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规模大、出版品种多、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的医学专业出版机构。经过68年的稳健发展,人卫社出版了大量优质医药教材、学术专著和科普图书,大力推动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刊记者采访了人卫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新华。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记者:长期以来,人卫社在我国健康发展事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人卫社的工作重点。
李新华:人卫社成立68年以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根植卫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为发展宗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科学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传承医学文明、传播医学文化、传扬医学科技、传授医学知识、传递医学信息”的人卫初心,紧紧围绕“医学教育服务、健康文化传播”两大产业,打造了医药教材、医学学术、健康科普、数字出版系列精品力作,致力于服务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广大人民群众健康。
记者:“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卫生类出版集团,贵社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新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纲领。在此背景下,与健康相关的科学普及工作备受关注。健康科普,就是以通俗的、科普的方式将医药卫生领域和大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传递给大众,短期目标是提高大众的健康水平,长期的目标则是培养大众的健康意识,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让每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落到实处。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将围绕三个方面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文件下发后,人卫社快速响应,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专门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结合人卫社工作实际,制定了《人卫社“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资源和人卫社已有资源,力求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向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卫生健康从业者、各行业领导干部解读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二是提升健康宣传教育相关人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宣教素质与能力,提升健康服务执业者的相关业务能力;三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各种健康科普知识,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为实现以上工作目标,我们充分利用图书、杂志、新媒体平台等全方位、立体化展开工作。传统出版方面,针对卫生健康行业行政人员、普通社会大众等人群的不同需求,系统策划优质图书选题。新媒体与数字出版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打造三种应用场景,以文章、漫画、微课、直播等形式打造群众日常需求场景;通过建设人卫健康教育知识库打造患者就医场景;通过策划制作系列线上短音/视频健康课程,打造健康管理與健康教育场景。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健康宣教活动。在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汶川地震11周年之际,我们联合上海市东方医院、上海电视台都市频道,在上海举办了科普丛书《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主题宣传活动。同一时间,在成都举办了“面对灾难意外你该怎么办”主题宣传活动,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达14万人次,在特殊时点有效传播了相关防灾减灾知识。
2020年8月,人卫社积极参与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主办的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小康年 读书乐”直播分享活动,邀请优质科普图书作者进行权威科普解读。活动共发布和推出直播7个场次,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00万。
为了帮助大众有效提高免疫力,人卫社策划出版了《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一书。同时以图书内容为基础,与人民日报旗下的新媒体平台人民健康合作制作了“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系列直播活动,共计5场,累计观看人数近300万;与新华网合作制作了“免疫力对病毒清除起决定性作用”主题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近100万。
2020年以来,我们遇到了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应对疫情防控,人卫社围绕“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发挥出版国家队的作用,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宣部的指导和支持下,迅速启动应急出版机制,围绕疫情防控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20年1月30日,正月初六,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指导下,人卫社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图书、电子书、网络版读物,并为全国各省区市免费提供可印制PDF版本用于公益传播。这本书人卫社自行印制40000册,全部发往武汉;其他省市出版社共印制308375册,总计348375册。电子版图书同步出版后,新华社、国家卫健委官微、各相关平台广泛传播。为支持民族地区抗疫,应青海省委宣传部、新疆区委宣传部、吉林省委宣传部等来函商请,报中宣部出版局同意,先后出版了汉维对照版、汉哈对照版、藏文版、朝鲜文版、蒙文版5种民文版。为支持全球抗疫,人卫社与五洲出版社联合,输出了英、法、意、西、俄、阿、日、韩、波斯、马其顿语共10个语种版本。
