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产业需求层面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良性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本地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烟台地区产业结构的剖析以及借鉴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先进城市经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这种产业发展路径利用了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和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代工产业拉动经济,创造了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是繁荣的背后忧患也正在日益凸显:首先产业结构的失衡,企业的利润相当一部分来自“垄断”①。在制造业成为“微利”产业后,企业将盈利寄希望于合法与不合法的“金融信贷套利”②,另一方面将盈利依托在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如行业巨头海尔、格力等,纷纷涉足房地产业,这些信号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的情况极其相似。
另外,我国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199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为0.335上升到2011年的66%;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占的比重从1995年的0.15%上升到2011年的20%。2013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5.18%,而许多“城投债”和金融套利产品承诺的年收益率至少达到7%甚至高达15%以上。由此必然刺激许多人放弃实体经济,转向金融投机。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中国将不再是“低成本生产”的天堂,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私营企业2011年支付工资成本比上一年上涨16%,而2012年则为20%;最低工资2013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上涨13%;2012年国有企业(SOE)利润率下降14.04%。
这一切都预示着单纯依托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赚取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要想得以改善,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是:1)实现制造业加工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即逐渐由“代工制造”向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进化。2)构建国内价值链,通过制造业自身的代工经验和不断实力提升,在自身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同时,构建完整国内价值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3)实现资本的有效深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促进制造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提高。这三个层面的发展是相互交织与互为因果的关系,形成制造业的良性发展,问题再次提出,是什么因素才是促进制造业走强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呢?
研究表明,城市的发展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繁盛紧密相连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帮助制造业形成产业蜕变的关键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在于,既能有效吸纳劳动力,有助于城市化向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形成发展空间,并以此来加速城市化进程;同时成熟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形成,将降低制造业的物流、金融服务、运输与原材料供应选择等环节的运营成本和搜索成本,有助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克服劳动力成本上涨不利因素,而实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凝练。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根据百度百科的描述,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扩大
近10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例如美国70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173.3%和2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更远远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之相对应,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服务业内部的比重大大增加,大部分发达国家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0% ,并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态势。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的共生效应逐渐显现。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对生产提供服务的增加,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出现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生长、组成一个服务业与制造业一体化的生产体系的趋势。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形态日益明显。
随着产业结构的提升,现代经济中心城市已经不再是制造业中心,而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心。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主要城市重新焕发活力的微观基础就是出现金融、保险、商务中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及具有生产服务性质的跨国公司总部的大量集聚。
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Porter(1990)指出,制造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 需要有专业化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 即需要有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匹配, 而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反过来也取决于高端制造业对其的需求,这就从产业关联的层面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从投入产出的关联度来看,作为制造业的高级要素投入,一方面, 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嵌入制造业的生产环节,通过技能的提升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客户-供应商”关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业交易成本。因此, 从根本上来说, 制造业产品的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2008年以来,各级政府都出台政策鼓励服务业发展, 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变目标, 但却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远远落后于印度。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显示,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2.4%,印度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4.6%,日本69.4%,英国为89%。 问题再次显现出来,即为什么中国服务业在政府出台这么多扶植政策的前提下发展速度和经济带动作用迟迟未能显现呢?
四、基于需求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服务的供给的缺乏,如服务业发展制度环境不理想,知识产权的监管力度与法制建设有待加强等因素;但我们的研究显示,来自服务业需求方面的因素也同样导致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不顺畅,这不仅是因为消费性需求长期受到抑制,更重要的是因为生产性服务缺乏制造业中间需求的市场支撑。中国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世界工厂定位,以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为主,割裂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的产业关联, 破坏了培育的市场土壤,这也是当前仅仅基于供给层面的服务业鼓励政策效果不显著、服务业长期低水平稳态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外向型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 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并没有形成对生产性服务的相应需求。这是由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工生产者定位所决定的。中国以低要素成本这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其自身定位必然是世界工厂, 中国也由此成为国际代工生产者, 贸易结构也随之转变。
