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生活平淡,发生在身边的都是平常事,因此常常感觉作文没什么可写,普遍认为作文难。本文拟从明、导、行、用四方面阐述如何克服农村小学的学生因熟视无睹而带来作文选材上的障碍,从而觉得作文有东西可写并逐渐爱上写作。
关键词: 熟视无睹;作文选材;障碍;门径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081-02小学生的作文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话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身边的景物,但在农村小学的学生对这些他们非常熟悉的写作材料却熟视无睹,上学放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平淡无奇,于是就造成了他们作文时选材的障碍,每次作文时总觉得“无什么可写”。熟视无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某种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决定于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和刺激物的变化。主观原因是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兴趣及心理状态都影响不随意注意的产生。虽“熟视”却“无睹”也就产生了。
针对上述情况,要克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选材时熟视无睹造成的障碍,我的做法分四步走:明、导、行、用。
第一步:明
明,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熟视无睹,明白它是我们写作时选材的障碍,从而克服怕作文的心理,建立起写作必要的信心。为了达到目的,我曾经在班里做过这样一个游戏:在学习《外表和内心》时,我随便叫了一个女同学出去走廊,要让大家都看不见她,然后让同学们说说她的衣着打扮是怎样的。先从她附近的同学说起,问了十多名同学就有十多种说法。有的说她穿着红上衣,蓝裤子;有的说她穿着白上衣,下身穿裙子;有的说不是穿裙子,是穿白裤子,头上带着蝴蝶结;有的同学没把握,没胆量发言。我接着问:“你们今天早上见过陆晓莉(这个同学的名字)吗?”全班同学都肯定见过,而且有几个女同学在没上课前还一起玩耍。我把陆哓莉叫了回来,站在大家面前,大家都哈哈大笑,因为他们说错了,陆晓莉穿的是花白衬衫,裤子是以黄色为主的运动裤,扎了一条以马尾辫子。陆晓莉站在台上满面通红,莫名其妙。我马上向她解释了这样做的目的,更是抓紧这个机会向全体同学讲清楚什么是熟视无睹,让他们明白熟视无睹是我们作文选材时的障碍。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留意生活,收集生活素材,这样才能克服障碍,从而鼓舞他们的信心,克服怕写作的心理。
第二步:导
导,即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的方法非常重要,导之得法,一语导破,学生茅塞顿开。教师的引导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灵活多变,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语言艺术性。由于很多写作素材学生都非常熟悉的,如乡村的日出日落,只是没引起他们的不随意注意,如果经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的思路打开,写作材料便如潮水般涌出来。例如,作文题目《快乐的时刻》或《难忘的教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师问:“你们有没有快乐的时候?”想不到学生想了很久才说有——过春节时最快乐。“还有呢?”这时课堂立刻静下来——没有了。我马上换了另一种问法:“你的家里最近有没有值得高兴的事?”“我家里最近买了一台60寸的液晶彩电”“我家买了一辆轿车”“在家里还有什么时候是开心、快乐的?”“端午节”“中秋节”“和伙伴去钓鱼”“捉迷藏”……“那在学校里有没有开心、快乐的时候呢?”“上星期的六一儿童节”“我第一次获得‘三好学生’奖励”“我们班获得了男女子篮球比赛冠军”……“那么,你们有没有做错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教训的?”“我贪玩爬树摔伤。”“偷荔枝吃给人家逮住了”“那次游泳我几乎溺水,以后再也不敢去了”“前几天我违反纪律受到老师批评”……此时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只是他们觉得这没什么,但经教师一语导破,学生就觉得原来还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写的。
第三步:行
行,就是实际行动,到现实生活中去收集写作素材,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不断积累写作材料,从而克服障碍。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三多一本”:“三多”是指在平凡的生活中多看看、多想想、多记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观察,用手及时记下来,写成文章;“一本”是要求学生都带一本“随身记”,把观察所得及时记下来,从而多积累写作素材。例如,钟美连同学所写的文章《邻里之间》,写的是傍晚时分,她在家里做作业,妈妈回来后,发觉家里唯一的一只大母鸡失踪了,她顿时紧张起来,全家动员分头去找,连晚饭也顾不得烧了。天黑了,但是,全家把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找遍了,仍然一无所获。吃晚饭时,大家各吃各的,心事重重,一言不发。想不到晚饭后,邻居的李阿姨把母鸡抱回来了,原来它跑到邻居家里下蛋去了。这时候,作者想起了两天前李阿姨家的大公鸡跑到她家里偷吃,给她追着打了一顿,心里顿时觉得很难受。这样的事在农村极其普通,但作者发现了其不普通的一面,捕捉到生活中的闪光点,借此来反映在农村邻居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真挚感情——珍贵的人情味。
第四步:用
用,就是运用,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成文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文章,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成文章。我并且鼓励他们积极投稿,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投稿,或帮他们向从化区《乡村语文报》或其他报刊投稿,不怕失败,多写多练,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写作。例如陆慧仪同学送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稿件《我的妈妈》,写她妈妈如何独力撑起整个家庭(她的爸爸因违法已在狱中多年),母兼父职,含辛茹苦养育他们姐妹。整篇文章充满对妈妈无限的爱和对父亲的恨,爱与恨的交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还有陆细燕同学投稿到从化区《乡村语文报》,一篇《原来的我》还获奖了。从这些,可以看到同学们基本上克服了障碍,摸到了写作的门径,全班的写作水平整体提升了,并且逐渐爱上了写作。
引导学生从怕作文到乐于作文,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从乐于作文到乐于学语文,从而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作文雖然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但是写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富有实效的引导方法。我希望每一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都不要忽略熟视无睹在学生作文选材时造成的障碍,让学生每次作文都有东西可写,都爱上写作。
