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兼作家与心理分析学家的柯卡尔说:“要是世上有足够的火箭和宇宙飞船,我敢说第一场大型太空婚礼肯定会是印度人举办的。这不是为了和左亲右邻看齐,而是要办得比邻居更好,要让邻居看了搥胸顿足。” 由此可见,印度婚礼的奢华程度早已闻名遐迩。
没有嫁妆,嫁不出去
在印度,女儿出嫁父母必须准备好丰厚的嫁妆,否则就很难嫁出去。这就是印度至今尚且流行的嫁妆制度。对于高等种姓或上流社会来说,嫁妆不仅包括绫罗绸缎、金银首饰,还包括小汽车等。结婚时,若新娘的嫁妆不足,不仅会遭到别人嗤笑,婚后还会受公婆及丈夫的折磨,因此嫁妆成为印度女孩父母的沉重负担。嫁妆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女方的家庭状况,也取决于男方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未婚夫的社会地位越高,身价也越高。因此,女方的父亲只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去挑选女婿。选定女婿后最重要的事情是与男方家长磋商,就嫁妆的多少讨价还价。此外,按照印度的传统风俗,举行结婚仪式的费用也是由女方承担,为此许多家庭不得不举借外债,即使有钱人家,若有三四个女儿,也会被嫁妆弄得倾家荡产。
尽管婚嫁时索要彩礼的做法被印度法律所禁止,但在比哈尔邦索要巨额彩礼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新娘的父母通常还要向新郎父母支付他儿子的教育费用。新娘嫁出后,得为她的丈夫和家人带去诸如日用品、电器、珠宝等大量嫁妆。如果新娘无法满足新郎家的要求,那她就会受到虐待,有时候,她们甚至会被强行套上一件浸泡过易燃石蜡的尼龙沙丽,点上火活活烧死。今天,修改后的印度法律规定,新娘如果在7年之内被火烧死,将被视为非自然死亡,她们的丈夫和公婆等将被控以谋杀罪。
印度婚礼就是这样特点鲜明,一个又一个离奇的传说更为之平添了些许神秘,令人不由得想要探个究竟,一睹庐山真面目。
印度婚礼,不是传说是传奇
在印度,我就有这样一次见证印度婚礼的机会。
出于礼貌,我试着询问新人家人能否参加婚礼并拍照,没想到对方不但没有拒绝反而特别热情地邀请我加入其中,令我受宠若惊。原来,在印度一个微笑、几句祝福,便是参加婚礼最有效的“通行证”,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出席婚礼的人数越多,主人的脸上越发光彩,庞大的礼宾队伍对婚礼主人而言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乐事。我参加的这场婚礼,人数竟有800人之多,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吧!
天还没亮,新娘就要开始做准备了。首先是搭配服装。虽然印度各地对婚礼服装样式和颜色各有不同要求,但是大多数时候新娘都是穿金边的红色和白色婚纱。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红色象征生活富裕和人丁兴旺。新郎一般穿白色上衣,下身穿着宽松的裤子,头上戴着精致的头巾和鲜花。新娘穿好婚纱,姐妹们就开始在她的手脚用一种叫“赫娜”的天然植物颜料进行彩绘,光手绘和脚绘的上彩时间就要长达三个小时之久。最后还要为新娘化上美丽的妆容、佩戴金光闪烁的头饰和珠宝,整个流程下来够她们忙一个早上的。
正午时分,新郎引领一批壮观的迎亲队、西式鼓号队,一路上唱唱跳跳,吹吹打打来接新娘子。当新郎和迎亲队抵达后,新郎要把朱砂涂在新娘的头发分缝处,朱砂最好是水状的,让它流到额头上一些,这样象征着夫妻可以相爱到老。新娘的亲友则要急步上前,向新郎献上珠宝、两套丝绸衣服、美酒和用酥油、酸奶、蜂蜜及糖做成的甜食。迎亲队伍回来后,此时祭师已把大米、树叶、燕麦、玫瑰花瓣等象征财富、健康、幸福、繁荣的各种祭品摆在祭坛上。新郎和新娘在各自的亲属陪同下,走上婚礼台,婚礼正式开始。
