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森林进行抚育的同时,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挥林下经济植物的生产作用,建立林下食用菌、林下山野菜、林下药材的栽植模式,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该研究初步探讨了林下经济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种套种模式,为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一条可借鉴的复合经营栽植途径。
关键词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
中图分类号S7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3-07867-02
作者简介杜人杰(1983- ),女,山东蓬莱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工作。*通讯作者,工程师,硕士,从事林下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40630我国林业发展日新月异,森林抚育规模日益扩大。在实施全面商业禁伐的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潜力将对林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1]。随着林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林下经济将代替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林下绿色、有机、原生态的食品、药品逐渐被重视,促使林下经济植物的研究向前邁进。林下经济植物栽培模式的建立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林下资源[2],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1林下经济开发的意义
随着生态建设的逐步实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已被提上林业工作日程。森林资源逐渐富足,特别是速生、丰产林木的培育与大面积推广,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环境空间与物质基础。目前,林下经济雏形已经具备,并且对个别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保证生态稳定、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能够迎合多方的利益需求,实现一举多赢[3]。
1.1改善人居环境传统的食用菌栽培主要是在室内完成。由于孢子粉会在真菌子实体成熟阶段大量散发,采用传统方式会使操作室内的空气中孢子粉浓度过高,人体吸入过多,会引起呼吸道不适,甚至导致肺炎。而林下栽培,由于空间大、空气流通快,孢子粉浓度低,能够避免人体吸入过多而导致的不良影响。
1.2能够稳定森林生物链次生林地树体在郁闭以前,生物群落简单,不稳定性大。此时的林地阳光、空气、水分等条件和农业耕地区别不大,可以在林地间作经济植物。在管理经济作物的同时,对林木也起到了去除杂草、施加水肥的目的。当林地树木进入速生期而郁闭以后,林下光线弱,湿度大,可以栽培喜阴经济植物或食用菌等[3]。待树木枝繁叶茂后,其枯枝落叶量较大,既可作为食用菌等营养来源,又可降解栽培废料为树木生长提供肥料,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链[4]。
1.3增加林农收入传统林业产业、新型林下经济共同开发,逐步削弱传统林业产业在林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加大林下经济科研、开发力度,形成互套的林下栽培模式。将森林建设成农民的绿色银行,对增加收入、改变产业发展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农民经短期培训后掌握生产技术,投资规模小,效益回收快。在经济建设的当代,要用经济实惠让农民受益,调动他们积极性,才能推动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3]。
1.4缩短生产周期,见效快传统的林业产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较慢,开发难度较大。现有的一部分林业经营机构,由于前期投入过多,后续投入不足,使企业经营吃力,发展动力不足,甚至倒闭。而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研究探索开发套种模式,充分发挥林下资源作用,盘活林区经济,实现近期得利,进而推动林区自身持续发展[3]。
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森林资源开发不足长期以来,林业一直保持传统的经营模式,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形式单一,即木材生产[5]。对林业副产品,特别是林下经济重视不足,导致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林木过度砍伐,木材资源消耗过度,使传统模式下林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不足。
2.2森林其他资源消耗过度长期以来,主要靠掠夺式挖掘中药、山野菜等野生资源,虽进行了相关的栽培与抚育工作,但因重视不足,受限因素过多,导致野生资源大量消耗。恢复与经营模式并未建立,而国内外需求量却逐步加大。因此,需要建立相关保护与开发制度,建立相应的科研机制,加大研究投入,研发中药、食用菌、山野菜栽培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并推广应用,改变林下可用资源日渐枯竭的状态。