关键词: 熟视无睹;作文选材;障碍;门径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081-02小学生的作文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话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身边的景物,但在农村小学的学生对这些他们非常熟悉的写作材料却熟视无睹,上学放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平淡无奇,于是就造成了他们作文时选材的障碍,每次作文时总觉得“无什么可写”。熟视无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某种事物时,就是注意,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决定于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和刺激物的变化。主观原因是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兴趣及心理状态都影响不随意注意的产生。虽“熟视”却“无睹”也就产生了。
针对上述情况,要克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选材时熟视无睹造成的障碍,我的做法分四步走:明、导、行、用。
第一步:明
明,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熟视无睹,明白它是我们写作时选材的障碍,从而克服怕作文的心理,建立起写作必要的信心。为了达到目的,我曾经在班里做过这样一个游戏:在学习《外表和内心》时,我随便叫了一个女同学出去走廊,要让大家都看不见她,然后让同学们说说她的衣着打扮是怎样的。先从她附近的同学说起,问了十多名同学就有十多种说法。有的说她穿着红上衣,蓝裤子;有的说她穿着白上衣,下身穿裙子;有的说不是穿裙子,是穿白裤子,头上带着蝴蝶结;有的同学没把握,没胆量发言。我接着问:“你们今天早上见过陆晓莉(这个同学的名字)吗?”全班同学都肯定见过,而且有几个女同学在没上课前还一起玩耍。我把陆哓莉叫了回来,站在大家面前,大家都哈哈大笑,因为他们说错了,陆晓莉穿的是花白衬衫,裤子是以黄色为主的运动裤,扎了一条以马尾辫子。陆晓莉站在台上满面通红,莫名其妙。我马上向她解释了这样做的目的,更是抓紧这个机会向全体同学讲清楚什么是熟视无睹,让他们明白熟视无睹是我们作文选材时的障碍。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留意生活,收集生活素材,这样才能克服障碍,从而鼓舞他们的信心,克服怕写作的心理。
第二步:导
导,即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的方法非常重要,导之得法,一语导破,学生茅塞顿开。教师的引导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灵活多变,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语言艺术性。由于很多写作素材学生都非常熟悉的,如乡村的日出日落,只是没引起他们的不随意注意,如果经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的思路打开,写作材料便如潮水般涌出来。例如,作文题目《快乐的时刻》或《难忘的教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师问:“你们有没有快乐的时候?”想不到学生想了很久才说有——过春节时最快乐。“还有呢?”这时课堂立刻静下来——没有了。我马上换了另一种问法:“你的家里最近有没有值得高兴的事?”“我家里最近买了一台60寸的液晶彩电”“我家买了一辆轿车”“在家里还有什么时候是开心、快乐的?”“端午节”“中秋节”“和伙伴去钓鱼”“捉迷藏”……“那在学校里有没有开心、快乐的时候呢?”“上星期的六一儿童节”“我第一次获得‘三好学生’奖励”“我们班获得了男女子篮球比赛冠军”……“那么,你们有没有做错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教训的?”“我贪玩爬树摔伤。”“偷荔枝吃给人家逮住了”“那次游泳我几乎溺水,以后再也不敢去了”“前几天我违反纪律受到老师批评”……此时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只是他们觉得这没什么,但经教师一语导破,学生就觉得原来还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写的。
第三步:行
行,就是实际行动,到现实生活中去收集写作素材,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不断积累写作材料,从而克服障碍。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三多一本”:“三多”是指在平凡的生活中多看看、多想想、多记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观察,用手及时记下来,写成文章;“一本”是要求学生都带一本“随身记”,把观察所得及时记下来,从而多积累写作素材。例如,钟美连同学所写的文章《邻里之间》,写的是傍晚时分,她在家里做作业,妈妈回来后,发觉家里唯一的一只大母鸡失踪了,她顿时紧张起来,全家动员分头去找,连晚饭也顾不得烧了。天黑了,但是,全家把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找遍了,仍然一无所获。吃晚饭时,大家各吃各的,心事重重,一言不发。想不到晚饭后,邻居的李阿姨把母鸡抱回来了,原来它跑到邻居家里下蛋去了。这时候,作者想起了两天前李阿姨家的大公鸡跑到她家里偷吃,给她追着打了一顿,心里顿时觉得很难受。这样的事在农村极其普通,但作者发现了其不普通的一面,捕捉到生活中的闪光点,借此来反映在农村邻居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真挚感情——珍贵的人情味。
第四步:用
用,就是运用,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成文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文章,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成文章。我并且鼓励他们积极投稿,向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投稿,或帮他们向从化区《乡村语文报》或其他报刊投稿,不怕失败,多写多练,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写作。例如陆慧仪同学送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稿件《我的妈妈》,写她妈妈如何独力撑起整个家庭(她的爸爸因违法已在狱中多年),母兼父职,含辛茹苦养育他们姐妹。整篇文章充满对妈妈无限的爱和对父亲的恨,爱与恨的交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还有陆细燕同学投稿到从化区《乡村语文报》,一篇《原来的我》还获奖了。从这些,可以看到同学们基本上克服了障碍,摸到了写作的门径,全班的写作水平整体提升了,并且逐渐爱上了写作。
引导学生从怕作文到乐于作文,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从乐于作文到乐于学语文,从而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作文雖然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但是写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富有实效的引导方法。我希望每一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都不要忽略熟视无睹在学生作文选材时造成的障碍,让学生每次作文都有东西可写,都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