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香草醛、溴代十二烷、硝酸等为原料,通过O-烷基化、硝化、还原、酯化、成盐五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邻硝基苄酯的可光-碱双重降解的吡啶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与目标产物都进行了1H NMR结构表征;所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约为0.3 mol·L-1.以该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进行苯乙烯乳液聚合可以得到稳定的乳液,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将乳液进行紫外光照2h,可明显观察到乳液破乳并变色.经光降解测试证实该表面活性剂可在光作用下降解;发泡测试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备一定的发泡性能;
【机 构】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香草醛、溴代十二烷、硝酸等为原料,通过O-烷基化、硝化、还原、酯化、成盐五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邻硝基苄酯的可光-碱双重降解的吡啶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与目标产物都进行了1H NMR结构表征;所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约为0.3 mol·L-1.以该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进行苯乙烯乳液聚合可以得到稳定的乳液,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将乳液进行紫外光照2h,可明显观察到乳液破乳并变色.经光降解测试证实该表面活性剂可在光作用下降解;发泡测试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备一定的发泡性能;pH降解测试表明表面活性剂可在pH为7~9下实现碱降解.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电网规模不断增大,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强谐波、高噪声和信号动态多变等问题会降低同步相量测量算法的准确度.为准确测量现代电网同步相量参数,提出一种结合二阶泰勒动态相量模型和改进矩阵束优势的同步相量测量算法,用于动态条件下电力系统同步相量幅值和相角参数精确测量.本文先对算法进行数学推导,然后根据我国同步相量装置检测规范中指定的实验案例对测量准确度进行详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频率偏差、幅度调制等情景下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符合我国同步相量检测规范要求,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为有效提取触电故障特征,实现从剩余电流中分离出触电电流,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相结合的触电电流提取方法.利用果蝇优化算法对VMD参数[K,α]寻优获得最优参数组合[6,280],以VMD分解的剩余电流最佳模态分量突变特性为依据,定义相邻周期电流幅值和的增长率η1、η2作为判别触电事故的特征量;以6层模态分量信号重构触电信号,构建基于LSTM网络的触电电流
针对电力线通信传播距离短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解码转发中继的电力线-自由空间光(PLC/FSO)混合通信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建立了混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Gamma分布来表征PLC及FSO信道衰落,并考虑FSO链路指向误差.其次,对混合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中断概率、误码率和信道容量的闭合表达式.最后,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验证了推导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噪声、大气湍流和指向误差会对通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精确消除零中频接收机中的直流偏移并快速响应射频接收机增益调整时引入的输入直流偏移变化,提出了一种混合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该电路结合了模拟型和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技术的优势,在降低输出直流偏移的同时缩短了响应时间.模拟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用于实时地自动消除各级输入的直流偏移,数字型直流偏移消除电路通过自动校准进一步减小接收机的最终输出直流偏移.同时提出了一种接收机增益自动校准电路,能够自动校准零中频接收机I/Q通路的增益失配.采用65 nm CMOS工艺实现了集成直流偏移消除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和增益自动校准
喹啉选择加氢制备1,2,3,4-四氢喹啉是最为简便和可行的方法,后者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本文综述了近10年基于喹啉及其衍生物选择加氢反应的多相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探讨了活性金属组分和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给出了T型三电平整流器的直流侧电压与交流侧电流的自然开关轨迹.基于该轨迹,将直接功率控制理论与自然开关轨迹理论结合,给出了自然切换控制方法.在该控制方法下,负载扰动时,输出电流超调严重,系统动态过程不平滑.针对该现象,依据直流变换器中电流峰值控制的思想,提出了适用于自然切换控制方法的电流峰值控制策略,即在原有自然开关轨迹上增加第三运行轨迹,对输出电流直接限幅控制,使得系统动态过程更为平滑.并在Matlab 2019a仿真环境中进行了验证.
通过光谱法研究了三种磺化酞菁(α位四磺化酞菁、β位四磺化酞菁和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 表明,HSA对α位四磺化酞菁的存在状态(单体、聚集体)影响显著,而对β位四磺化酞菁和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的存在状态没有明显影响.磺化酞菁与HSA均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且.四磺化酞菁与HSA的结合作用较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强.通过温育交换法,制备出α位四磺化酞菁Zn-PcE4和HSA的非共价复合物,复合物中两者的摩尔比约为1∶1.吸收光谱表明,复合物的Q带最大吸收波长从692 nm红移至6
为了得到团簇Ti4P参与化学反应时反应活性最好的结构模型,对团簇Ti4P分析时依据密度泛函理论,并在B3LYP和BP86杂化泛函和Lan12dz赝势基组分别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能量角度分析团簇Ti4P的稳定性,得到构型1(4)即四重态构型中能量最低的戴帽三角锥构型稳定性最好,3(2)即二重态构型中能量最高的戴帽三角锥构型稳定性最差.然后以电子自旋多重度为前提,分别从HOMO-LUMO图、能隙差以及库普曼斯定理三方面分析团簇Ti4P各优化构型的反应活性强弱.因四重态中能量最高的三角双锥构型4(4)的HOMO
研究ω-氯甲基长叶烯与不同硫氰酸盐的取代反应,选择性合成了含长叶烯结构的ω-硫氰甲基长叶烯和ω-异硫氰甲基长叶烯,采用FTIR、UPLC-QTOF/MS、1H NMR和13C 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表明,硫氰酸盐类型和反应体系对产物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在60℃加热搅拌条件下,硬酸型阳离子K+、Na+和NH4+的硫氰酸盐,在以水或正己烷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主要产物是ω-硫氰甲基长叶烯,选择性大于75.0%,而在室温无溶剂研磨反应体系中主要产物没有生成;软酸型阳离子Ag+和交界酸型阳离子Pb2+的硫
以自制的氧化石墨烯(GO)、β-环糊精(β-CD)为原料,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β-环糊精/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β-CD/MGO),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BET和VSM等对其进行形貌态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Fe4 O3被成功负载到GO上,并枝接上β-环糊精;β-CD/MGO的比表面积为89.72 m2·g-1;饱和磁化强度为47.5 emu·g-1.β-CD/MGO对氧氟沙星(OFL)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准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