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叶圣陶说:“上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这一方法的运用,是教师把认识中的矛盾和困难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尝试解决,从而把学生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通过热烈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教材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激烈争辩的气氛中求得共识,获得新知。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下面就讨论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备课要充分,要做到“两个深入”
一是要深入理解教材和钻研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把握教材内容,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估计学生讨论时可能提出的看法和问题,事先做好引导的准备。这样,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才能对在讨论教学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提出的疑问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同时,教师还要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认真预习,积极准备,观察生活,搜集与论题有关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走进政治课堂”,才能使讨论有的放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备好学生,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及影响他们的生活环境,尽可能考虑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情况,使讨论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教学高二《哲学常识》第六课第二节第二框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这一问题时,因为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我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在备课时作了详细的调查,做到尽量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工作生活中,在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正当利益方面的一些切身事例,有哪些是做对的,哪些是做得不够的,又有哪些是做错的等。在上讨论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把握好分寸,既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又要帮助他们纠正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和言行举止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选题要紧密结合实际,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选题要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选择他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来确定为讨论的论题。尤其是当前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二是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出发,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比如:在高一教材中学习《市场交易原则》中“诚信原则”的内容时,我采用了讨论法教学,结合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大背景,选取了下面这则案例让学生讨论。
[案例]我国有一个留德高材生,毕业时,满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德国大企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可大公司在看了他的档案后,都拒绝了。他心想,你大公司不要,小公司总会要。于是就找到一家小公司应聘。结果小公司看了他的档案,也拒绝了。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他的档案中有他因逃票三次被抓的记录。试想,在德国,抽查逃票,被查出的几率是万分之三,而这位中国留学生居然被抓了三次。
就这则案例,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把逃票的小事看得那么严重?从中反映出什么道理?通过讨论,使学生们懂得了一个人在小事上都不诚实,就不能指望在大事上信赖他。在西方发达国家,诚信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过去在我们国家由于市场体制不完善,许多企业和个人不注重不遵守诚信原则,导致了无法估量的后果。在俄国电视上曾经经常出现“警惕中国货”的字样;在日本,日本人打向外国人头上的石头,十有八九会落到中国人的头上;在欧洲,只要是装修好一点的房子,如果是中国人,一概不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许多中国人缺乏诚信。如今,中国已加入了WTO,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才能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创设具有创新性的疑问来讨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去设置一些疑问,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会无动于衷。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而且,设置的疑问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的价值,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
学生在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时,都能较容易地记住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这个观点。但教学目的是否实现了呢?不一定。大家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就是说,劳动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是商品。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1)农民种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工厂企业生产的各种工业产品是不是商品?(2)现在许多农副产品“出卖难”,许多工业产品相对过剩,也不好卖,面对这种“买方市场”,你认为作为农民应怎么办?作为工厂企业应怎么办?这些问题一提出,犹如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颗石子,顿时激起了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最后,我以农民为例向学生归纳指出:只有通过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作为农民,应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引进优良品种,生产优质的农副产品。因为只有优质农副产品才能受到市场青睐,否则,即使农民增产也不一定能增收。同时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改变其品质、形态,如发展饲料工业、食品加工业、蔬菜包装出口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讲解下更深刻地理解了“从劳动产品到商品这是惊人的一跃,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是通过交换,如果交换不成功,那摔坏的不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生产者”的商品价值观点,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四、给讨论活动作好小结,明确讨论的结果
讨论的目的是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例如:高二哲学在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框内容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借助漫画《下雨》:小男孩手捧足球,看到下雨连声喊:“糟透了!糟透了!”小女孩刚种好幼苗,见到下雨高兴地说:“好极了!好极了!”提出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面对同一事件,两人看法却截然相反?谁的观点正确?通过分组讨论,学生普遍形成了两种观点,或说男孩对,或说女孩对。但都具有片面性。这里就需要教师适时加以总结。我是这样总结的:面对同一事件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认识,是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反映总是千差万别的。即使面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们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漫画表明,由于男孩、女孩的立场不同,所以对下雨的认识和态度就不同。男孩是站在是否方便踢球的立场上看待下雨的好坏,而女孩是站在是否有利于幼苗生长的立场上衡量下雨的利弊。所以要正确认识一种事物,必须根据环境、条件、立场等特点加以分析,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各种事物互相联系的整体。这幅漫画还告诉我们,要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样,通过总结就能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要找准讨论点,讲究讨论的方式方法,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积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才能上活政治课。