我国当前的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③。同时, 代工制造业与服务业又形成对资源的竞争, 因此加工贸易越发达, 越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性服务发展。我国制造业生产普遍采用的加工贸易模式是代工生产模式的必然结果, 两头在外的代工生产是本土企业担任了加工组装环节, 而其他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如研发、营销、咨询、金融服务等完全由跨国公司承担,限制了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 代工制造业与服务业又形成对资源的竞争, 因此加工贸易越发达, 越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性服务发展。
五、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比较分析
(一)发展概况
烟台作为首批开放的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其优势主要表现为:1)地理优势:烟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南翼中心,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与大连隔海相望,烟台扼渤海湾入海口,面向日韩及东北亚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与日韩贸易、物流运输的重要枢纽城市;随着环黄渤海地区已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以及国家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稳步推进,烟台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众的副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担负起了形成山东半岛现代高端制造业基地、形成高端产业发展增长极的重要使命。2)交通优势:随着烟大轮渡铁路的运行、海即大桥的正式运营,改善了烟台陆路交通发展的压力,同时伴随着德龙烟铁路、兰烟铁路电气化改造、青烟威荣城市高铁完工与投入运营,将有效解决烟台的陆路交通运输问题,彻底改变烟台作为交通末端城市的地位,在区位上更具有优势。随着烟台港西港区、龙口屺坶岛等港区扩建和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烟台港将成为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能源大港,凸显出烟台作为东北亚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3)经济优势。烟台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中国经济20强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工业基础发达,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深受日韩投资者的亲昧。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大环境下,如何集中产业与区位优势,将烟台打造成为“胶东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如果我们的发展脱离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入推进,这一切将很难取得成果。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无锡市近几年坚持“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企业将内部的研发、设计、物流、产品服务等业务分离出来,并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企业实施主业和辅业分离,降低了运行成本,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无锡市计划到2014年,使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高到50%。
无锡市通过 “扭住一个龙头,狠抓两个建设,突出三个优先”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业集聚区建设;扭住龙头,树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发展导向,完善各重点片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加快城市规划设计编制工作,确保建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成功发展。抓项目建设和平台建设,形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强劲推力,一是实施资源的整合、功能的拓展、资金的引进,突出生产性服务集聚与集约功能,在集聚的数量、规模和集聚区的品质、竞争力方面重点突破,两证打造国内一流的服务集聚区。二是狠抓平台建设。主要是搭建“节会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双重作用,加快组建一批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性、项目性的市级和区级融资平台。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成一个与先进制造业基地有机对接的服务业基地。要在加速发展和引进现代物流业上求突破,打造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推进企业物流向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转变。在引导制造业内部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方面求突破。
六、政策建议
尽快出台关于烟台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力争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左右,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实现对本地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依托芝罘与莱山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功能区,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指数、CBD商务指数、金融产业发展指数、现代物流效率指数等,构建较为完整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指数体系,注重与区域原有品牌性活动的联动,通过举办或承办全球性会议、展览与论坛来扩大地区服务品质与服务规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需提高市场化参与程度,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百亿元级“品牌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市属服务集团、民营服务集团跨国别、跨领域经营,积极引进国外现代服务业企业来本地发展,鼓励服务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采取加盟、连锁、托管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增强区域内国内国际品牌影响力。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分层布局,增强其带动、整合、引导功能,提升其集聚、放大效应,辐射环渤海地区和华东地区。以规模和特色拓宽制造业产业链,调整结构,使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向研发、设计、广告、包装、品牌设计以及信息、物流、咨询、金融等行业拓展,提升服务业附加值,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扩张
同时加快商务楼宇建设、改造,推进特色服务要素集聚与功能提升,在金融、文化、商务、旅游、信息等领域,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三级税收过亿元的品牌商务楼宇。
扶植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发展,充分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契机,通过政策倾斜和财税杠杆手段,将物流园区规模和产值进一步提升,使之成为依托胶东半岛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优势,面向内陆腹地,沟通东北三省和东北亚的桥头堡,将烟台国际物流园区建成集仓储、配送、商贸、会展、物流总部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际综合物流园区。
参考文献:
[1]Daniels, P. W. , "The geography of services",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1985, 3(9), 443-451.
[2]Green, A. E. and J. Howells , "Spatial Prospects for Service Growth in Britain", Area, 1987, 19(2), 111-122.
