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实现铜山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结合铜山实际,围绕“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铜山”这个主题,突出“保增长、促发展、重民生、转作风”工作重点,着力解决“怎么看”、“怎么干”、“怎么评”问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有效行动。在此基础上,确保铜山2010年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造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事业兴旺、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环境优美的新铜山。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铜山”目标。要在解放思想上下真功夫。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好“怎么看”的问题,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在复杂经济条件下解决发展中困难和矛盾的有力武器,深刻认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勇当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排头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际、最重要的实践、最需要取得的实效。要以科学发展指导思想解放,以思想解放引领发展实践,努力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近年来,铜山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挑战也更多,如资源环境压力剧增、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等。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广泛组织开展党政主要领导作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报告、邀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观摩、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评选推荐一批学习调研先进典型、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实践交流会等活动。同时,坚持广开言路,问计于实践、问计于专家、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基层,围绕“率先小康靠什么,振兴之路怎么走,科学发展做什么”,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科学发展在铜山”领导干部访谈、“科学发展看铜山”专家学者讲坛、“科学发展议铜山”网民论坛、“科学发展话铜山”群众座谈系列大讨论活动,开展“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征文活动、“加快振兴大家谈”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问题,对照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任务要求,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努力树立新观念、打开新视野、拓展新思路、增加新动力,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振兴之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铜山”目标。要在创新发展路径上花大力气。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必须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着力推动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发展观念,抓好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铜山在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铜山新城区与市区的融合发展。决定了铜山城区是徐州中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接着市区产业转移,对接着城区产业发展。铜山迅猛发展的工程机械、商贸物流、旅游、能源等产业已成为四大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品产业更是引领徐州食品加工业发展。可以说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与铜山关联度最高、紧密性更强。为此,我们积极搞好产业对接,先后研究制定相应产业发展规划,集中要素资源做强做大四大产业,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徐州南部综合性新城区和富有特色的商贸物流旅游组团,打造国家级民营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徐州能源工业基地重要板块、龙头带动的现代农业基地,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工程机械、专用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二是转变发展方式,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富民优先、环保优先、人才优先,把铜山特有的区位、资源环境等潜在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显性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载体建设步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强固工业经济基础。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转变推进机制,抓好工作落实。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7个政策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和衔接配套,结合铜山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主导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民生保障、开发区管理、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八大机制,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性文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证科学发展观在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铜山”目标,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早见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解决好“怎么评”的问题。在总结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强调,评价干部、考核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更要看人民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既要看现在的发展水平,也要看原有的基础,还要看为未来积蓄了多少后劲。要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围绕改革和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完善开发区的外部环境,激活开发区的内生动力,研究制定进一步完善铜山经济开发区和铜山镇管理体制的意见。围绕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中层干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研究制定县级机关“争先创优”工作考核意见,在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推行“目标承诺责任公示”制度,面向社会公示各镇各单位承诺情况,实行电视直播,接受社会监督。围绕建设“实力小康”,在全县深入开展“企业(项目)服务年”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解决好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围绕建设“民本小康”,在全县大力实施扶贫攻坚“百千万帮建工程”、救助弱势群体“关爱工程”、保障民生“惠民工程”。认真办好改善民生的10类56项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围绕建设“和谐小康”,在全县大力实施“阳光信访工程”,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访、基层干部勤廉双述”活动,解决好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在全县深入开展以“明勤政目标、订勤政措施、创勤政业绩,立廉政誓言、找廉政差距、做廉政表率”为内容的“三勤三廉”岗位勤廉教育活动,建立群众督查员公开巡查评议制度,解决好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行政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直接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际成效。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铜山”目标。要在解放思想上下真功夫。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好“怎么看”的问题,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在复杂经济条件下解决发展中困难和矛盾的有力武器,深刻认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勇当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排头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际、最重要的实践、最需要取得的实效。要以科学发展指导思想解放,以思想解放引领发展实践,努力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近年来,铜山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挑战也更多,如资源环境压力剧增、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等。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广泛组织开展党政主要领导作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报告、邀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观摩、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评选推荐一批学习调研先进典型、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实践交流会等活动。同时,坚持广开言路,问计于实践、问计于专家、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基层,围绕“率先小康靠什么,振兴之路怎么走,科学发展做什么”,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科学发展在铜山”领导干部访谈、“科学发展看铜山”专家学者讲坛、“科学发展议铜山”网民论坛、“科学发展话铜山”群众座谈系列大讨论活动,开展“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征文活动、“加快振兴大家谈”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问题,对照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任务要求,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努力树立新观念、打开新视野、拓展新思路、增加新动力,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振兴之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铜山”目标。要在创新发展路径上花大力气。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必须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着力推动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发展观念,抓好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铜山在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铜山新城区与市区的融合发展。决定了铜山城区是徐州中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接着市区产业转移,对接着城区产业发展。铜山迅猛发展的工程机械、商贸物流、旅游、能源等产业已成为四大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品产业更是引领徐州食品加工业发展。可以说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与铜山关联度最高、紧密性更强。为此,我们积极搞好产业对接,先后研究制定相应产业发展规划,集中要素资源做强做大四大产业,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徐州南部综合性新城区和富有特色的商贸物流旅游组团,打造国家级民营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徐州能源工业基地重要板块、龙头带动的现代农业基地,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工程机械、专用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二是转变发展方式,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富民优先、环保优先、人才优先,把铜山特有的区位、资源环境等潜在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显性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载体建设步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强固工业经济基础。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转变推进机制,抓好工作落实。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7个政策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和衔接配套,结合铜山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主导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民生保障、开发区管理、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八大机制,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性文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证科学发展观在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率先达小康、建设新铜山”目标,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早见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解决好“怎么评”的问题。在总结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强调,评价干部、考核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更要看人民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既要看现在的发展水平,也要看原有的基础,还要看为未来积蓄了多少后劲。要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围绕改革和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完善开发区的外部环境,激活开发区的内生动力,研究制定进一步完善铜山经济开发区和铜山镇管理体制的意见。围绕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中层干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研究制定县级机关“争先创优”工作考核意见,在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推行“目标承诺责任公示”制度,面向社会公示各镇各单位承诺情况,实行电视直播,接受社会监督。围绕建设“实力小康”,在全县深入开展“企业(项目)服务年”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解决好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围绕建设“民本小康”,在全县大力实施扶贫攻坚“百千万帮建工程”、救助弱势群体“关爱工程”、保障民生“惠民工程”。认真办好改善民生的10类56项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围绕建设“和谐小康”,在全县大力实施“阳光信访工程”,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访、基层干部勤廉双述”活动,解决好维护社会稳定、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在全县深入开展以“明勤政目标、订勤政措施、创勤政业绩,立廉政誓言、找廉政差距、做廉政表率”为内容的“三勤三廉”岗位勤廉教育活动,建立群众督查员公开巡查评议制度,解决好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行政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直接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