以上,就是人卫社围绕“健康中国行动”所做的一部分工作。下一步,人卫社将围绕卫生健康工作大局,继续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相关要求,紧跟重大工作和活动,结合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实际,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深挖选题资源,做好内容建设,提高传播渠道、方式的覆盖面和精准度。继续围绕四类人群、三个目标,不断遴选优质选题进入计划中。同时在重点方向上加强部署,尤其是加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相关选题策划。积极推动“互联网+精准传播”,构建全媒体卫生健康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借助融媒体技术,利用我社“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针对性建设人卫健康教育知识库,实现“互联网+健康教育、健康传播和健康促进”。 记者: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方面,贵社出版了多种健康科普作品,您认为一部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李新华:对于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而言,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普作品的根基,一旦根基不牢,科学性上有所偏颇,就失去了作品存在的价值,会对大众产生误导,造成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为了让健康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得到根本的保障,在选题策划、书稿撰写阶段,作者和编辑就应该遵循循证医学理念,紧跟相关学科的前言和进展,以最成熟的、最广为認可的理论指导构建图书的内容。正是基于对科学性的敬畏和重视,才能成就一部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
二是专业性。为了保证科普作品的科学性,需要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专业性保障科学性。对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其作品相关领域有所深耕,以专业立权威,为作品的科学性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科普作品的编辑而言,既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还要对作品涉及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扩大知识广度,为作品的专业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实用性。科普作品大多以向大众传递科学知识为主,往往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我们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是要让大众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实践,所以就健康科普传播而言,理论与实践并重,甚至实践重于理论,这就要求作品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一方面,需要健康科普作品的创作者将艰深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且实用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健康科普作品的出版者从大众需求出发,有效消除专业创作者与大众在认知、思维、理解、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增加作品内容的可触达性。
四是传播性。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借助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向大众提供一种更便利、更可及的新型传播形式。利用新媒体,可以有效拓展科普作品的时空限制,满足大众在不同生活情境下的知识需求;新媒体拓展了科普作品既有内容的丰度和广度,可以实现科普作品创作者和大众读者的双向交流,以上这些均可促进科普作品的传播,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
五是引领性。优秀的科普作品应该是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深入探索,其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大众的科学思维,使大众在阅读中获得科学启蒙,从而建立起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浓厚的科学兴趣,提升整体的科学素养水平。作为健康科普作品的创作者,如果仅仅是就问题谈问题,无法从科学启蒙的角度对大众进行引领,就如同“授人以鱼”,会反复出现“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局面。反之,如果在健康科普作品中既包含了具体的健康科普知识,又包含了针对大众的科学思维的建立和培养,就如同“授人以渔”,让大众学会自我思考,让健康谣言再无可乘之机。
记者: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大众普遍对自身健康关注不够,尤其是健康知识和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基于此,健康类的科普作品应该发挥其大作用,走进家庭,成为护佑身心健康的宝典。请推荐一些贵社的优秀作品给大家。
李新华: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造健康文化,才能有力提升大众的健康素养。优秀的科普作品应该顺应时代精神,为推动时代精神的发展作出努力。在健康科普作品中,具体体现为要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扎实推进“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传播策略,引导大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妇女、儿童、老年人等人群为重点,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个性化健康需求。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积极提倡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护佑全民健康。
基于此,人卫社出版了大量的优秀科普作品,比如由人卫社和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共同组织编写的《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填补了向普通民众全面系统宣传灾难逃生自救互救教育的空白;2019年重点关注全人群健康的《肿瘤防治科普丛书》《协和人说健康》两部作品,入选科技部评选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在2020年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针对大众“改善免疫力”的需求策划出版了《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一书,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2020年图文漫画类科普图书《疾病的真相:熊猫医生科普日记》以及医学人文类图书《照进角落的光:行走在远古到中世纪的医学》,分别获得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和银奖。此外,人卫社每年都有多部优秀的科普作品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名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的年度主题宣传优秀图书、品牌活动等奖项。
精品出版,服务医药人才培养