印度新娘的“脚趾环”
婚礼一般从点燃圣火开始,婚礼仪式有繁有简,但是牵手仪式、戴圣线仪式和绕走圣火仪式是不可少的。牵手仪式上,新娘的父亲把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表示他已把女儿交给了新郎。祭司诵经并把男方的衣服和女方的纱丽绑在一起,象征他们的结合。戴圣线仪式标志着新娘已经出嫁,出嫁的妇女要终身戴着它。比较特殊的习俗是,印度新娘会在结婚当日收到“脚指环”,而不是带手上的戒指,但现代印度新娘大多西方一样,交换戒指;当然,幸运的新娘除了戒指外,也会意外收到“脚指环”。
在绕走圣火仪式上,新人要面对面坐在燃烧的火盆旁边向火神祈祷,赐予自己未来婚姻生活灿烂光明和无限能量。根据印度教传统,整个婚礼从头到尾都要由Agni(火神)见证,也可以说,没有请火神到场的婚礼就不算是印度教的婚礼。新人在祭司的祈祷声中往火盆中投掷香木段、糖、大米、燕麦、豆子、酥油和树叶等物品供奉,以示崇敬,同时祈愿婚后的幸福和健康。随后,新娘跟随新郎围着火盆顺时针绕七圈。每绕一圈,祭司都向火神祈祷赐予这对新人丰衣足食、早生贵子、同甘共苦、保护夫妻俩的孩子、保佑夫妻白头偕老、一生为彼此的朋友。
婚礼最后,新娘要喂新郎满满五口印度糖果吃,说明照顾丈夫和给全家做饭是她应尽的义务。然后新郎再同样喂新娘糖果,说明供养妻子和全家是丈夫的责任。双方的亲戚给新人额头点上红点,并向他们抛洒大米,祝愿他们能长久,幸福地生活,同时也宣告婚礼仪式正式结束。
没有嫁妆,嫁不出去
在印度,女儿出嫁父母必须准备好丰厚的嫁妆,否则就很难嫁出去。这就是印度至今尚且流行的嫁妆制度。对于高等种姓或上流社会来说,嫁妆不仅包括绫罗绸缎、金银首饰,还包括小汽车等。结婚时,若新娘的嫁妆不足,不仅会遭到别人嗤笑,婚后还会受公婆及丈夫的折磨,因此嫁妆成为印度女孩父母的沉重负担。嫁妆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女方的家庭状况,也取决于男方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未婚夫的社会地位越高,身价也越高。因此,女方的父亲只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去挑选女婿。选定女婿后最重要的事情是与男方家长磋商,就嫁妆的多少讨价还价。此外,按照印度的传统风俗,举行结婚仪式的费用也是由女方承担,为此许多家庭不得不举借外债,即使有钱人家,若有三四个女儿,也会被嫁妆弄得倾家荡产。
尽管婚嫁时索要彩礼的做法被印度法律所禁止,但在比哈尔邦索要巨额彩礼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新娘的父母通常还要向新郎父母支付他儿子的教育费用。新娘嫁出后,得为她的丈夫和家人带去诸如日用品、电器、珠宝等大量嫁妆。如果新娘无法满足新郎家的要求,那她就会受到虐待,有时候,她们甚至会被强行套上一件浸泡过易燃石蜡的尼龙沙丽,点上火活活烧死。今天,修改后的印度法律规定,新娘如果在7年之内被火烧死,将被视为非自然死亡,她们的丈夫和公婆等将被控以谋杀罪。
印度婚礼就是这样特点鲜明,一个又一个离奇的传说更为之平添了些许神秘,令人不由得想要探个究竟,一睹庐山真面目。
印度婚礼,不是传说是传奇
在印度,我就有这样一次见证印度婚礼的机会。
出于礼貌,我试着询问新人家人能否参加婚礼并拍照,没想到对方不但没有拒绝反而特别热情地邀请我加入其中,令我受宠若惊。原来,在印度一个微笑、几句祝福,便是参加婚礼最有效的“通行证”,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出席婚礼的人数越多,主人的脸上越发光彩,庞大的礼宾队伍对婚礼主人而言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乐事。我参加的这场婚礼,人数竟有800人之多,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吧!
