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虽然在私人讲学方面不如门第教育的发达,但究竟因为当时政府无力提倡教育,因此山林讲学也算是扮演了一点承先启后的角色。隋唐以后,情形就开始有所改变了。隋唐初期是中国政治及文化发展的高峰,官学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极为鼎盛,因此势倾任何有系统的私人讲学。当时的私学甚至在法律上的地位都不如官学;但至少在唐中叶以后,私学却很快振兴了起来,不是政府所可以压抑的了。
隋唐的私家讲学早已开始,它的规模和理想可以说是自两汉而来,而官私学之间也不容易划分清楚。这种情形实在与门第的社会结构有关系,一直要到中唐以后才逐渐式微。因此隋和初、盛唐时代的私人讲学基本上和两汉以来的习惯没有特别的不同。聚徒讲学,徒众数百人,或由公家征聘私学教师到中央官学去任教的情形十分的普遍。当时有名的私学教育除了维持经学的传统之外,也旁及其他各种新发展出来的学问。
盛唐之后,政府提倡文教,中央官学有学生数千人,而地方官学在开元(713——741)时更发展到设置里学的规模,因此私家讲学就逐渐减少,专经教授的风尚大为低落。但是在这一段时间,仍然有相当的私人讲学活动,例如尹知章、王义方、高子贡、萧颖士、李云恺、庐鸿、陈贶、元德秀等。从这些人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私人讲学的几个特征;
1.私人讲学有集中于深山幽谷,隔绝外界的趋势。庐山仍然是很受人喜欢的地方,其他如卢鸿的“庐嵩山”,元德秀之“爱陆浑(今河南嵩县附近)佳山水,乃定居”,也都是有名的例子。
2.讲学的内容已从狭窄的经学中大为扩大,特别是所谓的文选学。其他如史记(高子贡)、书法(卢鸿“善篆”),谱系(萧颖士)等也都是教学的内容。
3.学生的数目日渐减少。
以上几种情形,对于起初的大规模私人讲学来说,已有明显的不同。特别再加上盛唐以来,科学重视文学,而文学“尚情灵,重个性发展,不重师承。时风所煽,人不相师”,于是经师垄断的局面就给彻底打破了。
隋唐的私家讲学早已开始,它的规模和理想可以说是自两汉而来,而官私学之间也不容易划分清楚。这种情形实在与门第的社会结构有关系,一直要到中唐以后才逐渐式微。因此隋和初、盛唐时代的私人讲学基本上和两汉以来的习惯没有特别的不同。聚徒讲学,徒众数百人,或由公家征聘私学教师到中央官学去任教的情形十分的普遍。当时有名的私学教育除了维持经学的传统之外,也旁及其他各种新发展出来的学问。
盛唐之后,政府提倡文教,中央官学有学生数千人,而地方官学在开元(713——741)时更发展到设置里学的规模,因此私家讲学就逐渐减少,专经教授的风尚大为低落。但是在这一段时间,仍然有相当的私人讲学活动,例如尹知章、王义方、高子贡、萧颖士、李云恺、庐鸿、陈贶、元德秀等。从这些人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私人讲学的几个特征;
1.私人讲学有集中于深山幽谷,隔绝外界的趋势。庐山仍然是很受人喜欢的地方,其他如卢鸿的“庐嵩山”,元德秀之“爱陆浑(今河南嵩县附近)佳山水,乃定居”,也都是有名的例子。
2.讲学的内容已从狭窄的经学中大为扩大,特别是所谓的文选学。其他如史记(高子贡)、书法(卢鸿“善篆”),谱系(萧颖士)等也都是教学的内容。
3.学生的数目日渐减少。
以上几种情形,对于起初的大规模私人讲学来说,已有明显的不同。特别再加上盛唐以来,科学重视文学,而文学“尚情灵,重个性发展,不重师承。时风所煽,人不相师”,于是经师垄断的局面就给彻底打破了。