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为中心”的课堂背景下,教师要善于为初中生创设自主化的学习情境、开展互动化的学习过程、引导深入化的学习探究.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重视结论,轻视过程,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消化与整合,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学习情境——自主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自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结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发现数学结论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才能在有效情境的辅助下推进初中生的自主化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这一内容时,为了激发初中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周末,老师在家里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把鱼缸上的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破了(大屏幕出示图片:玻璃碎成三块).现在,老师要重新去配一块和原来一样的玻璃,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的学生认为要把这三块玻璃碎片全部带去,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带一块玻璃碎片,其他两块是不用带的.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课堂发言,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领:“你们刚才提出了很多的方法.那么,要重新配一块和原来一样的玻璃,可以采取什么策略呢?学了这一节课的内容你们就会明白.”
这样,初中生在这个情境下,立刻产生了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可见,自主化的学习情境能够为初中生提供自主化数学学习的空间,从而为他们的高效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过程——互动化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必须尊重学生在各自学习中的理解与意见,让学生品尝探索的喜悦,即使学生的解答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也要给予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与机会.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课堂的“以教师(或知识)为中心”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的.
师:同学们,看到“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题,你觉得我们要学习什么?
生: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生: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多少条中位线.
师:是的.三角形中位线的条数也是需要研究的.
生:什么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证明?
(这是课堂上学生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因此,笔者以此为契机引导初中生在对话中展开数学探究)
师:是呀.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重点.那么在书本上是怎样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怎么证明的?对于书本上的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
这样,笔者在学生的质疑上,组织他们在小组内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进行了再探究.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研究多种证明方法.
从以下案例可以看出,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化的数学学习,从而让数学探究在课堂上落到实处,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是高效的.
三、学习探究——深度化
通过研究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第一,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前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抽象地对数字、图形进行书面处理,而课题学习让学生接近实际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图形图案的乐趣和探究数据之间的奥妙,从而培养学生细心和耐心的良好品质.第二,扩展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学生通过亲自探讨后可能得到多种结果,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方法,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方法,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第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发现了问题的规律,解决了难题,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挑战难题的信心.日后碰到疑难杂症时,他们会自觉地互相讨论,共同学习,这样能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初中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课题化的数学探究的.首先,让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问题,即“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然后,让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研究方案,在设计研究方案以后,开始动手操作探究.课堂上,很多小组在分工的过程中分别画了锐角、直角、钝角,并且对这三种类型的角画出平分线,借助尺规作图的方式得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以上案例中,通过数学小课题的研究形式,能够有效地让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这样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用“心”贴近教学和用“爱”关注学生.换言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杜崇德.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J].中学教学参考,2014(11).
[2]王丽芳.引导初中生自主数学探究例谈[J].广西教育,2015(02).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重视结论,轻视过程,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消化与整合,学生多数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一、学习情境——自主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自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结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发现数学结论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才能在有效情境的辅助下推进初中生的自主化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这一内容时,为了激发初中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周末,老师在家里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把鱼缸上的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破了(大屏幕出示图片:玻璃碎成三块).现在,老师要重新去配一块和原来一样的玻璃,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的学生认为要把这三块玻璃碎片全部带去,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带一块玻璃碎片,其他两块是不用带的.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课堂发言,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领:“你们刚才提出了很多的方法.那么,要重新配一块和原来一样的玻璃,可以采取什么策略呢?学了这一节课的内容你们就会明白.”
这样,初中生在这个情境下,立刻产生了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进行自主探究的兴趣.可见,自主化的学习情境能够为初中生提供自主化数学学习的空间,从而为他们的高效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过程——互动化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必须尊重学生在各自学习中的理解与意见,让学生品尝探索的喜悦,即使学生的解答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也要给予他们理解和改正的时间与机会.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课堂的“以教师(或知识)为中心”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的.
师:同学们,看到“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题,你觉得我们要学习什么?
生: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生: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多少条中位线.
师:是的.三角形中位线的条数也是需要研究的.
生:什么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证明?
(这是课堂上学生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因此,笔者以此为契机引导初中生在对话中展开数学探究)
师:是呀.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重点.那么在书本上是怎样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怎么证明的?对于书本上的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
这样,笔者在学生的质疑上,组织他们在小组内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进行了再探究.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研究多种证明方法.
从以下案例可以看出,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化的数学学习,从而让数学探究在课堂上落到实处,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是高效的.
三、学习探究——深度化
通过研究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第一,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前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抽象地对数字、图形进行书面处理,而课题学习让学生接近实际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图形图案的乐趣和探究数据之间的奥妙,从而培养学生细心和耐心的良好品质.第二,扩展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学生通过亲自探讨后可能得到多种结果,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方法,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方法,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第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发现了问题的规律,解决了难题,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挑战难题的信心.日后碰到疑难杂症时,他们会自觉地互相讨论,共同学习,这样能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初中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课题化的数学探究的.首先,让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问题,即“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然后,让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研究方案,在设计研究方案以后,开始动手操作探究.课堂上,很多小组在分工的过程中分别画了锐角、直角、钝角,并且对这三种类型的角画出平分线,借助尺规作图的方式得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以上案例中,通过数学小课题的研究形式,能够有效地让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这样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用“心”贴近教学和用“爱”关注学生.换言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杜崇德.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J].中学教学参考,2014(11).
[2]王丽芳.引导初中生自主数学探究例谈[J].广西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