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内容抽象,复杂难学,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和实验操作两方面入手进行探索,以求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基础 实践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192-02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分离提取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質、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鉴定方法[1]。
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与多学科联系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对于没有上过高中化学的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畏难弃学现象较严重。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自己和同行的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中职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的教学效果。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职学生是经过初中学习直接进入大学进行学习,大多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全面,接受知识的能力普遍偏低;其次,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理论掌握不牢固,不能熟练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课程中增加学习难度;再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学习效率低下;此外,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畏难心理较重,缺乏钻研精神和毅力;最后对外界诱惑抵抗力较弱尤其是网络游戏,课堂抬头率较低影响教学和学习质量。
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授课方式较单一,以讲授法满堂灌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太多的思考,师生间的互动沟通较少;还有讨论式教学,课堂气氛较好,但学生参与度不高且论点大多相似缺乏独特见解和创新性,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在实验教学中主要是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讲解,学生跟着操作进行相关原理的验证,实验教学过程变成了机械的重复,缺乏对实验现象潜在知识点的巩固和质疑的能力。因此,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及培养创新精神是值得教师认真研讨的焦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认识知识、探索原理的重要动机。我们在授课时要重视第一节课,通过科学家轶事、生活实例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吸引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再融入化合物植物或临床案例激发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如通过观看疟疾和青蒿素的研发相关视频,了解屠呦呦和团队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研发出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感染者的性命,而青蒿素正是课程中的萜类化合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带着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并爱上天然药物化学基础。
3.依据学情优化教材
我校使用的教材为人卫版刘诗泆主编,教材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内容包括提取分离方法原理,各论部分包括多种化合物的结构类型、鉴定方法和提取分离方法。总论中陈旧抽象的原理学生普遍反应抽象难懂,而各论中化合物结构式多变且繁杂易忘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部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适当删减原理内容,增加技术应用,如可对应用性强的煎煮法、渗漉法、超声提取法、透析法重点讲解其原理和在工作中的应用,而回流法、色谱法、水蒸气蒸馏法等研究性较强的方法作为了解或是在后续本科阶段再学习,以凸显技术应用型和岗位型的人才需要。
4.增加习题练习,扎实基础
增加习题有助于中职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难点易混淆点有针对性的编写习题,在每节课和每章节讲解完后进行同步练习,指导和帮助学生充分消化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牢固掌握课程内容,为工作和后续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5.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纲要求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约40%,但由于实验周期长、基本操作多、学生基础差等原因大多通过视频观看,上手操作的寥寥无几,这阻碍了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3]。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和实验项目的合理设置,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强化理论,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联系理论解决;实验项目时可根据学生能力适当增加开放性实验,如设计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培养探索、钻研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用课堂理论指导实验,再通过实验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循序渐进稳固基础的同时对科研也有一定的了解,为将来的深造和工作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6.结语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中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教学环节中引用新方法,新技术,结合多种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扬长避短,增加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克服畏难厌学情绪,培养发散创新思维,强化习题温故知新扎实基础,努力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心灵的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峰.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2]曹蔚,张雅,王四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2):133
[3]刘俊玮,马勇.互联网教育崛起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15-17
作者简介:
李宁,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助教,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教学。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基础 实践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192-02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分离提取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質、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鉴定方法[1]。
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与多学科联系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对于没有上过高中化学的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畏难弃学现象较严重。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自己和同行的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中职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的教学效果。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职学生是经过初中学习直接进入大学进行学习,大多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全面,接受知识的能力普遍偏低;其次,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理论掌握不牢固,不能熟练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课程中增加学习难度;再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学习效率低下;此外,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畏难心理较重,缺乏钻研精神和毅力;最后对外界诱惑抵抗力较弱尤其是网络游戏,课堂抬头率较低影响教学和学习质量。
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授课方式较单一,以讲授法满堂灌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太多的思考,师生间的互动沟通较少;还有讨论式教学,课堂气氛较好,但学生参与度不高且论点大多相似缺乏独特见解和创新性,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在实验教学中主要是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讲解,学生跟着操作进行相关原理的验证,实验教学过程变成了机械的重复,缺乏对实验现象潜在知识点的巩固和质疑的能力。因此,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及培养创新精神是值得教师认真研讨的焦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认识知识、探索原理的重要动机。我们在授课时要重视第一节课,通过科学家轶事、生活实例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吸引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再融入化合物植物或临床案例激发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如通过观看疟疾和青蒿素的研发相关视频,了解屠呦呦和团队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研发出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感染者的性命,而青蒿素正是课程中的萜类化合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带着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并爱上天然药物化学基础。
3.依据学情优化教材
我校使用的教材为人卫版刘诗泆主编,教材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内容包括提取分离方法原理,各论部分包括多种化合物的结构类型、鉴定方法和提取分离方法。总论中陈旧抽象的原理学生普遍反应抽象难懂,而各论中化合物结构式多变且繁杂易忘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部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适当删减原理内容,增加技术应用,如可对应用性强的煎煮法、渗漉法、超声提取法、透析法重点讲解其原理和在工作中的应用,而回流法、色谱法、水蒸气蒸馏法等研究性较强的方法作为了解或是在后续本科阶段再学习,以凸显技术应用型和岗位型的人才需要。
4.增加习题练习,扎实基础
增加习题有助于中职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难点易混淆点有针对性的编写习题,在每节课和每章节讲解完后进行同步练习,指导和帮助学生充分消化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牢固掌握课程内容,为工作和后续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5.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纲要求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约40%,但由于实验周期长、基本操作多、学生基础差等原因大多通过视频观看,上手操作的寥寥无几,这阻碍了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3]。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和实验项目的合理设置,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强化理论,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联系理论解决;实验项目时可根据学生能力适当增加开放性实验,如设计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培养探索、钻研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用课堂理论指导实验,再通过实验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循序渐进稳固基础的同时对科研也有一定的了解,为将来的深造和工作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6.结语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中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教学环节中引用新方法,新技术,结合多种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扬长避短,增加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克服畏难厌学情绪,培养发散创新思维,强化习题温故知新扎实基础,努力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心灵的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峰.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2]曹蔚,张雅,王四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2):133
[3]刘俊玮,马勇.互联网教育崛起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15-17
作者简介:
李宁,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助教,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