[3]江静、刘志彪,“世界工厂的定位能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03期,第62-68页。
[4]刘绍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北京的发展路径选择”,《财贸经济》,2007年第04期,第96-101页。
[5]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08期,第5-12页。
[6]汪德华、江静、夏杰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北京市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第02期,第15-22页。
[7]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03期,第31-38页。
注释:
①500强利润最高的10家企业,全部由国有金融部门和垄断性国企占据,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石油、农业银行、中海油、中移动、中石化、交通银行和中信集团,这10家企业的利润之和达到8668.43亿元,占去了500强利润总额的四成。而上榜的184家民企的利润总额都不及10家利润最高国企总额的一半。
②海螺水泥,将总金额为40亿元的经营资金投资于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而我国重大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陕鼓动力亦累计斥资26.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③我国制造业生产普遍采用的加工贸易模式是代工生产模式的必然结果, 两头在外的代工生产是本土企业担任了加工组装环节, 而其他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如研发、营销、咨询、金融服务等完全由跨国公司承担,限制了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基于产业需求层面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良性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本地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烟台地区产业结构的剖析以及借鉴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先进城市经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这种产业发展路径利用了我国“人口红利”优势和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代工产业拉动经济,创造了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是繁荣的背后忧患也正在日益凸显:首先产业结构的失衡,企业的利润相当一部分来自“垄断”①。在制造业成为“微利”产业后,企业将盈利寄希望于合法与不合法的“金融信贷套利”②,另一方面将盈利依托在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如行业巨头海尔、格力等,纷纷涉足房地产业,这些信号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的情况极其相似。
另外,我国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199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为0.335上升到2011年的66%;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占的比重从1995年的0.15%上升到2011年的20%。2013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5.18%,而许多“城投债”和金融套利产品承诺的年收益率至少达到7%甚至高达15%以上。由此必然刺激许多人放弃实体经济,转向金融投机。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中国将不再是“低成本生产”的天堂,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私营企业2011年支付工资成本比上一年上涨16%,而2012年则为20%;最低工资2013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上涨13%;2012年国有企业(SOE)利润率下降14.04%。
这一切都预示着单纯依托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赚取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要想得以改善,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是:1)实现制造业加工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即逐渐由“代工制造”向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进化。2)构建国内价值链,通过制造业自身的代工经验和不断实力提升,在自身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同时,构建完整国内价值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3)实现资本的有效深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促进制造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提高。这三个层面的发展是相互交织与互为因果的关系,形成制造业的良性发展,问题再次提出,是什么因素才是促进制造业走强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呢?
研究表明,城市的发展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繁盛紧密相连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帮助制造业形成产业蜕变的关键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在于,既能有效吸纳劳动力,有助于城市化向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形成发展空间,并以此来加速城市化进程;同时成熟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形成,将降低制造业的物流、金融服务、运输与原材料供应选择等环节的运营成本和搜索成本,有助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克服劳动力成本上涨不利因素,而实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凝练。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根据百度百科的描述,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2.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扩大
近10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例如美国70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173.3%和2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更远远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之相对应,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服务业内部的比重大大增加,大部分发达国家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0% ,并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态势。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的共生效应逐渐显现。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对生产提供服务的增加,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出现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生长、组成一个服务业与制造业一体化的生产体系的趋势。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形态日益明显。
随着产业结构的提升,现代经济中心城市已经不再是制造业中心,而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心。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主要城市重新焕发活力的微观基础就是出现金融、保险、商务中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及具有生产服务性质的跨国公司总部的大量集聚。
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Porter(1990)指出,制造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 需要有专业化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 即需要有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匹配, 而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反过来也取决于高端制造业对其的需求,这就从产业关联的层面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从投入产出的关联度来看,作为制造业的高级要素投入,一方面, 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嵌入制造业的生产环节,通过技能的提升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客户-供应商”关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业交易成本。因此, 从根本上来说, 制造业产品的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
2008年以来,各级政府都出台政策鼓励服务业发展, 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变目标, 但却没有起到预期效果, 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远远落后于印度。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显示,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2.4%,印度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4.6%,日本69.4%,英国为89%。 问题再次显现出来,即为什么中国服务业在政府出台这么多扶植政策的前提下发展速度和经济带动作用迟迟未能显现呢?
四、基于需求层面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服务的供给的缺乏,如服务业发展制度环境不理想,知识产权的监管力度与法制建设有待加强等因素;但我们的研究显示,来自服务业需求方面的因素也同样导致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不顺畅,这不仅是因为消费性需求长期受到抑制,更重要的是因为生产性服务缺乏制造业中间需求的市场支撑。中国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世界工厂定位,以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为主,割裂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的产业关联, 破坏了培育的市场土壤,这也是当前仅仅基于供给层面的服务业鼓励政策效果不显著、服务业长期低水平稳态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外向型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 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并没有形成对生产性服务的相应需求。这是由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工生产者定位所决定的。中国以低要素成本这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其自身定位必然是世界工厂, 中国也由此成为国际代工生产者, 贸易结构也随之转变。