2.3耕地资源短缺我国发展食用菌、中药和菜用植物基本都利用良田,而且作业面平面化。我国人口众多,可利用的土地不足,特别是城镇化发展,超级城市的建设,依靠传统的扩大栽培面积来增加总产量的做法受到限制。目前,山野菜等植物作为保健食品,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其价格一路上扬,但是需求量仍然不减[6]。因此,人工栽培逐渐被重视,不仅解决产量问题,更能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3林下经济植物套种模式的人工构建
利用林下空间环境及良好资源,建设食用菌、药材和山野菜生产基地,既可以满足企业加工的需要,进而提高林下副产品的附加值,又可以保护野生资源合理利用,不致因追逐利益而导致濒危物种的灭绝,所以开发森林资源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所选经济植物进行科学搭配,在次生林地下栽培经济植物,建立林下药材、林下野菜的栽植模式区。在进行森林抚育的同时,促进林下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保护地表土层,防止水土流失。发挥林下经济植物的生产力,可以短期获得经济效益。在经济植物选择上,要选择对森林竞争力小、经济效益高、生长迅速、耐性好的品种[7]。
3.1林下经济植物开发的主要模式
目前,森林以次生林为主,树种主要以杨、柳、桦和三大硬阔为主,经济物种主要有五味子、猴腿蘑、金银花、白芍、蕨菜、黄瓜香、木耳等。
3.1.1林菌复合模式。林下食用菌适宜阴暗潮湿环境,目前可以发展的品种较多,现详述如下。榛蘑即蜜环菌系广泛分布的一种药食两用菌。其生长在多种阔叶树根部、干基部、伐桩及倒木上;在阔叶及针阔混交林下,土壤中有横走的根、根茎及大量枯枝落叶的林地上也有生长。榛蘑系东北林区特有的山珍,在保护野生资源前提下,人工增加林地榛蘑的产量,实现林下半人工栽榛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常选择蒙古栎为主的阔叶林作为榛磨半人工栽培基地。 猪苓是一种传统的多年生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可以食用,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且味道鲜美,同时猪苓菌核可入药。目前野生猪苓资源已被破坏殆尽,因此林下栽培猪苓具有广阔的前景。可选择蒙古栎为主的阔叶林作为猪苓半人工栽培基地。
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为先导,突破人工栽培技术难点,大力发展榛蘑、猪苓等半人工栽培,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具有广阔的前景。
3.1.2林菜复合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选择合适郁闭度的林地,栽培合适的植物品种(十字花科等)。设计合理的株行距,林业割带后,清扫落叶,适当翻地、浇水、施肥[7]。开沟种植蕨菜、黄瓜香、刺嫩芽、薇菜等;也可以用营养缽育苗,林下打孔栽植,能够缩短生长周期。
3.1.3林药复合模式。建立林下药材复合种植模式能够保护濒危稀缺中药资源,巩固发展板蓝根、黄芪、党参、关苍术等具有明显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加快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设和认证,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合林下生长的药材品种一般是阴性植物,如林下参、月见草、穿地龙、防风、轮叶党参、板蓝根等,可以在幼林期间作,或者成林后林下栽培。
3.2林下经济植物优化套种模式管护原则
3.2.1弱化耕作强度与减少耕作周期,实现林下经济植物立体抚育。 林下经济植物套种模式要求栽培植物自肥力强,生长周期短,耕作强度要求不高等。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手段,尽量减少对森林的扰动,努力提高栽培植物的经济效益,减少栽培植物的移出量,让森林受到最小影响[8]。
3.2.2使经济效益短期化、最大化。科学套种模式能够使闲置的林下空间得到最大利用,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经济植物生长周期短,收益速度快,能够使效益周期缩短化[7],还可以较快提高森林郁闭度,增加碳循环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循环速度,防止水土流失,对维持森林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4结语
商业性禁伐等政策的实施为林下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要将林业机构的侧重点从采伐木材转移到开发林副产品上来,林业管理部门要转变发展思路,挖掘林下产业潜力,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开发多种栽培套种模式,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把林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孵育[9]。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方向,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对木材采伐的过度依赖,充分开发林下资源,引导林业产业纵深发展,将林区社会经济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
[2] 冯万平.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林下主要经济植物资源概况及经营保护利用意见[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3):66-68.
[3] 赵英辰,李华西. 林下产业:林业产业的新兴经济增长点[J].河北林业,2006(6):21-23.
[4] 孙阁.让林地发挥最大效益[J].河北林业,2012(9):23-25.
[5] 张洪运,宣兆岩.小兴安岭林下适生经济植物优化套种模式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0(6):159,183.
[6] 安睿,张伟.我国中药出口问题分析[J].中医药信息,2006,23(2):7-9.