记者:培养医务工作者需要大量的优质医学教材,教材出版对医学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人卫社承担了哪些层面的教材编写及出版工作?做好教材出版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新华:医药教材肩负着发展医药事业、培养医药人才、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人卫社历来把教材建设当作一项崇高事业和立社之本,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决贯彻和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与教育的路线方针,成功探索出适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体现医学教育水平、与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现状接轨的教材建设模式。从建社之初引进苏联医学教材开始,到现在出版了以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干细胞”教材为代表的2500余种教材,人卫社的医药教材出版体系已全面覆盖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3个阶段,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本科、长学制、研究生5个层次,以及各个专业。特别是由人卫社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自1978年第一轮出版至今,已经过九轮修订,使本套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第九轮规划教材于2017年启动编写,自2018年5月出版以来发行量已超1100万册。
教材既是知识与技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人卫社在医药教材的编写组织过程中,始终注重将医学教育的改革理念、思路、努力方向融入到教材的编写工作当中,通过教材的改革来支持医学教育的改革。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助力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人卫社大力加强教材的创新建设,坚持实施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战略,近年来出版了中国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建设了全球首个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大力推动人卫教材电子版上线工作。一系列数字化的融合创新举措,使人卫社形成了以规划教材为主体,由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慕课、各类医学教育平台等相关服务组成的立体化医学教育教材格局。特别是疫情期间,为满足广大医学院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工作需求,我们上线了各层次、几乎覆盖医学所有主要专业的560门电子版教材,并将现有的多样化数字资源免费提供给全国各医学院校使用。 同时,人卫社坚持务实开展综合调研和专题调研,加强与医药院校、医疗单位、科研院校、合作单位等的沟通联系,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院校的实际教学需求有机结合起来。2012—2019年间,连续8年在全国范围展开综合调研和专题调研,累计走访调研单位600多家,覆蓋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直辖市、自治区。调研成果为改进教材建设、提高教材市场竞争实力、提升融合出版能力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也为人卫社在未来实际工作中逐步解决和落实相关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调研,也宣传了“人卫”品牌及各类产品,挖掘整合资源,稳固扩大合作,服务行业发展,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多元化发展,集团化建设,勾画未来新篇章
记者:多元化发展、集团化建设是贵社的战略思想,未来有怎样的新规划和发展方向?
李新华:“多元化”战略是人卫社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近年来,人卫社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人民卫生出版集团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框架下,立足主业大力推进主业相关多元化拓展和集团化建设。目前有12家全资子公司、2家参控股公司,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数字科技、印务、酒店、会展、投资、健康服务等多元业务与出版主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也在进一步探索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道路。
其中,人卫电子音像公司、人卫智数科技公司是全方位服务人卫社数字出版发展的两家子公司,先后成立于2013年、2018年,在人卫社整个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卫电子音像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研发运营的人卫3D解剖学等多项数字产品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人卫智数科技公司主要运营“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知识服务平台,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知识服务,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该平台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项目。目前,人卫融合教材、人卫考试平台、“人卫助手”系列、“人卫健康教育知识库”等一系列重点数字产品不断迭代研发,取得了较好的融合效益。人卫融合教材发行3000多万册,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使用院校达200多所,“人卫助手”系列APP端用户100万以上。“人卫健康”关注用户120余万,人卫学习强国号订阅用户2700余万。
近年来,人卫社依托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和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品牌资源优势,稳步拓展京外布局。2015年成立上海分社、人卫(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承担华东地区的出版传媒服务、营销和多元化拓展。2017年,在河南郑州与民营企业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人卫树人股份有限公司”,在教育培训领域取得突破。今年,我们又在广州与2家民营企业成立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人卫广东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社)”,立足广东辐射整个华南,已开展相关经营业务。目前,我们还正在西安筹建西北分社,未来将加快构建覆盖华东、华南、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的战略布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卫生健康出版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四五”期间,人卫社仍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健康、教育和文化工作方针,始终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学教育服务与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医学学术创新与成果传播转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展出版工作,不断提升精品意识和原创精品出版能力,打造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人卫重点产品群,提高出版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引领医药卫生出版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记者:长期以来,人卫社在我国健康发展事业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人卫社的工作重点。