我国当前的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③。同时, 代工制造业与服务业又形成对资源的竞争, 因此加工贸易越发达, 越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性服务发展。我国制造业生产普遍采用的加工贸易模式是代工生产模式的必然结果, 两头在外的代工生产是本土企业担任了加工组装环节, 而其他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如研发、营销、咨询、金融服务等完全由跨国公司承担,限制了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 代工制造业与服务业又形成对资源的竞争, 因此加工贸易越发达, 越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性服务发展。
五、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比较分析
(一)发展概况
烟台作为首批开放的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其优势主要表现为:1)地理优势:烟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南翼中心,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与大连隔海相望,烟台扼渤海湾入海口,面向日韩及东北亚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与日韩贸易、物流运输的重要枢纽城市;随着环黄渤海地区已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以及国家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稳步推进,烟台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众的副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担负起了形成山东半岛现代高端制造业基地、形成高端产业发展增长极的重要使命。2)交通优势:随着烟大轮渡铁路的运行、海即大桥的正式运营,改善了烟台陆路交通发展的压力,同时伴随着德龙烟铁路、兰烟铁路电气化改造、青烟威荣城市高铁完工与投入运营,将有效解决烟台的陆路交通运输问题,彻底改变烟台作为交通末端城市的地位,在区位上更具有优势。随着烟台港西港区、龙口屺坶岛等港区扩建和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烟台港将成为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能源大港,凸显出烟台作为东北亚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3)经济优势。烟台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中国经济20强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工业基础发达,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深受日韩投资者的亲昧。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大环境下,如何集中产业与区位优势,将烟台打造成为“胶东半岛先进制造业基地”?如果我们的发展脱离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入推进,这一切将很难取得成果。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无锡市近几年坚持“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企业将内部的研发、设计、物流、产品服务等业务分离出来,并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企业实施主业和辅业分离,降低了运行成本,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无锡市计划到2014年,使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高到50%。
无锡市通过 “扭住一个龙头,狠抓两个建设,突出三个优先”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业集聚区建设;扭住龙头,树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发展导向,完善各重点片区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加快城市规划设计编制工作,确保建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成功发展。抓项目建设和平台建设,形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强劲推力,一是实施资源的整合、功能的拓展、资金的引进,突出生产性服务集聚与集约功能,在集聚的数量、规模和集聚区的品质、竞争力方面重点突破,两证打造国内一流的服务集聚区。二是狠抓平台建设。主要是搭建“节会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双重作用,加快组建一批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性、项目性的市级和区级融资平台。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成一个与先进制造业基地有机对接的服务业基地。要在加速发展和引进现代物流业上求突破,打造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区域性物流中心,推进企业物流向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转变。在引导制造业内部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方面求突破。
六、政策建议
尽快出台关于烟台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力争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左右,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左右,实现对本地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依托芝罘与莱山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功能区,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指数、CBD商务指数、金融产业发展指数、现代物流效率指数等,构建较为完整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指数体系,注重与区域原有品牌性活动的联动,通过举办或承办全球性会议、展览与论坛来扩大地区服务品质与服务规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需提高市场化参与程度,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百亿元级“品牌企业”培育工程,支持市属服务集团、民营服务集团跨国别、跨领域经营,积极引进国外现代服务业企业来本地发展,鼓励服务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采取加盟、连锁、托管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增强区域内国内国际品牌影响力。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分层布局,增强其带动、整合、引导功能,提升其集聚、放大效应,辐射环渤海地区和华东地区。以规模和特色拓宽制造业产业链,调整结构,使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向研发、设计、广告、包装、品牌设计以及信息、物流、咨询、金融等行业拓展,提升服务业附加值,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扩张
同时加快商务楼宇建设、改造,推进特色服务要素集聚与功能提升,在金融、文化、商务、旅游、信息等领域,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三级税收过亿元的品牌商务楼宇。
扶植烟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发展,充分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契机,通过政策倾斜和财税杠杆手段,将物流园区规模和产值进一步提升,使之成为依托胶东半岛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优势,面向内陆腹地,沟通东北三省和东北亚的桥头堡,将烟台国际物流园区建成集仓储、配送、商贸、会展、物流总部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际综合物流园区。
参考文献:
[1]Daniels, P. W. , "The geography of services",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1985, 3(9), 443-451.
[2]Green, A. E. and J. Howells , "Spatial Prospects for Service Growth in Britain", Area, 1987, 19(2), 111-122.
[3]江静、刘志彪,“世界工厂的定位能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03期,第62-68页。
[4]刘绍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北京的发展路径选择”,《财贸经济》,2007年第04期,第96-101页。
[5]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08期,第5-12页。
[6]汪德华、江静、夏杰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北京市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第02期,第15-22页。
[7]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03期,第31-38页。
注释:
①500强利润最高的10家企业,全部由国有金融部门和垄断性国企占据,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石油、农业银行、中海油、中移动、中石化、交通银行和中信集团,这10家企业的利润之和达到8668.43亿元,占去了500强利润总额的四成。而上榜的184家民企的利润总额都不及10家利润最高国企总额的一半。
②海螺水泥,将总金额为40亿元的经营资金投资于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而我国重大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陕鼓动力亦累计斥资26.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③我国制造业生产普遍采用的加工贸易模式是代工生产模式的必然结果, 两头在外的代工生产是本土企业担任了加工组装环节, 而其他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如研发、营销、咨询、金融服务等完全由跨国公司承担,限制了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