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语言含蓄隽永,意境悠远深邃,具有中国独特的气质和韵味。五千年的深厚积淀给我们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这些诗篇凝聚着文化精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可以丰富人的思想内涵,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拉近人们与艺术涵养的距离。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有所积累,有所收获。良好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一定是妙趣横生、充满快乐、具有诗情画意的课堂。诗歌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和含蓄性,而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还不足,所以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死记硬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愉悦地领略诗歌的美。
课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与方法,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把文本教学与相关情境充分结合起来,注重名篇诗句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常诵读,多积累,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比如孟郊的《游子吟》表达的是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因为现在的学生对缝制衣服几乎没有了直观感受,当然不能体会到这处细节意味着什么。但是当把这首诗放在母亲节这样的环境中,和学生们一起谈论母爱,让学生谈论生活中母亲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他们就能够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深沉。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生就对“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当学生在校园中看到盛开的繁花,看到花前萦绕的蜂儿蝶儿,听到婉转的鸟鸣,学生会对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说,当教师运用这些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古诗词营造一定的情境时,学生爱好诗词的兴趣才能就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通过课堂绘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美丽景色,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里色彩对比强烈,即使是在送别,诗人把对友人的眷恋和不舍也表达的特别委婉曲折。我试着让学生画出鲜艳的荷花和红日相映下分外鲜艳娇红的荷花,一下子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画出了六月别具风味的荷花,画出了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荷叶,画出了伫立船头欣赏风景的诗人和将要离别的友人。通过绘画来引导他们对古诗的想象,拓展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在学习《村居》这首古诗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孩子们的直观感受能力很强,他们很快就能发现那些富含诗意的语言,渐渐生长的青草、飞来飞去的黄莺、放学归来的孩童、高空而飞的纸鸢,这里有色彩,含动静,有迷人的春景,亦有生活的场景。学生通过绘画能够将他们发现的春天的美,用比较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所以,诗词教学不应该灌输,而应该试着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展开想象,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完成对古诗的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
当然,在小學诗歌教学也要注意联系实际,巧妙运用。真正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才能在学习中巧妙地运用古诗名句,课堂上有学生在描写中秋节的时候引用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诗,说每当到了中秋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抬头,看到明月就会思念自己的亲人。这里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诗句中诗人一想念家人就会用“月亮”,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因为,古人会观察月亮的的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圆月如盘,意味着团团圆圆;残月如勾,象征着残缺不全。离家在外的人,在月圆之夜,常常仰望明月,思绪飞越千里万里,就会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就会涌起浓浓的思念之情。
古诗词的教学,除了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古诗词对孩子的重要影响。首先,古诗词是良好的品德教育、励志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学生在写一篇游关山的游记中这样写道,“望着眼前巍峨的高山心里不禁想起杜甫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我也暗暗发誓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中山小’。”这就是不服输的精神,这是具有远大志向的表现。同样,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多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包含多么深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古诗词对学生习作的重要作用。古诗词的学习,在习作的谋篇布局、飞扬文采、深远意蕴方面可以产生重要的作用。写冬天,不再是北风呼啸寒风凛冽,而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春天也不再仅仅是春暖花开,更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抒发内心的愁苦,也不仅仅是眉头紧锁,也可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样巧妙地运用古诗,使文章更具生动性,从而增添文章的神韵。同样,思考诗句中一些词语的用法,也会让学生习作更加生动富有韵味。
诚然,要把古诗的教学在实践中更好地展示,就需要我们教师试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学会诵读,学会欣赏,让他们获得更多知识,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版.
[2]《蒋勋说唐诗》.蒋勋著.中信出版社.2014版.
[3]《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谈诗论词》.叶嘉莹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基金项目:
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立项编号:Jcjykt2019193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有所积累,有所收获。良好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一定是妙趣横生、充满快乐、具有诗情画意的课堂。诗歌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和含蓄性,而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还不足,所以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死记硬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愉悦地领略诗歌的美。
课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与方法,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把文本教学与相关情境充分结合起来,注重名篇诗句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常诵读,多积累,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比如孟郊的《游子吟》表达的是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因为现在的学生对缝制衣服几乎没有了直观感受,当然不能体会到这处细节意味着什么。但是当把这首诗放在母亲节这样的环境中,和学生们一起谈论母爱,让学生谈论生活中母亲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他们就能够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深沉。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生就对“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当学生在校园中看到盛开的繁花,看到花前萦绕的蜂儿蝶儿,听到婉转的鸟鸣,学生会对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说,当教师运用这些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古诗词营造一定的情境时,学生爱好诗词的兴趣才能就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通过课堂绘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西湖六月的美丽景色,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里色彩对比强烈,即使是在送别,诗人把对友人的眷恋和不舍也表达的特别委婉曲折。我试着让学生画出鲜艳的荷花和红日相映下分外鲜艳娇红的荷花,一下子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画出了六月别具风味的荷花,画出了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荷叶,画出了伫立船头欣赏风景的诗人和将要离别的友人。通过绘画来引导他们对古诗的想象,拓展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在学习《村居》这首古诗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孩子们的直观感受能力很强,他们很快就能发现那些富含诗意的语言,渐渐生长的青草、飞来飞去的黄莺、放学归来的孩童、高空而飞的纸鸢,这里有色彩,含动静,有迷人的春景,亦有生活的场景。学生通过绘画能够将他们发现的春天的美,用比较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所以,诗词教学不应该灌输,而应该试着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展开想象,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完成对古诗的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
当然,在小學诗歌教学也要注意联系实际,巧妙运用。真正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才能在学习中巧妙地运用古诗名句,课堂上有学生在描写中秋节的时候引用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诗,说每当到了中秋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抬头,看到明月就会思念自己的亲人。这里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诗句中诗人一想念家人就会用“月亮”,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因为,古人会观察月亮的的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圆月如盘,意味着团团圆圆;残月如勾,象征着残缺不全。离家在外的人,在月圆之夜,常常仰望明月,思绪飞越千里万里,就会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就会涌起浓浓的思念之情。
古诗词的教学,除了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古诗词对孩子的重要影响。首先,古诗词是良好的品德教育、励志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学生在写一篇游关山的游记中这样写道,“望着眼前巍峨的高山心里不禁想起杜甫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我也暗暗发誓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中山小’。”这就是不服输的精神,这是具有远大志向的表现。同样,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多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包含多么深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另外,教师也要注意古诗词对学生习作的重要作用。古诗词的学习,在习作的谋篇布局、飞扬文采、深远意蕴方面可以产生重要的作用。写冬天,不再是北风呼啸寒风凛冽,而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春天也不再仅仅是春暖花开,更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抒发内心的愁苦,也不仅仅是眉头紧锁,也可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样巧妙地运用古诗,使文章更具生动性,从而增添文章的神韵。同样,思考诗句中一些词语的用法,也会让学生习作更加生动富有韵味。
诚然,要把古诗的教学在实践中更好地展示,就需要我们教师试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学会诵读,学会欣赏,让他们获得更多知识,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版.
[2]《蒋勋说唐诗》.蒋勋著.中信出版社.2014版.
[3]《风景旧曾谙:叶嘉莹谈诗论词》.叶嘉莹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版.
基金项目:
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立项编号:Jcjykt20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