[7] 李建永.林—菜复合生态系统微生境变化及植物生产特点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8] 邹双全.杉木幼林套种经济植物的模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2):234-238.
[9]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62.
关键词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
中图分类号S7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3-07867-02
作者简介杜人杰(1983- ),女,山东蓬莱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工作。*通讯作者,工程师,硕士,从事林下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40630我国林业发展日新月异,森林抚育规模日益扩大。在实施全面商业禁伐的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潜力将对林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1]。随着林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林下经济将代替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林下绿色、有机、原生态的食品、药品逐渐被重视,促使林下经济植物的研究向前邁进。林下经济植物栽培模式的建立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林下资源[2],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1林下经济开发的意义
随着生态建设的逐步实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已被提上林业工作日程。森林资源逐渐富足,特别是速生、丰产林木的培育与大面积推广,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环境空间与物质基础。目前,林下经济雏形已经具备,并且对个别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保证生态稳定、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能够迎合多方的利益需求,实现一举多赢[3]。
1.1改善人居环境传统的食用菌栽培主要是在室内完成。由于孢子粉会在真菌子实体成熟阶段大量散发,采用传统方式会使操作室内的空气中孢子粉浓度过高,人体吸入过多,会引起呼吸道不适,甚至导致肺炎。而林下栽培,由于空间大、空气流通快,孢子粉浓度低,能够避免人体吸入过多而导致的不良影响。
1.2能够稳定森林生物链次生林地树体在郁闭以前,生物群落简单,不稳定性大。此时的林地阳光、空气、水分等条件和农业耕地区别不大,可以在林地间作经济植物。在管理经济作物的同时,对林木也起到了去除杂草、施加水肥的目的。当林地树木进入速生期而郁闭以后,林下光线弱,湿度大,可以栽培喜阴经济植物或食用菌等[3]。待树木枝繁叶茂后,其枯枝落叶量较大,既可作为食用菌等营养来源,又可降解栽培废料为树木生长提供肥料,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链[4]。
1.3增加林农收入传统林业产业、新型林下经济共同开发,逐步削弱传统林业产业在林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加大林下经济科研、开发力度,形成互套的林下栽培模式。将森林建设成农民的绿色银行,对增加收入、改变产业发展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农民经短期培训后掌握生产技术,投资规模小,效益回收快。在经济建设的当代,要用经济实惠让农民受益,调动他们积极性,才能推动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3]。
1.4缩短生产周期,见效快传统的林业产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较慢,开发难度较大。现有的一部分林业经营机构,由于前期投入过多,后续投入不足,使企业经营吃力,发展动力不足,甚至倒闭。而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研究探索开发套种模式,充分发挥林下资源作用,盘活林区经济,实现近期得利,进而推动林区自身持续发展[3]。
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森林资源开发不足长期以来,林业一直保持传统的经营模式,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形式单一,即木材生产[5]。对林业副产品,特别是林下经济重视不足,导致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林木过度砍伐,木材资源消耗过度,使传统模式下林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不足。
2.2森林其他资源消耗过度长期以来,主要靠掠夺式挖掘中药、山野菜等野生资源,虽进行了相关的栽培与抚育工作,但因重视不足,受限因素过多,导致野生资源大量消耗。恢复与经营模式并未建立,而国内外需求量却逐步加大。因此,需要建立相关保护与开发制度,建立相应的科研机制,加大研究投入,研发中药、食用菌、山野菜栽培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并推广应用,改变林下可用资源日渐枯竭的状态。
2.3耕地资源短缺我国发展食用菌、中药和菜用植物基本都利用良田,而且作业面平面化。我国人口众多,可利用的土地不足,特别是城镇化发展,超级城市的建设,依靠传统的扩大栽培面积来增加总产量的做法受到限制。目前,山野菜等植物作为保健食品,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其价格一路上扬,但是需求量仍然不减[6]。因此,人工栽培逐渐被重视,不仅解决产量问题,更能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3林下经济植物套种模式的人工构建
