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的切入方式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片切入角度的选择和把握,是专题片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一个好的切入角度不仅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也能使整个创作过程变得更为顺利。然而,所谓“万事开头难”,切入角度的选择常常会成为创作者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它的难点在于,只能有一次选择机会,一旦切入的角度出现了问题,整部片子都可能脱离主题,要想补救,只能推倒重来。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切入角度,使片子的开头既新颖别致又引人入胜呢?切入角度的选择应该是因创作意图而异、因主题需要而异的,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循。下面我们就归纳一下专题片的各种切入形式,希望能给党教片创作者一些启发。

设问式切入


  专题片切入角度的选择与创作者的社会阅历、个人喜好、人生观及他所处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都密切相关。所以,不同的创作者对同一个主题会有不同的思考,他们选择的切入角度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同一创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个选题的考量也会出现变化。尽管切入角度具有多样性特点,但有些切入形式还是具备通用性的,比如设问式切入方式。
  我们都知道,一部专题片必然会有其需要反映的主题。假如我们把主题看作是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设问的方式进行切入。用一个问题开头儿,那么接下来的创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恰恰就是揭示主题的过程。比如曾经波及全国的“盐荒”事件,该事件导致了人为的食盐紧张,从客观上讲,是由于人们的盲目从众心理,加上社会上的以讹传讹,形成了所谓的“紧张”认同,导致人们失去了对食盐供应最基本的理性判断。像这样的专题片,就可以从“盲目从众能带来好结果吗”“抢购能逼食盐供应趋于正常吗”“以讹传讹的恶果是什么”等设问角度切入。
  设问的切入方式几乎适用于所有专题片,它的优点是能从片子一开始就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好奇心和关注度,达到“醒目”的效果;缺点则是缺乏新意。

特别场景式切入


  在电视专题片的采制过程中,比较明显的特别场景和片段并不那么容易碰到,这就要求创作者要细心观察、深入挖掘,一旦捕捉到了,片子的切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除了惨不忍睹的场景之外,更令人感动的是在灾难发生后不同人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性本真——到处是近乎失禁的催促声、喊叫声以及各种救援工具的磕击声,120 救援车警告灯在不停闪烁,一些光着膀子的群众自发加入了抬担架的行动。这样感人的场景,如果把它放在专题片的最前面,无疑会使人震撼!可以没有一句解说,也可以没有一点音乐,只需有现场效果声,就能使观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画面冲击力,并主动进入对人性的思考。

开门见山式切入


  具备新闻性的电视专题片通常是对近日重大新闻动态、工作动态的综合补充和深化,在切入上多采用开门见山式,以便于集中再现特定情景。很多年前,某电视台选送在新疆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金婚的日子》,就选择了闻名全国的书法篆刻大师张琦夫妇的金婚庆典日场景,直接开门见山切入,集中再现了张琦夫妇金婚之日的特定情景。开头是这样的:(现场主持人同期声)“今天是张琦夫妇两位老人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日,现在,我宣布金婚庆典开始。”音乐响起,荧屏上则呈现张琦夫妇激动的面部特写,同时推出片名《金婚的日子》。由此展开,再逐步展现出张琦夫妇相濡以沫、对艺术追求不息的传奇人生。

鲜明形象式切入


  如果说消息是以传递信息为主要职能的话,那么,电视专题片则以捕捉富有个性特征的鲜明形象取胜。电视是形声兼备的传播媒介,具有新闻价值的电视专题片主要是靠一幅幅画面来报道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但这不等于说它自然而然就有了鲜明的形象,其实,相当一部分新闻摄取的只是一些不能反映生活本质的一般性画面,若想拍摄到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的画面,则要深入生产和生活的第一线,去细心观察体验。好消息是这样,好的专题更是如此,因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可能就是一个好的切入点。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鲜明生动的个性形象是挑、等、抢甚至是借来的,以此切入主题,可以为整部片子增色不少。

侧面式切入


  电视专题片有着自己独具的特性,对人物及事件的记录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取某个侧面或者某个侧面上的点,然后由此展开。然而,世间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一件事往往呈现出很多侧面,这时,我们只能在若干侧面中进行精选,从最能展现人物或事物特点的其中一个点去切入主题。古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点切入往往能使片子的结构变得更紧凑更简明,更能引起观众注意。

平中觅奇式切入


  有些选题看上去并不太好,但只要有一个比较奇特的切入角度,也能创作出好看的电视专题片。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典型人物和重大题材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和发现的,但是抓取好素材的机会对每个创作者来说都是均等的,一些看似寻常、司空见惯的题材,只要肯下功夫找出一个好的切入角度,就能发掘出独特的思想意义,从而平中出奇。
  平中觅奇式角度切入的关键在于“平常事、细观摩”。2012 年8月,某电视台的一位记者在米泉市柏杨河乡玉西布早村采录到一则奇特的短消息:麻雀在教室里安家落户,学生上课,麻雀飞进飞出,双方相安无事。某电视台《龙河纪实》栏目组的记者在讨论中感觉到这则消息里面有“戏”,当即赶去进行深入采访。原来,鸟巢本在教室的屋檐下,一天夜里风大被刮落下来。巢里面还有几只不会飞的小麻雀,被早上赶来上学的学生发现报告了老师。老师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就引导孩子们想想办法,救救小麻雀。最后孩子们一致同意把鸟巢绑在教室屋顶的横梁上。在这件小事中,老师让孩子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了爱护鸟类、保护鸟类的观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作题材,但因为时过境迁,许多画面无法补拍,创作者就运用同期声让老师和孩子现身说法,以鸟儿从敞开的窗户飞进飞出为角度切入,引出了这则内涵深刻的故事。