(责任编辑袁妮)
一、备课要充分,要做到“两个深入”
一是要深入理解教材和钻研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把握教材内容,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估计学生讨论时可能提出的看法和问题,事先做好引导的准备。这样,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才能对在讨论教学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提出的疑问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同时,教师还要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认真预习,积极准备,观察生活,搜集与论题有关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走进政治课堂”,才能使讨论有的放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备好学生,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及影响他们的生活环境,尽可能考虑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情况,使讨论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教学高二《哲学常识》第六课第二节第二框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这一问题时,因为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我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在备课时作了详细的调查,做到尽量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的工作生活中,在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正当利益方面的一些切身事例,有哪些是做对的,哪些是做得不够的,又有哪些是做错的等。在上讨论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把握好分寸,既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又要帮助他们纠正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和言行举止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选题要紧密结合实际,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选题要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选择他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来确定为讨论的论题。尤其是当前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二是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出发,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比如:在高一教材中学习《市场交易原则》中“诚信原则”的内容时,我采用了讨论法教学,结合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大背景,选取了下面这则案例让学生讨论。
[案例]我国有一个留德高材生,毕业时,满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德国大企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可大公司在看了他的档案后,都拒绝了。他心想,你大公司不要,小公司总会要。于是就找到一家小公司应聘。结果小公司看了他的档案,也拒绝了。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他的档案中有他因逃票三次被抓的记录。试想,在德国,抽查逃票,被查出的几率是万分之三,而这位中国留学生居然被抓了三次。
就这则案例,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把逃票的小事看得那么严重?从中反映出什么道理?通过讨论,使学生们懂得了一个人在小事上都不诚实,就不能指望在大事上信赖他。在西方发达国家,诚信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过去在我们国家由于市场体制不完善,许多企业和个人不注重不遵守诚信原则,导致了无法估量的后果。在俄国电视上曾经经常出现“警惕中国货”的字样;在日本,日本人打向外国人头上的石头,十有八九会落到中国人的头上;在欧洲,只要是装修好一点的房子,如果是中国人,一概不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许多中国人缺乏诚信。如今,中国已加入了WTO,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才能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创设具有创新性的疑问来讨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去设置一些疑问,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会无动于衷。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而且,设置的疑问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的价值,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
学生在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时,都能较容易地记住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这个观点。但教学目的是否实现了呢?不一定。大家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就是说,劳动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是商品。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1)农民种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工厂企业生产的各种工业产品是不是商品?(2)现在许多农副产品“出卖难”,许多工业产品相对过剩,也不好卖,面对这种“买方市场”,你认为作为农民应怎么办?作为工厂企业应怎么办?这些问题一提出,犹如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颗石子,顿时激起了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最后,我以农民为例向学生归纳指出:只有通过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作为农民,应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引进优良品种,生产优质的农副产品。因为只有优质农副产品才能受到市场青睐,否则,即使农民增产也不一定能增收。同时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改变其品质、形态,如发展饲料工业、食品加工业、蔬菜包装出口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讲解下更深刻地理解了“从劳动产品到商品这是惊人的一跃,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是通过交换,如果交换不成功,那摔坏的不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生产者”的商品价值观点,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四、给讨论活动作好小结,明确讨论的结果
讨论的目的是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例如:高二哲学在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框内容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借助漫画《下雨》:小男孩手捧足球,看到下雨连声喊:“糟透了!糟透了!”小女孩刚种好幼苗,见到下雨高兴地说:“好极了!好极了!”提出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面对同一事件,两人看法却截然相反?谁的观点正确?通过分组讨论,学生普遍形成了两种观点,或说男孩对,或说女孩对。但都具有片面性。这里就需要教师适时加以总结。我是这样总结的:面对同一事件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认识,是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反映总是千差万别的。即使面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们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漫画表明,由于男孩、女孩的立场不同,所以对下雨的认识和态度就不同。男孩是站在是否方便踢球的立场上看待下雨的好坏,而女孩是站在是否有利于幼苗生长的立场上衡量下雨的利弊。所以要正确认识一种事物,必须根据环境、条件、立场等特点加以分析,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各种事物互相联系的整体。这幅漫画还告诉我们,要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样,通过总结就能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要找准讨论点,讲究讨论的方式方法,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积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才能上活政治课。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