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向行业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服务社会需求,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潜能。“产教融合”既是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趋势, 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集成电路专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以及电子系统的核心,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有效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对于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对集成电路专业的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集成电路;实践创新;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
2020年7月29日,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教育部也专门组织了“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其中包括产教融合建设行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在高校这一环境下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重中之重[1]。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高等学校中实施产教融合来培养人才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需要强化协同育人[3]。课程的教学目标、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相融合[4]。产教融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凝练专业课程特色的必由之路[5]。
1 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集成电路设计系统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专业学生只有紧跟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才能适应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作为工程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集成电路需要深化改革,遵循教学改革的规律,新时代高校需要紧抓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作为一种新兴专业,尚未具有规范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加上我国在集成电路专业起步较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由于集成电路相关教学经验不足,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集成电路既涵盖数学、物理等基础性知识,也涵盖通信、半导体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高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注重基础性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利用综合性的学科知识提升人才的技能和素养。
高校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特色,立足于企业和市场需求,设置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需要与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保持亲密的联系,融合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标准,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并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践技能培养合作,让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进入企业中实习,深入感受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实践应用。高校需要结合目前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要求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广泛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集成电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集成电路产业是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因此,需要将人才的自主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此外还应该综合,综合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内涵,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让学生正确认知集成电路设计,了解集成电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参与有关集成电路的工程,适应集成电路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的四有人才。
2.2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由于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且集成电路中有部分专有名词,因此外语知识是此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除具备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外,本专业学生还需要具备有关计算机系统结构、信号处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了解的基础下进行深入研究,掌握集成电路的工程理论,为进一步开展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学生需要通过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综合看待集成电路的相关问题,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执行的解决方案。学生还需要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科学杂志、教学书籍等了解有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独立获取和处理有关集成电路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通常是由小组或学生群体共同完成的,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素质方面,本专业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心理,集成电路是一门复杂的专业,学生需要具有科学探索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国内外的电路设计发展,以国际化的视野看待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发展,并根据发展的趋势调整自我规划,求实和创新并举。
2.3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集成电路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具有融合性、实用性、连贯性的特点。此外课程体系还应具备先进性的特点,由于集成电路系统发展速度较快,新的技术会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技术,课程体系需要根据专业发展的方向不断调整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新兴能力的认识和掌握,让学生能随时接触到技术前沿。此外,专业课程体系中还需要包含一些诸如工程设计等实践性的课程,面向企业和市场发展学生的工程創新能力,让学生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课程体系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集中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可以开展各种电路设计比赛、电路设计理论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校初步养成自主创新和探索的意识。
3 基于产教融合体系的课程建设重点
3.1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产教融合理念
优化集成电路理论课教学资源,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比例,增加实践相关内容,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产教融合理念。建立兼顾基础实验、工程设计和创新训练的实验教学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2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介绍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先进科研工作者的事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丰富的思想体系。
3.3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高校需要根据课程体系配备完善的校内设施,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优化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的结构。选择相关领域的专业实践学习,更好地充实工程知识。在教师结构方面,高校需要根据电路领域的最新发展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活动,让教师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并传授给学生。
3.4优化实践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需要重视自身的教学理念,集成电路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因此,教学理念也需要进行改革。高校需要根据课程布置的内容和课时顺序,调整课程实训、生产实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构建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到实践训练中。高校必须与企业开展合作,在学生学习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企业需要在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下,按照学生的个性分配具体岗位,让学生在岗位中通过实习参与工程实践,获得对职业的认同感。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进而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同促进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实践能力更加符合产业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新时代高校需要紧抓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其中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借助产教融合平台,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黄煜栋.校企协同视域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通报,2019,(11):42.
[2]徐铭泽,张挺耸.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半导体物理课程改革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2020,27(9):98-99.
[3]穆為磊,肖成志,谭俊哲,刘贵杰.产教协同的机械专业课程新工科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50):236-237.
[4]杨岩.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课程物流管理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21):28-29.
[5]张长丽,陈昌云,薛蒙伟.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2020,34(9):42-43.
基金项目:202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902300003)
作者简介:程珺(1968— ),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