李新华:人卫社成立68年以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根植卫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为发展宗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科学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传承医学文明、传播医学文化、传扬医学科技、传授医学知识、传递医学信息”的人卫初心,紧紧围绕“医学教育服务、健康文化传播”两大产业,打造了医药教材、医学学术、健康科普、数字出版系列精品力作,致力于服务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广大人民群众健康。
记者:“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卫生类出版集团,贵社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李新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纲领。在此背景下,与健康相关的科学普及工作备受关注。健康科普,就是以通俗的、科普的方式将医药卫生领域和大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知识、方法、技能传递给大众,短期目标是提高大众的健康水平,长期的目标则是培养大众的健康意识,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让每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落到实处。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将围绕三个方面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文件下发后,人卫社快速响应,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专门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结合人卫社工作实际,制定了《人卫社“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资源和人卫社已有资源,力求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向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卫生健康从业者、各行业领导干部解读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二是提升健康宣传教育相关人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宣教素质与能力,提升健康服务执业者的相关业务能力;三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各种健康科普知识,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为实现以上工作目标,我们充分利用图书、杂志、新媒体平台等全方位、立体化展开工作。传统出版方面,针对卫生健康行业行政人员、普通社会大众等人群的不同需求,系统策划优质图书选题。新媒体与数字出版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打造三种应用场景,以文章、漫画、微课、直播等形式打造群众日常需求场景;通过建设人卫健康教育知识库打造患者就医场景;通过策划制作系列线上短音/视频健康课程,打造健康管理與健康教育场景。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健康宣教活动。在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汶川地震11周年之际,我们联合上海市东方医院、上海电视台都市频道,在上海举办了科普丛书《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主题宣传活动。同一时间,在成都举办了“面对灾难意外你该怎么办”主题宣传活动,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达14万人次,在特殊时点有效传播了相关防灾减灾知识。
2020年8月,人卫社积极参与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主办的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小康年 读书乐”直播分享活动,邀请优质科普图书作者进行权威科普解读。活动共发布和推出直播7个场次,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00万。
为了帮助大众有效提高免疫力,人卫社策划出版了《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一书。同时以图书内容为基础,与人民日报旗下的新媒体平台人民健康合作制作了“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系列直播活动,共计5场,累计观看人数近300万;与新华网合作制作了“免疫力对病毒清除起决定性作用”主题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近100万。
2020年以来,我们遇到了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应对疫情防控,人卫社围绕“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发挥出版国家队的作用,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宣部的指导和支持下,迅速启动应急出版机制,围绕疫情防控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20年1月30日,正月初六,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指导下,人卫社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图书、电子书、网络版读物,并为全国各省区市免费提供可印制PDF版本用于公益传播。这本书人卫社自行印制40000册,全部发往武汉;其他省市出版社共印制308375册,总计348375册。电子版图书同步出版后,新华社、国家卫健委官微、各相关平台广泛传播。为支持民族地区抗疫,应青海省委宣传部、新疆区委宣传部、吉林省委宣传部等来函商请,报中宣部出版局同意,先后出版了汉维对照版、汉哈对照版、藏文版、朝鲜文版、蒙文版5种民文版。为支持全球抗疫,人卫社与五洲出版社联合,输出了英、法、意、西、俄、阿、日、韩、波斯、马其顿语共10个语种版本。