利用林下空间环境及良好资源,建设食用菌、药材和山野菜生产基地,既可以满足企业加工的需要,进而提高林下副产品的附加值,又可以保护野生资源合理利用,不致因追逐利益而导致濒危物种的灭绝,所以开发森林资源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所选经济植物进行科学搭配,在次生林地下栽培经济植物,建立林下药材、林下野菜的栽植模式区。在进行森林抚育的同时,促进林下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保护地表土层,防止水土流失。发挥林下经济植物的生产力,可以短期获得经济效益。在经济植物选择上,要选择对森林竞争力小、经济效益高、生长迅速、耐性好的品种[7]。
3.1林下经济植物开发的主要模式
目前,森林以次生林为主,树种主要以杨、柳、桦和三大硬阔为主,经济物种主要有五味子、猴腿蘑、金银花、白芍、蕨菜、黄瓜香、木耳等。
3.1.1林菌复合模式。林下食用菌适宜阴暗潮湿环境,目前可以发展的品种较多,现详述如下。榛蘑即蜜环菌系广泛分布的一种药食两用菌。其生长在多种阔叶树根部、干基部、伐桩及倒木上;在阔叶及针阔混交林下,土壤中有横走的根、根茎及大量枯枝落叶的林地上也有生长。榛蘑系东北林区特有的山珍,在保护野生资源前提下,人工增加林地榛蘑的产量,实现林下半人工栽榛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常选择蒙古栎为主的阔叶林作为榛磨半人工栽培基地。 猪苓是一种传统的多年生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可以食用,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且味道鲜美,同时猪苓菌核可入药。目前野生猪苓资源已被破坏殆尽,因此林下栽培猪苓具有广阔的前景。可选择蒙古栎为主的阔叶林作为猪苓半人工栽培基地。
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为先导,突破人工栽培技术难点,大力发展榛蘑、猪苓等半人工栽培,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具有广阔的前景。
3.1.2林菜复合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选择合适郁闭度的林地,栽培合适的植物品种(十字花科等)。设计合理的株行距,林业割带后,清扫落叶,适当翻地、浇水、施肥[7]。开沟种植蕨菜、黄瓜香、刺嫩芽、薇菜等;也可以用营养缽育苗,林下打孔栽植,能够缩短生长周期。
3.1.3林药复合模式。建立林下药材复合种植模式能够保护濒危稀缺中药资源,巩固发展板蓝根、黄芪、党参、关苍术等具有明显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加快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设和认证,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合林下生长的药材品种一般是阴性植物,如林下参、月见草、穿地龙、防风、轮叶党参、板蓝根等,可以在幼林期间作,或者成林后林下栽培。
3.2林下经济植物优化套种模式管护原则
3.2.1弱化耕作强度与减少耕作周期,实现林下经济植物立体抚育。 林下经济植物套种模式要求栽培植物自肥力强,生长周期短,耕作强度要求不高等。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手段,尽量减少对森林的扰动,努力提高栽培植物的经济效益,减少栽培植物的移出量,让森林受到最小影响[8]。
3.2.2使经济效益短期化、最大化。科学套种模式能够使闲置的林下空间得到最大利用,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经济植物生长周期短,收益速度快,能够使效益周期缩短化[7],还可以较快提高森林郁闭度,增加碳循环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循环速度,防止水土流失,对维持森林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4结语
商业性禁伐等政策的实施为林下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要将林业机构的侧重点从采伐木材转移到开发林副产品上来,林业管理部门要转变发展思路,挖掘林下产业潜力,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开发多种栽培套种模式,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把林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孵育[9]。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方向,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对木材采伐的过度依赖,充分开发林下资源,引导林业产业纵深发展,将林区社会经济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
[2] 冯万平.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林下主要经济植物资源概况及经营保护利用意见[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3):66-68.
[3] 赵英辰,李华西. 林下产业:林业产业的新兴经济增长点[J].河北林业,2006(6):21-23.
[4] 孙阁.让林地发挥最大效益[J].河北林业,2012(9):23-25.
[5] 张洪运,宣兆岩.小兴安岭林下适生经济植物优化套种模式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0(6):159,183.
[6] 安睿,张伟.我国中药出口问题分析[J].中医药信息,2006,23(2):7-9.
[7] 李建永.林—菜复合生态系统微生境变化及植物生产特点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8] 邹双全.杉木幼林套种经济植物的模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2):234-238.
[9]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