逆向式切入


  我们的报道有时是一阵风式的,说搞什么,大家一窝蜂地都去搞,常常导致选题雷同。选题重复导致了“千片一律”,似乎不同的事件,只要改一改时间、地点、数字就能用在另一部片子上。其实,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如果能在选题上搞一点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新意迭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别人选择这方面的题目时,自己看看能不能选另一方面的题目;别人的题目从正面选,那就看看自己能不能从反面选。我们要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做文章,选择一个逆向思维中典型的点切入。例如某市电教中心拍摄的专题片《“穷酸”的上沙河村》就采用了逆向式的切入方式,以上沙河村破旧的村办公室、破旧的办公桌椅为角度切入,引出这个“首富村”村党支部一班人如何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大力发展村经济的动人事迹,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蚕蜂技术指导总站等)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媒体手段的兴起,如何利用新兴传播平台创新远教工作就成为了远教工作者急需考虑与面对的时代课题。而众多应对之策中,利用微视频、微信等“微手段”来促动工作无疑是一条符合实际、切合时代的好出路。自2015年4月以来,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委组织部按照“整合资源、结合媒体、科学立体、交叉互动”的工作思路,在全区广泛构建起了手机版远教微信云平台。小小的微信让二道江远教工作又一次绽放出春天的新绿。党务尽掌
期刊
现如今,甘肃省张家川县的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那叫一个高。这令人欣喜的变化从哪里来?张家川党建网络服务平台的创新运用可是功不可没。本着充分利用“新型网络资源优势强化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创新思路,张家川党建网成为了全县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网上新家园。  从严治党的工作平台  立足于“党建网首先要体现党建保证”的出发点,县委组织部将张家川党建网打造成了“网络大支部”,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最新
期刊
洗染着乌孙山的流逝风尘、聆听着伊犁河的岁月流奏、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新疆察布查尔县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这里的边疆人民在远程教育的雨露滋润下,在创业路上收获了颗颗硕果,让边疆粮仓(察布查尔为锡伯语“粮仓”)愈显丰硕和富足。  走进堆齐牛录村村民娜玉芳的家,屋内琳琅满目的民族刺绣品令人眼花缭乱。 “这都是我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每年能给我带来上万元的收入呢。”  原来的娜玉芳可没这么风光,作为锡伯族
期刊
现如今,为了推动远教学用转化工作有引领、见实效,各地都选树了一些学用典型。不过,这些学用典型是否真正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呢?恐怕答案并不完全是肯定的。因为就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用典型有的是为了应付上边检查而临时抓来的,他们的致富经历中远教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有的是起点太高、盘子太大,其自身的成功经验无法被普通群众复制,让人想学而望尘莫及或不得其法;还有的是自身标兵意识较差,自己通过远教富起来了
期刊
2015年全国党教片观摩交流活动中,以往的 “文献片”分类被“纪录片”所取代,这不仅只是归类形式的变化,更是对此类片子概念和内涵的全新理解。“纪录”相对于“文献”,意味着“忠实记录”,也体现出了对真实性的更高理解与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本质上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一种回述”的纪录片时,必须要真正地反映当时历史的真实面目——“不失实”成为了创作铁律。也由此,“还原性阐述”就成为了纪录片的叙事
期刊
镇领导:有你这个经济学大博士出马,相信村里的局面很快就会被打开。  王小惠(驻贫困村第一书记):谢谢领导的信任!  镇领导:那行,等下我叫刘主任开车送你到村里,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我。  王小惠(驻贫困村第一书记):不用麻烦领导了,镇上到村里不是有班车嘛,有介绍信我丢不了。我可是做过驴友的,放心吧领导!  画外音(手机导航音):你已到达目的地附近。  字幕加配音(微信朋友圈):终于进村了!虽说是
期刊
记得有一位文艺批评家说:“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是‘碎片’,所以我们是碎片中天才的一代。”碎片化叙事是第六代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经常在当代文艺电影中亮相。看起来,碎片化叙事和专题片似乎扯不上关系,因为专题片是要求情节真实和逻辑严谨的。不过我个人觉得,专题片创作中也未尝不可尝试一下这种创作思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在樟树市委组织部制作的专题片《小官大爱》中,作为主创者之一的我就不揣冒昧,做了一次这样
期刊
随着远教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大胆探索,把党员干部培训与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创业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素养优势,使农村远教学用转化和创业惠民工程共建双赢。结对子,找出路  2014年,新宾县委组织部与多方协作,在素有“中国林蛙之乡”美誉的北四平建立了林蛙养殖学用园区,重金配备安装远教终端设备,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实地观摩,让村官在思想、行动和技能上全面进步,增
期刊
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为创新开展远程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的载体和渠道,而如何在 “远程教育上手机”后确保其切实发挥作用,也成为摆在远教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新疆尼勒克县积极应对新形势,依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搭建公共免费WIFI热点,运用现代信息媒介拓宽民情表达渠道,开通了“民情微群直通车”,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打造了集民情收集、民事办理和政策宣传于一体的为民服务新模式,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广泛认
期刊
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共拥的怀抱里,坐卧着陕西省富平县这座历史悠久的陕中小城。在远教春风的吹拂下,这片黄土地上的远教人用心血和汗水,在频阳大地上犁出了一曲又一曲开拓的壮歌。“点子陈”  他是全县远教队伍的领头雁,睿智的双眼永望远方,保证着远教之帆能够风雨无阻地到达成功的彼岸;他是远教战线追求创新的先行者,智慧的思维跳动不停,只为让大地上再多一些远教装点的春色。好点子、新点子、实点子,源源不断地从他的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