以上,就是人卫社围绕“健康中国行动”所做的一部分工作。下一步,人卫社将围绕卫生健康工作大局,继续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相关要求,紧跟重大工作和活动,结合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实际,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深挖选题资源,做好内容建设,提高传播渠道、方式的覆盖面和精准度。继续围绕四类人群、三个目标,不断遴选优质选题进入计划中。同时在重点方向上加强部署,尤其是加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相关选题策划。积极推动“互联网+精准传播”,构建全媒体卫生健康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借助融媒体技术,利用我社“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针对性建设人卫健康教育知识库,实现“互联网+健康教育、健康传播和健康促进”。 记者: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方面,贵社出版了多种健康科普作品,您认为一部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李新华:对于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而言,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普作品的根基,一旦根基不牢,科学性上有所偏颇,就失去了作品存在的价值,会对大众产生误导,造成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为了让健康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得到根本的保障,在选题策划、书稿撰写阶段,作者和编辑就应该遵循循证医学理念,紧跟相关学科的前言和进展,以最成熟的、最广为認可的理论指导构建图书的内容。正是基于对科学性的敬畏和重视,才能成就一部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
二是专业性。为了保证科普作品的科学性,需要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专业性保障科学性。对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其作品相关领域有所深耕,以专业立权威,为作品的科学性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科普作品的编辑而言,既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还要对作品涉及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扩大知识广度,为作品的专业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实用性。科普作品大多以向大众传递科学知识为主,往往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我们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是要让大众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实践,所以就健康科普传播而言,理论与实践并重,甚至实践重于理论,这就要求作品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一方面,需要健康科普作品的创作者将艰深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且实用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健康科普作品的出版者从大众需求出发,有效消除专业创作者与大众在认知、思维、理解、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增加作品内容的可触达性。
四是传播性。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借助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向大众提供一种更便利、更可及的新型传播形式。利用新媒体,可以有效拓展科普作品的时空限制,满足大众在不同生活情境下的知识需求;新媒体拓展了科普作品既有内容的丰度和广度,可以实现科普作品创作者和大众读者的双向交流,以上这些均可促进科普作品的传播,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
五是引领性。优秀的科普作品应该是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深入探索,其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大众的科学思维,使大众在阅读中获得科学启蒙,从而建立起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浓厚的科学兴趣,提升整体的科学素养水平。作为健康科普作品的创作者,如果仅仅是就问题谈问题,无法从科学启蒙的角度对大众进行引领,就如同“授人以鱼”,会反复出现“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局面。反之,如果在健康科普作品中既包含了具体的健康科普知识,又包含了针对大众的科学思维的建立和培养,就如同“授人以渔”,让大众学会自我思考,让健康谣言再无可乘之机。
记者: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大众普遍对自身健康关注不够,尤其是健康知识和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基于此,健康类的科普作品应该发挥其大作用,走进家庭,成为护佑身心健康的宝典。请推荐一些贵社的优秀作品给大家。
李新华: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打造健康文化,才能有力提升大众的健康素养。优秀的科普作品应该顺应时代精神,为推动时代精神的发展作出努力。在健康科普作品中,具体体现为要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扎实推进“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传播策略,引导大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妇女、儿童、老年人等人群为重点,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个性化健康需求。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积极提倡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护佑全民健康。
基于此,人卫社出版了大量的优秀科普作品,比如由人卫社和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共同组织编写的《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填补了向普通民众全面系统宣传灾难逃生自救互救教育的空白;2019年重点关注全人群健康的《肿瘤防治科普丛书》《协和人说健康》两部作品,入选科技部评选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在2020年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针对大众“改善免疫力”的需求策划出版了《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一书,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2020年图文漫画类科普图书《疾病的真相:熊猫医生科普日记》以及医学人文类图书《照进角落的光:行走在远古到中世纪的医学》,分别获得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和银奖。此外,人卫社每年都有多部优秀的科普作品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名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的年度主题宣传优秀图书、品牌活动等奖项。
精品出版,服务医药人才培养
