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欺负行为的教育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校园里,学生间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很普遍。很多老师认为这只是学生间的小打小闹,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基本上忽略了它的危害性。其实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也是巨大的,这是一种变相的校园暴力现象。本文从校园行为的现状,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校园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的三方面作出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  欺负行为  预防和干预
  一、引言
  笔者在任教的第一年,任教班级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六年级的男生,以老大自居。对从外地新转来的另一名男生,收保护费。让这名男生给他付一学期的牛奶费,保证以后没人欺负他。还有校园里,以大欺小,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校园除了直接的肢体攻击(以强凌弱、群殴个体)外,还包括学生间私下起绰号,嘲讽、取笑他人的家庭背景、个人缺陷等等。而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家长认为这是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基本上忽略了它的危害性。其实,这种行为的危害也是巨大的,这是一种变相的前兆性的校园暴力现象,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与校园现象相关的恶性事件和暴力事件频发,应当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
  二、校园欺负行为的特征
  (一)、校园行为具有非均衡性:主要包括:1、力量上的非均衡性一般情况下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通常表现为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众欺寡,这是欺负区别一般意义上的攻击行为的关键之处,也是欺负行为的根本通过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认为欺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身体弱小,相对于被欺负者而言,欺负者总是年龄偏大、身体更强壮、脾气比较暴躁,在欺负行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受欺负者则处于不利地位。除了身体方面上的优势外,欺负者可能作为一个群体,在力量上、心理上,或其他社会关系中处于绝对的优势,这是欺负行为区别于以往攻击性行为的关键。2、年龄上的非均衡性,欺负行为在年龄上的非均衡性表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欺负者和受欺负的比例都有显著的下降。在调查中也发现小学的欺负与被欺负者的比例分别是27.8%、8.4%,中学的欺负与被欺负者的比例分别是16.6%、3.7%。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成为潜在的欺负对象的可能性将逐渐减少,并且,其中一部分儿童又可能成为欺负更低龄儿童的学生。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社交能力也逐渐增强,儿童有可能逐渐摆脱原来体力上的劣势,减少受的几率。而欺负他人的行为则可能有着更深层的机制或原因,与儿童人格特点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有联系。3、性别上的非均衡性,在校园欺负行为中,虽然在受欺负的总体概率上不存在显著地性别差异,但就欺负者的行为而言男生中的欺负者比女生中更多,这不仅仅是由于男孩在体力上较女生有足够的优势,并且男生较女生来说本身具有相对的好动的特点及易攻击倾向。“2000年Khatri、Kupersmidt和Patterson经研究发现,通过受欺负可以对儿童的同伴关系进行预测。这种预测受到性别的影响,即女孩更易受同伴受欺负的影响。这个研究发现,和男孩相比,受欺负女孩更多的表现出弱小、胆怯、性格抑郁或不受同伴欢迎,这也造成了女孩的受欺负形式与男孩不同,多是间接受欺负,如社会孤立、排挤等。因此,总体上说,男生受欺负者多数只受到来自同性的欺负,而女生受欺负者不但受到来自同性,还受到来自异性的欺负。”【1】
  (二)、校园行为具有隐蔽性:校园欺负行为虽然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但一般的欺行为却往往得不到教育者足够的重视,直至发生严重的暴力事件。校园欺负行为的隐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欺负行为发生地点比较隐蔽,欺负者为了躲避成人和老师的监管和避免被其他同学发现后举报,大多选择在隐蔽的场所对他人实施欺负。校园里的操场、宿舍、厕所、上放学路上等其他比较隐蔽的场所都是欺负事件的多发场所。在调查中发现操场的欺负事件发生率相对最高,占到53.5%。宿舍占到40.1%,厕所占47.5%,这说明,学校的物理环境有待加强监管。2、受欺负者通常会隐瞒欺负事件。受欺负者在欺负事件中处于弱势方,长期受欺负使得他们的性格特点比较软弱,导致他们对欺负者采取的都是屈服、顺从的行为,长时间的受欺负形成的习惯性屈服的性格,不但不会揭发检举欺负行为们还会隐瞒自己被欺负的事实,以避免因为自己的泄密会引起欺负者再次的打击报复。
  (三)、校园欺负行为具有持续性:学生间的欺负行为通常是重复地发生,受欺负者多次地或者持续地遭受侵害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稳定的欺负/受欺负关系,欺负者习惯上认定受欺负者不敢也不可能将受到欺负的事件告诉他人,或确定即使事件泄露,自己也不会受到处罚,因此他们会重复把受欺负者作为攻击的对象,而受欺负者由于其自身的弱点和习惯性,则长期遭受强者的欺负。”【2】受欺负者对欺负事件的隐瞒及对欺负事件的消极态度更加剧了欺负的持续性,使得欺负者更肆无忌惮的欺负别人,被欺负者长期受到同一个人或群体的欺负,形成了稳定的“欺负—被欺负”关系。
