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穿刺路径经皮肾通道与肾脏血管损伤的关系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6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穿刺路径下建立不同大小皮肾通道的肾脏血管损伤情况。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80个新鲜猪肾,分别经正常肾锥体中心线(路径A)、融合肾锥体一侧锥体的中心线(路径B)、融合肾锥体正中线(路径C)和肾柱正中线(路径D)4种路径穿刺,每条穿刺路径均分别建立F8、F12、F16、F20、F24和F30共6种不同大小的通道,依据穿刺路径及通道大小共设置24个实验组。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比较相同大小通道下4种穿刺路径的血管损伤情况,以及相同穿刺路径下不同大小通道的血管损伤情况。结果:经路径A和路径B穿刺以损伤皮质层Ⅴ、Ⅵ级动脉为主。经路径C穿刺,通道内可见白色结缔组织包绕的血管显露,总体以损伤Ⅳ级动脉为主。经路径D穿刺,通道内血管密布,Ⅲ~Ⅵ级动脉均损伤严重。经路径A、B、C、D分别扩张至F30、F24、F16、F12时出现Ⅲ级动脉损伤。4种不同穿刺路径的总体动脉损伤程度在F8(χn 2=8.259,n P=0.041)、F12(χn 2=12.610,n P=0.006)、F16(χn 2=15.386,n P=0.002)、F20(χn 2=16.288,n P=0.001)、F24(χn 2=16.068,n P=0.001)和F30(χn 2=10.298,n P=0.016)通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A和D相比,F12(n P=0.045)、F16(n P=0.025)、F20(n P=0.015)、F24(n P=0.007)和F30(n P=0.043)通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路径A和C相比,F16(n P=0.048)、F20(n P=0.046)和F24(n P=0.037)通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路径A和B相比,6种通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 P>0.05)。经路径A穿刺时,F8与F30通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P=0.038);经路径B穿刺时,F8与F24(n P=0.046)、F30(n P=0.027)通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结论:经肾柱正中线穿刺建立皮肾通道的血管损伤最严重,其次为经融合肾锥体正中线,经融合肾锥体一侧锥体的中心线和正常肾锥体中心线穿刺的血管损伤相对较少。经融合肾锥体一侧锥体的中心线、正常肾锥体中心线分别扩张至F24、F30通道时血管损伤增加。
其他文献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尿路上皮癌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溶瘤病毒作为免疫治疗的一项新兴研究热点,可以通过特异性破坏肿瘤细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日本明治维新革命后,迅速效仿西方,推进工业化建设。而农业几乎担负起整个国家工业化的所有重负,为日本从传统经济
目的:探讨经阴道网片置入前盆重建术治疗合并下尿路症状的膀胱脱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阴道网片置入前盆重建
肾癌发生皮肤转移者少见,而以多发性皮下结节为首发症状的更罕见。2018年1月19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例以多发性皮下结节为首发症状的肾细胞癌患者,因患者右肾癌分期为cTn
《崇祯历书》是明末的一部大型历算丛书,代表了中国历法史上的巨大变革。《恒星历指》作为《崇祯历书》的恒星理论部分,在《崇祯历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
“一村一品”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日本西南部的大分县,是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面向未来为基本理念而开展的一项地方振兴活动,经过近30年
本文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原发性肾尤因肉瘤(PRE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诊治特点。肾PRES/PNET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典型,
目的:总结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膀胱底纵切口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膀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