别为“将8个水果分配给一个小组”、“16个水果分配给两个小组”、“40个水果分配给5个小组”,学生在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以后,发现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最终每个学生分到的水果始终是相同的。然后,教师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并在讨论得出结论以后正式带入教学。纵观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游戏情境的带动下,兴趣被充分调动起來,而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与自主思考,能够获得情感的愉悦,真实体验了探索知识的过程。
二、挖掘美育资源,强化审美感受
实际上,小学数学教材本身已经融合了诸多的资源,教师只需要针对教材中蕴藏的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在进行深入的加工以后,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真正喜欢上数学这门科目。
比如,在进行《认识周长》这一课教学的时候,因为小学生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为缺乏,对于周长这个概念相对较为陌生,往往难以进行直观的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尝试挖掘身边的各种素材,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熟知的各种图案来加强其对周长的认知,使得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能够更为具体、形象。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数学教材封面、课桌表面、文具盒等,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周长、认识周长。要想针对数学课程美育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广大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数学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转变为审美过程。
三、组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魅力
因为小学生年龄方面的限制,使得他们对于数学的美育体验往往仅仅能够停留在表面,难以进行更为深入的数学欣赏。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保障美育的效果,应当主动利用生活化理念,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去感受数学知识背后的美,并且通过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认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的感受数学的魅力。具体来说,在某个部分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可以主动将设计好的有关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基于作业的形式来进行生活化的探究,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方法。
比如,在进行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之后,教师课后让学生去选择测量身边的各种事物,了解测量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进行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之后,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装修情境,让学生去计算一下家里客厅地板的面积,并尝试大致计算客厅的面积,为家里装修做贡献。除此之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后,教师应当适当增加难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主动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主动去感受现实生活中充斥的各种美[3]。通过上述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不但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魅力,真正获得美的体验。
综上所述,美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是一项系统、复杂、漫长的工程,短时间内的渗透是难以获得理想效果的。这就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基于数学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能力、美育需求,针对数学课堂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的魅力,真正获得美的启发。
参考文献
[1]潘玉青.利用数学课堂,激活美育因子,陶冶学生思想情操[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31.
[2]赵红英.让小学数学课“美”起来——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J].江西教育,2015,(33):83.
[3]陈志国.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迷人魅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美育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5,(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