  三、小学校园欺负行为原因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感知外部世界的成长发育期,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的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和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薄弱,自控能力差,对于成人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逆反心理较强,爱模仿,情绪易偏激,对朋友很讲哥们意气。在这种模仿天性的驱使下,他们可以模仿自己崇拜的一切行为,这些行为反映到同伴、同学间常常表现为欺负。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文化市场活跃,随之糟粕文化大量涌现,封建文化残渣泛起,特别是宣扬凶杀、色情、黑道、流氓、玄幻等腐朽文化的影视和书籍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思想。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调查可以看出,他们分析、判断、辨别是非能力还相对滞后,抵御外部干扰和诱惑相当脆弱,若遇不良因素影响和外人唆使或刺激,就很容易发生校园欺负行为。   (二)、媒介暴力的侵染。暴力文化对校园欺负和校园暴力的泛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暴力预防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电视经常描绘暴力,没有反映人类的真实情况,而是用虚拟的暴力情节去煽动人们热衷于暴力的情绪,许多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个生活都被暴力影响所充斥,他们经常观看暴力影碟,然后出去杀人,然后回来再看,对他们来说,想象的战斗与真实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3】在调查中也发现,青少年通过模仿电视情节建立了各种小帮派,有些帮派甚至模仿这部电影建立了从上到下的管理系统,在组织中编排辈分等等。
  (三)、学校管理层面的原因。1、校规控制性过强。当前学校总是对校园安全问题过于谨小慎微,怕学生出现安全事故承担责任,校园各项规章过于严格,因此学生对校园环境及学校管理不满。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是其主要生活、文化、娱乐的
  场所,但由于学生们正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所以,学校管理者往往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约束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那些欺负现象较少的学校的特点是,拥有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以及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4】2、预防治理措施匮乏。“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开展有效防止欺负行为的项目和计划,甚至有些老师和校领导对校园欺负也没有很清醒的认识,更有甚者许多学校根本未将发生在校园里的欺负、暴力事件及时上报,他们一般将欺负事件当作纪律问题而不是犯罪问题进行处理,他们担心人们会排斥带有不安全标签的学校,给学校的日常工作带来不便,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5】3、校园隐蔽场所监管不力。欺负行为毕竟是一种违反校园规范与法规的行为,是对个人权利的一种侵犯,因此,校园欺负行为往往发生在比较隐蔽的地方。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调查,操场、宿舍、厕所等等隐蔽的地方占欺负行为发生的80%以上,主要是这些地方人员流动不大或者欺负行为容易被日常行为所掩蔽,如果能够对此类地方加强监管,可以有效减少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4、教学管理方式简单粗暴。“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榜样作用。教师处理问题的公平度和对待不同同学的亲和度以及对学生的暴力与体罚都很可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中的欺负发生率。如果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和随意,就容易激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抗,而且,对学生有偏见、岐视或冷落同样会刺激学生的过激情绪。”【6】
  四、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预防和干涉