记者:培养医务工作者需要大量的优质医学教材,教材出版对医学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人卫社承担了哪些层面的教材编写及出版工作?做好教材出版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新华:医药教材肩负着发展医药事业、培养医药人才、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人卫社历来把教材建设当作一项崇高事业和立社之本,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决贯彻和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与教育的路线方针,成功探索出适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体现医学教育水平、与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现状接轨的教材建设模式。从建社之初引进苏联医学教材开始,到现在出版了以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干细胞”教材为代表的2500余种教材,人卫社的医药教材出版体系已全面覆盖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3个阶段,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本科、长学制、研究生5个层次,以及各个专业。特别是由人卫社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自1978年第一轮出版至今,已经过九轮修订,使本套教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不断丰富、完善与创新。第九轮规划教材于2017年启动编写,自2018年5月出版以来发行量已超1100万册。
教材既是知识与技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人卫社在医药教材的编写组织过程中,始终注重将医学教育的改革理念、思路、努力方向融入到教材的编写工作当中,通过教材的改革来支持医学教育的改革。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助力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人卫社大力加强教材的创新建设,坚持实施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战略,近年来出版了中国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建设了全球首个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大力推动人卫教材电子版上线工作。一系列数字化的融合创新举措,使人卫社形成了以规划教材为主体,由配套教材、网络增值服务、慕课、各类医学教育平台等相关服务组成的立体化医学教育教材格局。特别是疫情期间,为满足广大医学院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工作需求,我们上线了各层次、几乎覆盖医学所有主要专业的560门电子版教材,并将现有的多样化数字资源免费提供给全国各医学院校使用。 同时,人卫社坚持务实开展综合调研和专题调研,加强与医药院校、医疗单位、科研院校、合作单位等的沟通联系,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院校的实际教学需求有机结合起来。2012—2019年间,连续8年在全国范围展开综合调研和专题调研,累计走访调研单位600多家,覆蓋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直辖市、自治区。调研成果为改进教材建设、提高教材市场竞争实力、提升融合出版能力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也为人卫社在未来实际工作中逐步解决和落实相关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调研,也宣传了“人卫”品牌及各类产品,挖掘整合资源,稳固扩大合作,服务行业发展,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多元化发展,集团化建设,勾画未来新篇章
记者:多元化发展、集团化建设是贵社的战略思想,未来有怎样的新规划和发展方向?
李新华:“多元化”战略是人卫社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近年来,人卫社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人民卫生出版集团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框架下,立足主业大力推进主业相关多元化拓展和集团化建设。目前有12家全资子公司、2家参控股公司,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数字科技、印务、酒店、会展、投资、健康服务等多元业务与出版主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也在进一步探索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道路。
其中,人卫电子音像公司、人卫智数科技公司是全方位服务人卫社数字出版发展的两家子公司,先后成立于2013年、2018年,在人卫社整个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卫电子音像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研发运营的人卫3D解剖学等多项数字产品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人卫智数科技公司主要运营“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知识服务平台,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知识服务,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该平台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项目。目前,人卫融合教材、人卫考试平台、“人卫助手”系列、“人卫健康教育知识库”等一系列重点数字产品不断迭代研发,取得了较好的融合效益。人卫融合教材发行3000多万册,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使用院校达200多所,“人卫助手”系列APP端用户100万以上。“人卫健康”关注用户120余万,人卫学习强国号订阅用户2700余万。
近年来,人卫社依托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和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品牌资源优势,稳步拓展京外布局。2015年成立上海分社、人卫(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承担华东地区的出版传媒服务、营销和多元化拓展。2017年,在河南郑州与民营企业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人卫树人股份有限公司”,在教育培训领域取得突破。今年,我们又在广州与2家民营企业成立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人卫广东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社)”,立足广东辐射整个华南,已开展相关经营业务。目前,我们还正在西安筹建西北分社,未来将加快构建覆盖华东、华南、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的战略布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为卫生健康出版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四五”期间,人卫社仍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健康、教育和文化工作方针,始终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学教育服务与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医学学术创新与成果传播转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展出版工作,不断提升精品意识和原创精品出版能力,打造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人卫重点产品群,提高出版质量水平和服务能力,引领医药卫生出版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实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