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去年我校实施了“学案导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结合学案,做好提前预习,这节课要学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利用学案大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自学情况,课堂上应重点讲解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使用导学案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导学案教学并非完美无缺,在不断地探索和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模式化;灵活性
去年我校实施了“学案导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结合学案,做好提前的预习,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利用学案大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自学情况,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课堂上有的完全可以直接让学生展示过程,有的可通过设问为其做铺垫,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将问题解决。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5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一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课后作业的反馈,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可对每一分导学案中的作业分两次,一次是学生做作业,第二次是学生改正的作业。指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要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并及时总结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后续学习数学时使用,也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使用导学案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导学案教学并非完美无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甚至还有一些不足亟待改进。
一、学案设计过于模式化,没能较好地体现层次感。有些学案设计,只是盲目的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做一个框架下的填充,缺乏思想性和创造性,使学案过分僵化,缺乏新意。学案的僵化必然导致学习活动的僵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会有思维能力的提升,学案导学的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更多的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为了增强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在学案设计上应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更多的留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学案应从所教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成有层次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使优秀学生能从中感到提升的满足,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二、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的含金量,难以形成思维的碰撞。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激烈碰撞,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于浅显,过于平淡,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不能充分体现学案思维的导向价值。因此,要重视学案问题的设计,加大思维的力度,使之具有启发性、层次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让学生明确要解决问题不认真读书不行,只读书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深也不行,从而在此思维的引导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价值。
三、学案教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学案也是一种预设案,并非一成不变。作为鲜活的学生,自然要有鲜活的思维,自然设计学案应有灵活性。但是,对这一点,有的老师重视不够。在学案的具体使用中,过分拘泥于学案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僵化地固守预设的学案,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变化,缺乏一种智慧生成的意识,使一些可贵的生成内容得不到重视,影响了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适当调整、修正学案,这就是我们讲的备课中最后形成的“个案”。我们应对学案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学案教学并不排斥生成。如果学案教学中缺乏灵活性,排斥具体有效的生成内容,那学案就将成为束缚千差万别的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创新灵性的迸发的僵死模式。这不是学案教学所希望的。因此,要树立学案为课堂服务、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意识,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学案,补充和完善学案,让学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媒介,而不是束缚师生发展的桎锢。这样,才能使学案更具针对性,更具有效性。
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在学案导学过程中,因受时间和教学任务所限,常使得探究活动不充分,不深入;或是教师不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体验,出现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这种两种现象存在的共同原因是“三清”任务重,教师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急于求成,让学生“吃现成饭”。从现实看是节省了时间,但从长远来看,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实际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教材进行总体把握,对学生进行认真分析。将典型问题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分析和探究,将小问题分组、分散讨论学习或探究,然后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思考:怎样的指令能让学生学得更清晰,学生不会的,教师要通过什么方式教会,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怎样展示才能思路更清晰,表达更精彩,思维更有深度。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结合我校实施学案的过程,根据本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看法。正是出于对导学案的关心,特别是希望数学导学案教学发展得更加完备,所以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与偏差,或者是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使数学导学案的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模式化;灵活性
去年我校实施了“学案导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结合学案,做好提前的预习,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利用学案大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自学情况,在课堂上要重点讲解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课堂上有的完全可以直接让学生展示过程,有的可通过设问为其做铺垫,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将问题解决。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5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一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课后作业的反馈,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可对每一分导学案中的作业分两次,一次是学生做作业,第二次是学生改正的作业。指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要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并及时总结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后续学习数学时使用,也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使用导学案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导学案教学并非完美无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甚至还有一些不足亟待改进。
一、学案设计过于模式化,没能较好地体现层次感。有些学案设计,只是盲目的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做一个框架下的填充,缺乏思想性和创造性,使学案过分僵化,缺乏新意。学案的僵化必然导致学习活动的僵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会有思维能力的提升,学案导学的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更多的体现的是整齐划一,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为了增强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在学案设计上应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更多的留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学案应从所教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成有层次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使优秀学生能从中感到提升的满足,一般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二、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的含金量,难以形成思维的碰撞。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激烈碰撞,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于浅显,过于平淡,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不能充分体现学案思维的导向价值。因此,要重视学案问题的设计,加大思维的力度,使之具有启发性、层次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让学生明确要解决问题不认真读书不行,只读书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深也不行,从而在此思维的引导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价值。
三、学案教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学案也是一种预设案,并非一成不变。作为鲜活的学生,自然要有鲜活的思维,自然设计学案应有灵活性。但是,对这一点,有的老师重视不够。在学案的具体使用中,过分拘泥于学案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僵化地固守预设的学案,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变化,缺乏一种智慧生成的意识,使一些可贵的生成内容得不到重视,影响了学案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中适当调整、修正学案,这就是我们讲的备课中最后形成的“个案”。我们应对学案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学案教学并不排斥生成。如果学案教学中缺乏灵活性,排斥具体有效的生成内容,那学案就将成为束缚千差万别的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创新灵性的迸发的僵死模式。这不是学案教学所希望的。因此,要树立学案为课堂服务、为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意识,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学案,补充和完善学案,让学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媒介,而不是束缚师生发展的桎锢。这样,才能使学案更具针对性,更具有效性。
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在学案导学过程中,因受时间和教学任务所限,常使得探究活动不充分,不深入;或是教师不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体验,出现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这种两种现象存在的共同原因是“三清”任务重,教师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急于求成,让学生“吃现成饭”。从现实看是节省了时间,但从长远来看,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实际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教材进行总体把握,对学生进行认真分析。将典型问题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分析和探究,将小问题分组、分散讨论学习或探究,然后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思考:怎样的指令能让学生学得更清晰,学生不会的,教师要通过什么方式教会,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怎样展示才能思路更清晰,表达更精彩,思维更有深度。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结合我校实施学案的过程,根据本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看法。正是出于对导学案的关心,特别是希望数学导学案教学发展得更加完备,所以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与偏差,或者是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使数学导学案的教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