天还没亮,新娘就要开始做准备了。首先是搭配服装。虽然印度各地对婚礼服装样式和颜色各有不同要求,但是大多数时候新娘都是穿金边的红色和白色婚纱。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红色象征生活富裕和人丁兴旺。新郎一般穿白色上衣,下身穿着宽松的裤子,头上戴着精致的头巾和鲜花。新娘穿好婚纱,姐妹们就开始在她的手脚用一种叫“赫娜”的天然植物颜料进行彩绘,光手绘和脚绘的上彩时间就要长达三个小时之久。最后还要为新娘化上美丽的妆容、佩戴金光闪烁的头饰和珠宝,整个流程下来够她们忙一个早上的。
正午时分,新郎引领一批壮观的迎亲队、西式鼓号队,一路上唱唱跳跳,吹吹打打来接新娘子。当新郎和迎亲队抵达后,新郎要把朱砂涂在新娘的头发分缝处,朱砂最好是水状的,让它流到额头上一些,这样象征着夫妻可以相爱到老。新娘的亲友则要急步上前,向新郎献上珠宝、两套丝绸衣服、美酒和用酥油、酸奶、蜂蜜及糖做成的甜食。迎亲队伍回来后,此时祭师已把大米、树叶、燕麦、玫瑰花瓣等象征财富、健康、幸福、繁荣的各种祭品摆在祭坛上。新郎和新娘在各自的亲属陪同下,走上婚礼台,婚礼正式开始。
印度新娘的“脚趾环”
婚礼一般从点燃圣火开始,婚礼仪式有繁有简,但是牵手仪式、戴圣线仪式和绕走圣火仪式是不可少的。牵手仪式上,新娘的父亲把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表示他已把女儿交给了新郎。祭司诵经并把男方的衣服和女方的纱丽绑在一起,象征他们的结合。戴圣线仪式标志着新娘已经出嫁,出嫁的妇女要终身戴着它。比较特殊的习俗是,印度新娘会在结婚当日收到“脚指环”,而不是带手上的戒指,但现代印度新娘大多西方一样,交换戒指;当然,幸运的新娘除了戒指外,也会意外收到“脚指环”。
在绕走圣火仪式上,新人要面对面坐在燃烧的火盆旁边向火神祈祷,赐予自己未来婚姻生活灿烂光明和无限能量。根据印度教传统,整个婚礼从头到尾都要由Agni(火神)见证,也可以说,没有请火神到场的婚礼就不算是印度教的婚礼。新人在祭司的祈祷声中往火盆中投掷香木段、糖、大米、燕麦、豆子、酥油和树叶等物品供奉,以示崇敬,同时祈愿婚后的幸福和健康。随后,新娘跟随新郎围着火盆顺时针绕七圈。每绕一圈,祭司都向火神祈祷赐予这对新人丰衣足食、早生贵子、同甘共苦、保护夫妻俩的孩子、保佑夫妻白头偕老、一生为彼此的朋友。
婚礼最后,新娘要喂新郎满满五口印度糖果吃,说明照顾丈夫和给全家做饭是她应尽的义务。然后新郎再同样喂新娘糖果,说明供养妻子和全家是丈夫的责任。双方的亲戚给新人额头点上红点,并向他们抛洒大米,祝愿他们能长久,幸福地生活,同时也宣告婚礼仪式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