   校园欺负在我国是一个普遍、严重而又缺乏足够重视和干预的问题,然而,面对校园欺负,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国外很多国家如挪威、美国、日本等针对校园欺负的干预策略都取得了很好效果。,结合国外对校园反欺负经验的研究,对于我国的校园反欺负措施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和家庭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社会层面的预防干预策略。1、制定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依据。学校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对校园欺负界定的多样性,为校园欺负案件的合理、合法、有据的解决提供法律层面的保证。2、教育部门配合,制定反欺负措施。“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增加,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在关注暴力事件原因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重视校园欺负问题,在校园暴力的源头阶段将其斩断,积极督促学校制定、实施反欺负措施,并且通过对欺负问题发生原因、类型、频率等的调查对校园反欺负工作做出及时的评估。”【7】3、加强媒介自律,净化媒体环境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调查发现,对中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最大的就是大众传媒方面,许多学生帮派都是模仿电影电视情节,以欺负他人为乐。因此,大众传媒在进行相应的宣传时,必须要对青少年儿童这一特定的群体负起责任来,把青少年的思想与品位向积极方面引导。
  (二)、学校层面的预防干预策略宣传反欺负政策,1、提高教师干预能力学校管理层及教师要达成共识:任何人都不应该受到欺负,校园决不允许欺负存在。学校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反欺负政策,减少校园欺负发生率。教师可以通过板报、主题活动周、家长会、专题演出等形式宣传学校反欺负政策,努力促进安全校园气氛的形成。通过这种活动,让每个人都知道,学校对欺负的各项干预措施正在实施中。2、加强隐蔽场所监管,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操场、厕所等校园隐蔽场所是欺负事件多发地带,学校要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监管。学校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干部共同配合,在课间和课外时间在这些校园隐蔽场所轮流值班,对发现的欺负时事件及时阻止。3、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教师学生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权威,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粗暴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滥用暴力、粗话等不良言行对学生进行身体和人格的攻击。教师要时刻维护自己的教育形象,拥有崇高的师德。良好的班级气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许多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好的学生卷入欺负行为中的比列相应很少,同伴支持可以有效地减少欺负行为。”【8】
  (三)、家庭层面的预防干预策略。加强亲子沟通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了解孩子的思想心理状况,也有利于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言行。在交流方式上可以采取电话交流、书信交流,在交流的时间上要定期定时和孩子联系,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言行不是没有人管教的。在交流内容上要全面细致,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像孩子的生活饮食、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要关注。对孩子的欺负行为要及时发现,争取消灭在萌芽期。父母给予的家庭温情可以预防或者减少孩子,欺负行为发生的概率。
  五、结语
  校园欺负行为往往具有极大地隐蔽性,不仅仅表现在欺负行为发生的地点比较隐蔽,欺负的形式以语言欺负和关系欺负为主,欺负行为发生的时间难以监管,而且学生受欺负后往往受到威胁或害怕举报后获得更严重的报复而不敢举报,使得校园欺负行为难以及时发现与处理。许多学生面对欺负行为不能找到有效地解决途径而选择默默忍受或逃避,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方式。发现欺负行为,更多的采用冷眼旁观或视而不见,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欺负者的嚣张气焰,这些做法都进一步激发了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因而,对校园欺负行为的预防和控制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进一步加深对校园欺负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
  【1】万贇.美国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4.
  【2】张海燕,刘丽.学校欺侮行为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罗建河.国外中小学校园欺侮行为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4】张文新,纪林芹.关注学校中的欺负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1).
  【5】徐本华,李新旺.关于儿童欺负行为研究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
  【6】武建芬.中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及其心理分析[J].山教育学院学报,1999,(1).
  【7】郑希付.中学欺侮现状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8】赵莉,雷厉.关于校内欺负行为中受欺负者研究的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6).
