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教师权威与教学效果的密切关系,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树立其权威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师;权威;教学效果
教师的权威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少教师尽管满腹才学,但由于在学生中没有树立起应有的权威,所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权威,受人敬重,否则,一个失去权威,甚至让学生瞧不起的教师就不可能搞好教学。
教师的权威如何,不在于职业本身和主观愿望,而在于对工作的热爱和自己的努力,它的基础应建立在教师本身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工作表现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职业本身向每个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努力学习,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不学无术,对问题一知半解的老师是很难受人敬重,很难树立起教师的权威的,相反,一个知识渊博的“通才教师”就容易得到学生的敬重。二要认真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懂得教育规律,不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是不称职的。三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实践这些要求的过程,就是逐步建立教师权威的过程。为此,教师要树立起应有的权威,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刻苦钻研,不断进取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不但要求教师要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要刻苦钻研新的知识。如果你不努力钻研,不掌握新的科技动态,哪怕你有几十年的教龄,那些老掉牙的东西早已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二、 要锤炼爱生之心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你爱别人,别人才能永远爱你;你尊重别人,别人会永远尊重你。学生虽普遍年轻,但也有其人格,蔑视人格,就是蔑视教育。教师通过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来启发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懂得做人的尊严。教师对学生的爱比父母爱子之心更集中反映了社会的希望,蕴涵着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当教师真心诚意地爱护、关心自己的学生,学生就能借助情感的触动与催化,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要求,而且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教师的权威也就由此树立起来了。这里所说的“爱生是指关心、爱护学生,而不是溺爱学生”,“爱生”是一个整体的观念,而不是学生的局部,相反,过分地宠爱学生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只爱部分学生,也不利于同学间的团结,还会引起另一部分人对教师的反感。
三、 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品德
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待人处世,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以影响。正如加里宁所说的:“如果教师很有权威,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权威能否建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他能否自觉接受这种监督。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要求学生遵守的,而自己却违背了,那后果是严重的。相反,一个大公无私、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就会深受学生的崇敬。
四、 要讲究教育方法
首先,对学生要严宽得宜。管理、教育学生要“严”字当头,处理问题要灵活对待,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是严格的,同时,在一些问题上也是关心、爱护、体谅他们的。有些教师把权威与“威严”等同起来,认为自己的态度越严厉,就越具有权威性,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想法。一个过分原则、呆板、处事缺乏灵活性、没有人情味的教师,学生是不会欢迎的,这样的教师也不可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积极兴趣。当然,过分宠爱学生、办事不讲究原则、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老师,教师的权威也无从谈起。所以,只有严宽相济,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灵活处理问题的老师才能深受学生的敬重。
关键词:教师;权威;教学效果
教师的权威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少教师尽管满腹才学,但由于在学生中没有树立起应有的权威,所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权威,受人敬重,否则,一个失去权威,甚至让学生瞧不起的教师就不可能搞好教学。
教师的权威如何,不在于职业本身和主观愿望,而在于对工作的热爱和自己的努力,它的基础应建立在教师本身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工作表现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职业本身向每个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努力学习,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不学无术,对问题一知半解的老师是很难受人敬重,很难树立起教师的权威的,相反,一个知识渊博的“通才教师”就容易得到学生的敬重。二要认真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懂得教育规律,不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是不称职的。三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实践这些要求的过程,就是逐步建立教师权威的过程。为此,教师要树立起应有的权威,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刻苦钻研,不断进取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不但要求教师要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要刻苦钻研新的知识。如果你不努力钻研,不掌握新的科技动态,哪怕你有几十年的教龄,那些老掉牙的东西早已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二、 要锤炼爱生之心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你爱别人,别人才能永远爱你;你尊重别人,别人会永远尊重你。学生虽普遍年轻,但也有其人格,蔑视人格,就是蔑视教育。教师通过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来启发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懂得做人的尊严。教师对学生的爱比父母爱子之心更集中反映了社会的希望,蕴涵着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当教师真心诚意地爱护、关心自己的学生,学生就能借助情感的触动与催化,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要求,而且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教师的权威也就由此树立起来了。这里所说的“爱生是指关心、爱护学生,而不是溺爱学生”,“爱生”是一个整体的观念,而不是学生的局部,相反,过分地宠爱学生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只爱部分学生,也不利于同学间的团结,还会引起另一部分人对教师的反感。
三、 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品德
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待人处世,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以影响。正如加里宁所说的:“如果教师很有权威,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权威能否建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他能否自觉接受这种监督。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要求学生遵守的,而自己却违背了,那后果是严重的。相反,一个大公无私、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就会深受学生的崇敬。
四、 要讲究教育方法
首先,对学生要严宽得宜。管理、教育学生要“严”字当头,处理问题要灵活对待,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是严格的,同时,在一些问题上也是关心、爱护、体谅他们的。有些教师把权威与“威严”等同起来,认为自己的态度越严厉,就越具有权威性,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想法。一个过分原则、呆板、处事缺乏灵活性、没有人情味的教师,学生是不会欢迎的,这样的教师也不可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积极兴趣。当然,过分宠爱学生、办事不讲究原则、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老师,教师的权威也无从谈起。所以,只有严宽相济,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灵活处理问题的老师才能深受学生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