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越性的教育”点燃理想信念的“火炬”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ab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与超越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妨用超越性的教育点燃理想信念的火炬。理想信念教育是超越“知识本位”、超越“现实束缚”、超越“个体之我”、超越“自在自发”的过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引航星。当前,中华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段,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梦想之志、凝聚奋斗之力、开拓胜利之路。
  适应与超越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妨用超越性的教育点燃理想信念的火炬。理想信念教育是超越“知识本位”、超越“现实束缚”、超越“个体之我”、超越“自在自发”的过程。
  一、突破“有形”,走向“无形”
  “知识本位”教学强调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价值,是一种以认知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较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017年版新课标的出台,明确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素养本位”的教学价值取向,强调运用知识、技能与态度解决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理想信念教育从“知识本位”来看,仅仅是对理想信念这一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认知。但要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守理想,就必须超越知识的界限,站在素养教育的高度,思考课程的价值立意。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探究二“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这一课,从“知识本位”出发,是让学生识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坚定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认为这节课不常考,往往几句带过,甚至认为这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内容。恰恰相反,“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这节课是第三、四课的升华点,更是学习本教材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关键点。因此,我们要突破“知识本位”,从“素养本位”来理解这节课的定位。首先,从教材内容看,本节课主要通过探讨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国智慧的实践,引导学生以前瞻和预见的方式洞察中国的未来发展,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这一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淬炼和升华,是通过把握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进而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批判的观点指引学生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过程。其次,从课程的价值旨归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启发、引导和帮助人们建构美好未来并赋之于实践行动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任务,要求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最后,“知识本位”是师生对于考试评价的片面理解造成的,作为教育者不能把升学考试作为实现学生理想的唯一工具,不能把考试分数的追求超过学习本身,应超越工具性認识实现价值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综合能力、思维层次,以应对人生发展的需要。
  二、打破“有限”,面向“无限”
  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从理想信念的定义上看本身就具有超越性,教育者不能因为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而避之不谈,不能因为远方而忘了追求理想的诗意过程,更不能因为其崇高性而束之高阁。理想源于现实,但理想也高于现实。理想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社会发展总是在实然与应然、主观与客观、现实与理想的不断转化中实现对现存状态的超越。思政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依据人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的强大作用,早立志立大志,形成面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性思维和超越精神,不断提高适应与超越现实条件的能力和智慧。
  为了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笔者在讲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课时,展示了汶川地震中12岁的程强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字幅并最终圆梦的成功事例。学生从普通人物中感受到了理想的大力量,感受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客观条件束缚的惊人飞跃。为了让学生能坚定信念,结合自己的理想积极面对客观条件,笔者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当理想照进现实”的课堂活动,该活动需要学生上台说出自己的理想,台下的学生则会不断抛出实现这一理想需要面对的困难。活动中有位传媒班学生想要当军人,台下的学生觉得不可思议,追问传媒生为什么当军人。这名学生毅然回答,可以结合自己的传媒知识传播军旅文化。他的坚定回答说明了任何理想目标的实现,都是对现存社会关系的打破,是对受教育者自我和现实状况的超越。
  在这节课的最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2035年的远景规划目前虽然只是蓝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前虽然只是宏伟目标,但它不是镜中花、水中月,它能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下,不断克服前进中的“有限”条件,实现“无限”美好。
  三、跳出“小我”,实现“大我”
  个人理想具有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主体性,但这种超越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自我超越。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当前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于侧重个人理想的树立与规划,产生了忽视社会理想的倾向;二是把理想信念的目标指向和动力支撑简单化为权力或财富的倾向。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超越学生狭隘的理想认识,引导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合宜性、正当性,善于将分散的、多元的个人理想引导汇聚到社会的共同理想上、回归到为社会的共同理想奋斗上,要避免只讲起点,而不讲落脚点的问题。
  笔者在讲授第四课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这一目时,充分利用建党100周年的教育契机,设计了“我是圆梦演讲人”的活动,要求学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以“接续奋斗”为话题,发表“奉献青春  圆梦中华”的演讲。课堂上,有位学生演讲道:“2020年,我们共同面对了一系列无硝烟的“战争”。但我感受到的并不是危机与焦虑,而是温暖与有序……这让我再次明确了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参与基层工作,成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认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可或缺,舍小家、顾大家……”笔者结合学生的演讲,号召学生结合时代要求,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建功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再如,笔者在“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这节课中,运用了黄旭华30年隐姓埋名从未回家,为国研制核潜艇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黄旭华所说的“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进而组织学生编写反映黄旭华某一精神品质的微电影脚本,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平凡而伟大,在问题讨论中思辨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在课堂活动中形成对“社会之我”的坚定信念。