其他文献
交通事故如今比较普遍,车撞车、车撞人都常有,人撞车,也已经不奇怪了,还有个专门的叫法是“ 碰瓷”。不管是什么样的相撞,最后结果大同小异,通知交警,让保险公司理赔,或者有些情况下肇事者逃逸,再或者双方协商私了。我感兴趣的不是一场事故中的对错划定,具体的金钱纠葛,最后的胜与负,而是纠葛背面不被大众目光所专注的地方,那里藏着被遮蔽和忽略的东西,像人心里的褶皱,褶皱里深藏的情感,包括欢喜、痛苦、得意、悲哀
期刊
转眼就到“明年”了。明年春天,是我们这一届大学生毕业40周年纪念。与别的年代的大学生不同,我们是春季毕业,因为我们开学的日子是春天。   1977年恢复高考,我有幸成为这一年的考生,最终又有幸考上了大学。上学以后,不久,校长就是参与恢复高考决策的刘道玉,我毕业后还在他手下工作过几年,后来又住在一栋楼一个门洞的上下楼。再后来,我又与第一个提出恢复高考招生的查全性院士住在同一栋楼。我们这个省那年招生工
期刊
我的朋友張生住在通州的临河里。他的儿子还未满周岁时,有一天他下楼倒垃圾,顺便抽烟。为了不麻烦岳母给他开门(她只要空下来就会反复擦地板),他随手带上了门钥匙。而车钥匙是和门钥匙串一起的。当他站在空旷里抽烟时,一个人突然从旁边的车位区冒出来。这个年轻人看上去有点神经质,又有点心不在焉。他不容商量和反对,让张生开车送他去一趟燕郊。张生是位诗人,想法不免异于常人,在那一瞬间,他心中所念竟然是,他怎么知道我
期刊
在“上海玫瑰”前面,应该加上“这个时代”。这是潘向黎时代的闺秀。   张爱玲时代的上海闺秀,是《倾城之恋》里失婚、恨嫁并最终俘获如意郎君的白流苏,是《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白玫瑰红玫瑰。白流苏的传奇不会人人经历,白玫瑰和红玫瑰倒是关于婚姻生活的一种概括。“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白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期刊
“中国的机场哪里都一样,城市也是,看起来都是大中小号的纽约,这实在很可惜。中国这么好的文化不传承,却都在自己的国家上画西洋画。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以后的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如果没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就只是一个坚硬的空壳了。”  秉持着创造“华夏新姿”的精神,“夏姿·陈”服饰于1978年成立。王陈彩霞在夏姿·陈每一季的设计中都融入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于2008年创办茶文化品牌C
期刊
2011年,郎酒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百亿梦圆后,郎酒又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郎酒的持续快速发展,俨然是中国白酒行业蓬勃态势的一个缩影:无论从传统名酒复兴、酱香型白酒崛起、产业板块集群式增长的宏观角度,还是从优质产能储备、品类细分、品牌再造等微观层面,近年来驱动白酒行业增长的种种利好因素,几乎集于郎酒一身,于是成就了其百亿大业。  从百亿郎酒身上,我们可以洞察白酒行业发展的微妙轨迹。  而
期刊
年轻时看花都挑剔,要挑最完美的才肯久久凝视。  中年之后,依然爱花。但觉得朵朵都好,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委屈处。  不,不只是对花宽容,人生到此时,已经是有花看花,无花看叶。  一流茶室给人的启迪:一要格局大,二要舍得下。  格局大,才不局促,一切布置和情思才有余地;舍得下,舍弃许多东西,从不相干的到相干的,从不美的到很美的,都要坚决舍弃,才得简净,才得清静,才得空灵。  可惜现在许多人,已经天
期刊
读完文本后,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一篇成长小说,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段青春的感伤行旅,那些青春的质感和痛感,和已经隐去的青春岁月紧紧缠结在一起,无法抽取。巧合的是《十八岁出门远行》最初也是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是在1987年第1期。从这个角度而言,此篇堪称向经典致敬之作。   成长小说肇始于西方。关于成长小说的界定,评论界莫衷一是,但比较通行的是莫迪凯·马科斯的提法。他说:
期刊
老人用碰瓷召唤儿女,却在与骑车人的争执中找到慰藉。是的,这不是简单的“车祸”,而是人为的阴谋。青春和衰老互相逼视,穷困与孤独的人能否彼此怜惜?  1   撞人之前,王越脑子里想的全是半个钟头前课堂上的事。他被一个叫刘远大的学生当众顶撞了。起因是,他在口干舌燥地讲课,人家在下头偷偷摸摸看手机,而且反复好几次。他齁了,把课停了,准备专门用剩下的半节课时间来整顿纪律。刘远大被点名站起来以后,居然不承认自
期刊
摘要:爱在细节,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尤其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孩子不会一夜之间突然长大,教育也不会一蹴而就。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由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小事对孩子的影响作用组成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彼此差别并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间的差距日益明显,主要是由于对孩子细节教育上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