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提出“停车收费改革”,今后停车收费的区域将被划分为“核心区域”、“一级区域”和“二级区域”三个区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段计价,以缓解堵车的难题。但面对可选择的方案,市民直言“无论选哪个,都是被涨价”。
在中国成为新汽车王国之后,如何治理城市的交通拥堵,成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都采取了“涨停车费治堵”的措施。由于直接关系市民的生活,总是遭到热议和质疑。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在停车费上涨后的一个时期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堵。但是,随着有车一族对新价格的适应,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进一步增加,拥堵就变得更加厉害,于是就有了新一轮的“涨停车费治堵”和新一轮的质疑。
涨停车牵涉到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遭到质疑是很正常的。但是,从总体上,我是赞成涨停车费的。一是因为中国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道路和停车场资源也有限,稀缺物品必然涨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二是无论一个社会如何发展,都存在有车族和无车族,开车族和不开车族,但无论如何,道路拥堵的问题、开车所带来的环境损害问题,最后都由大家一起埋单,如果不能从成本上加以核算,就将有限的公共资源贴补给开车族了,显然是不公平的;三是和其他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停车费确实比较低,有上涨的空间。
然而,赞成涨价并不意味着应该立刻实施涨价。针对社会各界的质疑,有必要系统研究和规划之后,再正式实施涨价。首先,设置占道停车位是以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为前提的,道路产生拥堵,首先说明停车位设置不当,在不更改设置的前提下涨价,正当性不足。其次,对一个城市来说,治堵的正常逻辑是限行、限购、提价,不经过限行、限购两步就直接提价,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创收。
第三,中国的汽车社会有一个特殊国情,就是公车数量庞大,通过涨价促使更多人不开车,那么公务人员能不能带头坐公交车或者打的上下班、处理公务,从而大幅削减公车数量以增加通畅呢?
第四,区别价格方能引导资源配置,日本东京就采取的“地同价不同”的停车收费措施,如果没有区别的价格调整,单纯的涨价就使得一些经营l生停车场坐地起价,变成了政府“帮停车场赚钱”,真正选择绿色出行的市民不能成为最大受益者。
第五,停车位的紧张是导致拥堵的重要原因,管理不科学更是重要帮凶,美国纽约、英国伦敦近年来都采取了网上预订车位的措施,车主在出门前,就在网上预订自己需要的停车位置和时间,这样既节省了车主的时间,又减少了街道上的车流量,很好地保证了交通畅通。第六,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费确实也很贵,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便利、实惠的公共交通系统。如果公共交通不够给力,依然拥挤、拥堵,“涨停车费治堵”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最后,涨价必然带来更多收益,收益如何管理、如何使用就成了最根本的问题,如果多收的停车费不能“反哺”公共交通,不能真正做到无缝衔接,做好便利、实惠的公共交通系统,“最终得益的是全体市民”就会落空,就变成了对开车一族简单地“剥削”。
经济手段是国内外城市治堵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经济手段也并非是唯一的治堵方式。治理交通拥堵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城市道路规划、车辆投入、政府部门管理以及市民的出行习惯等多个方面。在正式实施涨价之前,政府理应将综合性的系统规划告诉公众,让公众有个期盼,也有个监督的靶子,以支持涨价。
在中国成为新汽车王国之后,如何治理城市的交通拥堵,成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都采取了“涨停车费治堵”的措施。由于直接关系市民的生活,总是遭到热议和质疑。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在停车费上涨后的一个时期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堵。但是,随着有车一族对新价格的适应,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进一步增加,拥堵就变得更加厉害,于是就有了新一轮的“涨停车费治堵”和新一轮的质疑。
涨停车牵涉到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遭到质疑是很正常的。但是,从总体上,我是赞成涨停车费的。一是因为中国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道路和停车场资源也有限,稀缺物品必然涨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二是无论一个社会如何发展,都存在有车族和无车族,开车族和不开车族,但无论如何,道路拥堵的问题、开车所带来的环境损害问题,最后都由大家一起埋单,如果不能从成本上加以核算,就将有限的公共资源贴补给开车族了,显然是不公平的;三是和其他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停车费确实比较低,有上涨的空间。
然而,赞成涨价并不意味着应该立刻实施涨价。针对社会各界的质疑,有必要系统研究和规划之后,再正式实施涨价。首先,设置占道停车位是以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为前提的,道路产生拥堵,首先说明停车位设置不当,在不更改设置的前提下涨价,正当性不足。其次,对一个城市来说,治堵的正常逻辑是限行、限购、提价,不经过限行、限购两步就直接提价,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创收。
第三,中国的汽车社会有一个特殊国情,就是公车数量庞大,通过涨价促使更多人不开车,那么公务人员能不能带头坐公交车或者打的上下班、处理公务,从而大幅削减公车数量以增加通畅呢?
第四,区别价格方能引导资源配置,日本东京就采取的“地同价不同”的停车收费措施,如果没有区别的价格调整,单纯的涨价就使得一些经营l生停车场坐地起价,变成了政府“帮停车场赚钱”,真正选择绿色出行的市民不能成为最大受益者。
第五,停车位的紧张是导致拥堵的重要原因,管理不科学更是重要帮凶,美国纽约、英国伦敦近年来都采取了网上预订车位的措施,车主在出门前,就在网上预订自己需要的停车位置和时间,这样既节省了车主的时间,又减少了街道上的车流量,很好地保证了交通畅通。第六,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费确实也很贵,但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便利、实惠的公共交通系统。如果公共交通不够给力,依然拥挤、拥堵,“涨停车费治堵”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最后,涨价必然带来更多收益,收益如何管理、如何使用就成了最根本的问题,如果多收的停车费不能“反哺”公共交通,不能真正做到无缝衔接,做好便利、实惠的公共交通系统,“最终得益的是全体市民”就会落空,就变成了对开车一族简单地“剥削”。
经济手段是国内外城市治堵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经济手段也并非是唯一的治堵方式。治理交通拥堵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城市道路规划、车辆投入、政府部门管理以及市民的出行习惯等多个方面。在正式实施涨价之前,政府理应将综合性的系统规划告诉公众,让公众有个期盼,也有个监督的靶子,以支持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