  四、摆脱“自在”,趋近“自觉”
  “自在自发”是指实践主体处在对必然规律无视或者盲动的状态,“自由自觉”是指实践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行为状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必须由自发走向自觉,也完全可能由自发走向自觉。理想信念教育如果仅仅是一种感性、抽象、盲从的理想,不会达到“自由自觉”的效果。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应该遵循信念的形成规律,把握从感性到理性、从盲从到主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让学生有充实的获得感,进而让学生无限趋近“自由自觉”。新课标提出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活动型课程通过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旨趣,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内化成为自觉的价值取向。
  通过活动型课程的设计,让学生在认知中相信理论,在情感中热爱理想,在意志中坚定信念,在行为上付诸实践。笔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参考了受学生欢迎的“直播带货”模式,设计了中国智慧线上推荐会,让学生选取“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疫情防控”等中国经验,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经验、中国智慧。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何有这份自信”,进而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感悟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的强大生机与活力,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人类有了超越性,才有美好生活的追求,教育有了超越性,才会有追求真理、提高实践的智慧与能力。用超越性的教育理念点亮理想信念之“光”,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汤逸山,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李雪芬,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突破原来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的狭窄范围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能力。而对原有文本画面、标点符号、语句、课题及课文结尾的适当补白,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
期刊
人才!高素质人才!是新世纪的呼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学校—培养人才的地方,就应从每节课入手,打造高效课堂,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效的课堂,就是全体参与的课堂!笔者在农村小学任教中高年级数学,实践中,体现学生“自主”的方式在增加,小组合作、小组交流、探索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然而,我们仔细地分析这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小组交流、探索,就会发现,在这些热闹的背后存在着危机,学生
期刊
数学阅读组在批阅第一大题中第7小题(找位置天空)引起了争议。我认为,有争议。我认为,有争论才有进步。  现将阅卷实况作一些见解:  这道题检测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位置。图上画有蛇,拟人化动物(兔)、乌龟、鱼、飞鸟、小鸡、拟人化动物(熊)。  第一个空是蛇在兔子的( )边,一些老师说“在(左边)”。其观点是把兔看作一个“物”,不要把它看作像人一样的站着而有它的左、右手之分,另一些老师认为:兔是已经拟人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下教师备课中存在的“克隆”、“分离”现象,剖析根源,提出应对策略:改革备课评价观,激发教师备课的内驱力;改革备课形式,提升教师解读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幼儿教师;备课问题;对策;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第2版)的使用,不仅带给一线教师更多新课程的理念,而且带给一线教师更丰富的课程资源,给一线教师的备课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便捷、高效。但是我
期刊
摘要:党的百年历史是高校青年学生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的精神支柱,是贯彻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思想源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立足于新形势、新变革、新要求,在“大思政”观指引下,高校党史教育以时间为主轴,厘清党的发展脉络;以理论为主导,把握历史规律;以人物为主线,传承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以实践为主旨,培养时代新人,将高校党史教育的实践向纵深推进。  关键词:大思
期刊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有关部门应深刻学习并落实《意见》精神,真正让“双减”落地,促进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一、“双减”聚焦学生健康成长质量
期刊
今天,我们“哈哈屋”没有一个孩子缺席,来了个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大团圆”,午餐后的户外活动开始了,为了安全起见,我和保育员姜老师,将孩子分成了男、女两队来带,我是班主任,很自然地带着20个“淘气包”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玩什么呢?滑梯上午已经玩过了,去沙地吧!孩子们的鞋里、裤腿儿上、手上难免会弄得满是沙子,上床时,也会弄脏床单…正当我难下决定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教学楼后面的砖地上,我如获珍宝
期刊
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以学生的兴趣、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情境为基础,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在原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善于创变,设计能够连接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学校学习的全场域课程,全面挖掘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育人价值,兼顾学生科学与艺术素养的培育,力求使学校开设的课程体现趣味性、关注需求性、融合教育性。  新的课程实施计划提出“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这类课程重点要让孩子充
期刊
【摘要】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教师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高效的中小学校长(含教师,以下同)培训是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的教育追求,也是参训校长的期盼。校长培训的好课堂、好效果、高实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体现在哪里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培训课堂实践感悟,认为高效的校长培训课堂应该是实践性、主动性、生成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效;校长培训;
期刊
编者按: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吸纳、借鉴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引导学生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